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盒不翼而飞。
陈晓的心脏在那一刻几乎停止了跳动。冷汗瞬间浸湿了内衣。那里面是他大半的身家,更是未来逃生的重要资本!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没有立刻声张,也没有慌乱地翻找。他像一尊雕塑,在黑暗中静静站了五分钟,仔细回忆最后一次见到铁盒的时间,以及最近几天宿舍是否有异常。
是昨天?前天?他记得很清楚,大前天晚上他还检查过,一切正常。也就是说,东西是在过去两天内被取走的。
谁能在他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潜入他的宿舍,精准地找到这个极其隐秘的藏匿点,只拿走铁盒,而没有动其他任何东西?甚至连活板的位置都还原得几乎天衣无缝?
答案几乎呼之欲出——佐藤的人。只有梅机关内部的专业人士,才有这个能力和动机。
他们拿走了铁盒,却没有立刻动他。这是什么意思?警告?敲打?还是收集“罪证”的过程?
陈晓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他以为自己暂时度过了危机,没想到对方的刀,一直悬着,只是换了一种更无声的方式落下。
压力像无形的手扼住喉咙,但在他的努力控制下呼吸的频率都没变。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慌。他甚至抽空去后勤课领了一沓新的办公文具,对着管物资的老课长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带着些许“为帝国事业鞠躬尽瘁”意味的疲惫笑容。
老课长感慨:“高桥阁下,也要注意身体啊。”
陈晓内心吐槽:身体?再找不到那个铁盒,老子可能就得用身体去体会宪兵队的刑具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表现得更加谨小慎微,工作上一丝不苟,待人接物更加谦逊。他不再进行任何可能引起怀疑的资金操作,连和李爷的联络都暂时中断了。
他像一个走在雷区的人,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也正是在这种极致的压抑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机关内部一些微妙的变化。
中途岛的失败,像一剂猛烈的清醒剂,让一部分人从“三个月灭亡中国”、“太平洋帝国”的狂热迷梦中稍微醒了过来。战争的长期化和残酷性,开始显现出它真实的重量。
下午,他参加了一个关于南方战线后勤补给的协调会。会议内容枯燥,无非是橡胶少了,汽油不够,船只运力紧张。但陈晓敏锐地捕捉到一丝不同以往的气氛。
负责海运调度的中村少佐,在汇报时,语气不再是以往那种打了鸡血般的狂热,反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抱怨:“……目前能调用的五千吨级以上货轮,只有三艘。而且盟军潜艇活动日益频繁,上周‘辰丸号’在菲律宾外海被击沉,损失了整整一船大米和燃油。”
主持会议的参谋本部代表,一位大佐,没有像往常那样厉声呵斥“克服困难”,反而沉默了几秒,才沉声道:“国内……也在加紧建造新船。但需要时间。”
会场陷入短暂的寂静。有人轻轻叹了口气,声音很轻,但在落针可闻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
陈晓低头记录,内心冷笑:看来,现实的铁拳比任何宣传口号都更能打醒人。造舰速度赶不上沉没速度,这账,小学生都会算。
散会后,他去食堂吃饭。几个年轻参谋围坐一桌,低声议论着什么。看到他过来,声音立刻小了下去,眼神有些闪烁。
陈晓不动声色地打好饭,坐在不远处。耳朵却像雷达一样捕捉着飘来的只言片语。
“……家里来信,配给又减少了……”
“……这样打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听说美国人……生产力太可怕了……”
“如果能体面地结束……”
这些声音很轻,又断断续续,很快被咀嚼声和碗筷碰撞声掩盖,但它们确实存在了。一种疲惫、迷茫和隐约的厌战情绪,如同潮湿的霉菌,在辉煌口号的外壳下悄然滋生。
陈晓扒拉着盘子里的腌萝卜和少得可怜的肉沫,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原来你们也会累,也会怕。还以为你们真是铁打的,光靠“武士道”就能填饱肚子。
他甚至注意到,连小林弘树,这个曾经最狂热的“南进派”,在一次私下闲聊时,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问他:“高桥君,你说……这场战争,帝国真的能一直赢下去吗?”
陈晓心中一动,面上却露出坚定的表情,语气甚至带着点恰到好处的“责备”:“课长!帝国武运长久,一时的挫折不代表什么。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坚信上层决策就好!” 他甚至还用力握了握拳,以示决心。
内心吐槽:信你们上层决策?那还不如信明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中途岛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吧?
小林似乎被他的“坚定”感染,点了点头,但眼神里的那丝疑虑并未完全散去。
最让陈晓警惕的,是佐藤最近的活动轨迹。这位老狐狸与外务省背景人员、以及几个和金融界关系密切的日侨商人接触变得异常频繁。他们关起门来密谈,虽然机密,但偶尔泄露出的只言片语,如“谈判”、“体面”、“国际调停”等,都指向了一个方向——某些高层,可能已经在暗中探讨“和平”的可能性,或者说,寻求如何体面地结束这场越来越看不到希望的战争。
“和平”?陈晓听到这个词从这些战争贩子嘴里说出来,只觉得荒谬透顶。你们杀烧抢掠,把半个亚洲拖入地狱,现在发现啃不动了,想拍拍屁股谈“和平”?
但这对陈晓来说,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敌人内部出现了清晰的裂痕,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这意味着,他未来的操作空间可能会更大,但也可能更复杂。
这些寻求“退路”的老狐狸,为了在未来的“和平”中占据有利位置,或者保存自身,会变得更加不择手段,也更加危险。
他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像一只潜伏在暗处的蜘蛛,感受着网络上最细微的震动。
“和平”的幻影,对于这些深陷战争泥潭的人来说,是致命的诱惑。而如何利用这种诱惑,如何在敌人内部日益加剧的矛盾中寻找机会,甚至……如何为自己和姐姐谋划一条真正的,不仅仅是逃命,而是能够带着某种“成果”离开的退路,成了他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铁盒的失踪,像一把抵在腰间的冰冷匕首,提醒他致命的危险从未远离。
而敌人内部悄然浮现的“和平”幻影,又像迷雾中透出的一丝微光,指引着新的、可能更险恶的可能性。
他坐在办公室里,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窗外,是上海灰蒙蒙的天空,一如这扑朔迷离的时局。
或许,不能再一味被动防守了,该调整策略了。不仅仅要想着如何破坏和生存,也许得做点什么,利用这内部的裂痕,把这潭水搅得更浑。浑水,才好摸鱼。或许……还能借着这“和平”的东风,在这艘将沉的破船上,捞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为自己和姐姐,也为将来谋划一条真正可靠的退路。
他拿起一份关于日本国内煤炭产量下降,可能导致明年军工生产受限的预测报告,目光却仿佛穿透了纸张,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那条通往未来的路,似乎又多了一个岔路口。只是这条路是生路还是更深的陷阱,他需要亲自去探一探。
就在这时,机要秘书敲门进来,递给他一份新的会议通知。是关于“优化占领区物资调配,缓解国内压力”的专题讨论会,由佐藤将军亲自主持,要求所有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
通知的末尾,特别注明了一句:“请高桥阁下重点准备关于利用上海金融市场,缓解帝国财政压力的初步构想。”
陈晓拿着通知,指尖微微一顿。
利用金融市场?缓解财政压力?
这老狐狸,是想试探什么,还是真的病急乱投医,连他这根“钉子”都想拿来当撬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