《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带来的冲击波持续震荡。陈晓在梅机关的地位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他现在不再仅仅是一个“中国问题专家”或“南洋情报能手”,而是被戴上了“国际战略预言家”的光环。虽然这个光环让他如履薄冰,但也确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能接触到的信息层级,发生了质的飞跃。
以往那些对他屏蔽的、标记着“绝密”、“仅限日籍高级参谋”的文件,开始出现在他的办公桌上。内容不再局限于中国战场或东南亚,而是涵盖了全球各大国的外交动向、军事情报评估、甚至是一些极其敏感的技术情报搜集需求。
他的办公室似乎也成了新的情报汇集中枢,各部门有什么拿不准的国际情报,都习惯性地先送他这里“把把关”。小林弘树对他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黑木中佐的“请教”虽然依旧频繁,但语气中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敬畏?
就在这纷繁复杂的新情报流中,一份看似不起眼的文件引起了陈晓的特别注意。
这是一份来自日本海军军令部下属技术部门的秘密请求,要求各海外情报机关,特别是驻欧美和驻美机构,协助搜集一切关于美国国务院及军方使用的新型密码机的信息。文件里没有提及具体型号,但描述了一些特征:采用打字机外观,结构复杂,可能使用转轮加密原理,代号可能与颜色有关(文件此处被涂黑,但隐约能看到一个“紫”字的痕迹),并特别强调了对该密码机通信拦截和破译的迫切需求。
陈晓的心脏猛地一跳!密码“紫”!这指的是美国的“m-138”密码机及其衍生产品,因其密码本以紫色封面着称,日本后来破译后称之为“紫密”!历史上,日本对“紫密”的破译(“魔术”行动),是其在外交和战略上一度取得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现在,日本情报机构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密码机的存在和重要性,正在全力搜集相关情报,试图进行破译!
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核心机密!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一般性的军力部署情报!谁能破译对方的密码,谁就相当于在战场上拥有了“上帝视角”!
陈晓强压下心中的激动,不动声色地将这份文件混在其他一大堆需要他“提供分析建议”的情报中,仿佛只是例行公事。
他仔细阅读着文件的要求:搜集密码机的外观、型号、可能的工作原理(基于当时公开的密码学理论)、美军或外交官使用习惯、通信频率、甚至尝试收买相关人员……
这些要求看似具体,实则如同大海捞针,也反映出日本方面对此所知依然甚少,还处于广泛撒网搜集信息的初级阶段。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
他知道“紫密”最终会被日本破译(虽然具体时间记不清了),这是历史事实。他无法阻止,也不能去阻止(那会立刻暴露自己)。但是……他是否可以利用自己现在的地位和权限,在这个过程中,悄悄地施加一些影响?
比如,在未来的某份“分析报告”中,看似无意地“引导”一下日本破译人员的思路,让他们在某些环节上多走一点弯路,拖延一些时间?或者,在评估破译进展时,巧妙地低估其价值和可靠性?
哪怕只能拖延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都可能对未来太平洋战场的局势产生微妙的影响,可能拯救无数生命。
但这其中的风险,比之前任何一次行动都要大!这是直接在刀尖上跳舞,一旦被察觉,万劫不复。
他必须异常小心,等待最合适的时机,用最不起眼的方式,播下最隐蔽的种子。
他将这份关于密码机的情报请求文件,单独放在了一摞需要“优先处理”的文件最上面。他没有立刻撰写任何分析,只是在那份海军技术部门的请求函上,用红笔工整地批注了一句:
“已悉。此需求事关重大,建议列为长期重点搜集目标。所有相关情报碎片,均需专人整理汇总,报送技术部门研判。高桥。”
批注冠冕堂皇,完全符合一个负责任的分析官的态度,强调其重要性,并要求系统化处理,没有任何具体意见,却成功地将这份文件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并与他建立了关联。
他会密切关注所有后续与此相关的信息流。
这扇通往最核心机密的大门,刚刚裂开一道缝隙。
门后的世界,更加危险,也……更加具有诱惑力。
他仿佛已经看到,无数加密的电波在空中穿梭,而其中隐藏的秘密,正在向他招手。
能否抓住机会,在这场无声的密码战中,为自己的阵营赢得一丝微弱的优势?
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