濑川的“务实”很快体现在对经济情报的异乎寻常的重视上。他要求陈晓的部门,投入更多精力监控和分析占领区的经济动态,尤其是金融秩序的“稳定性”和“可利用性”。
“战争,打的是钢铁,也是金钱。”濑川在一次小范围会议上,用食指敲着桌面,语气不容置疑,“我们需要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利用占领区的资源,缓解帝国的压力。”
这正合陈晓之意。他早就想在这个领域,给日本人持续放血了。
日方为了支撑庞大的战争开支,在上海及华中地区强制推行“军票”,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打压法币,掠夺民间财富。市面上,军票与法币、美元、银元的汇率混乱得像一锅粥,物价如同脱缰野马,普通市民攥着购买力不断缩水的钞票,欲哭无泪。
陈晓决定利用自己跨时代的金融知识和顶配的情报权限,打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货币”战争。
目标不是一击致命,而是持续性地让日军的金融掠夺计划事倍功半!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破坏日军经济部门刚刚策划的“金融整顿”行动。日方计划通过几家控制的银行,在特定时间点突然大量抛售美元和银元,回收军票,试图短暂拉升军票币值,稳定市场信心,同时套取民间宝贵的硬通货。
陈晓提前通过分析几家日控银行的资金异常调动和外汇头寸变化,精准洞察了这个计划的核心——时间、规模、参与银行。他没有直接阻止,而是决定将计就计,给这个计划加点“料”。
他通过李爷的渠道,又秘密联系了几个有爱国心的江浙银行家和钱庄老板,向他们透露了日军即将“拉抬”军票的“内幕消息”,并“建议”他们可以趁机“搭便车”。
“机会难得啊,”中间人转述着陈晓的意思,语气充满诱惑,“皇军要面子,肯定会拉一把。你们提前在低位吸些货,等风起来了就抛,赚点差价,贴补家用,合情合理。”
“这……太冒险了吧?”一个钱庄老板忧心忡忡,“万一日本人翻脸不认人……”
“风险肯定有。”中间人按照陈晓的吩咐说道,“但这也是市场的正常波动嘛。你们规模控制好,动作快进快出,日本人正需要营造繁荣假象,不会在这个时候大动干戈,抓小辫子的。”
与此同时,陈晓让自己通过阿彪的表弟控制的几个秘密账户,也悄悄加入了这场“投机”游戏,本金不大,重在参与和引导。
行动日到来。下午两点,日方控制的银行果然开始按照计划,大量抛售美元,买入军票。军票汇率应声小幅上涨,经济课安排在市场观察的人面露喜色。
就在负责此事的经济课长松本拿起电话,准备向濑川汇报“初战告捷”时,市场上突然风云突变!比预想中多数倍的军票抛盘如同决堤洪水般涌如交易市场!
不仅有那些得到“内幕消息”的华资金融机构,还有许多闻风而动的散户和投机客!
原来,陈晓在透露消息时,刻意模糊了日方操作的准确规模和持续时间,并暗示这是一个“短期套利”的绝佳机会。结果,大量的跟风盘和获利盘瞬间将日方那点拉抬资金吞没,军票汇率在短暂冲高后,如同断了线的风筝,迅速回落,收盘时甚至比行动前还跌了两个百分点。
日方不仅没能有效回收军票,稳定币值,反而白白损失了一批宝贵的美元和银元储备,市场信心遭到重创。
经济课的松本课长看着屏幕上那条高开低走、丑陋无比的汇率曲线和刚送来的亏损报告,目瞪口呆,脸色由红转白,由白转青:“八嘎!怎么回事?消息是怎么泄露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抛盘?!是谁在捣鬼?!”
陈晓则在向濑川提交的《关于近期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分析及对策建议》报告中,将原因“客观”地归结为“市场对军票内在价值缺乏信心,跟风投机行为盛行,导致官方有限的维稳措施效果被非理性抛盘抵消”,并“诚恳”地建议,“未来类似操作需更加注重保密工作,并应辅以相应的舆论引导和实物支撑,方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报告数据翔实,逻辑清晰,一副完全为帝国着想的样子。
濑川看着陈晓的报告,又看了看松本那边送来的混乱数据和检讨书,对陈晓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务实”的分析更为赞赏,反而把办事不力的松本叫来训斥了一通,责令其限期整改。
初战告捷,陈晓并未停手。他像一只耐心的蜘蛛,不断在金融网络上织网。
他利用分析各地物资调运、财政收支和走私情况的情报,精准预测了某些地区军票可能因物资短缺而加速贬值的趋势,然后通过地下渠道,将这些判断巧妙包装成“市场传闻”散布出去,往往能引发局部性的挤兑和恐慌,进一步加剧军票的信用崩塌。
他还发现日方试图伪造大量法币,投放到国统区扰乱金融秩序。他设法获取了这批伪钞的模板细微特征和初步投放计划,通过军统的紧急渠道秘密传递给重庆。军统与经济部门合作,使得这批制作精良的伪钞刚进入流通,就被重点监控和收缴,未能造成预期的大规模破坏。
一系列操作下来,日方的金融掠夺计划处处受挫,军票在上海民间几乎成了废纸的代名词,购买力急剧萎缩。虽然无法改变物价飞涨的大趋势,但日军通过金融手段更高效吸血的效果大打折扣,无形中为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普通市民,保留了一丝微弱的喘息空间。
日军经济部门的主管们焦头烂额,他们感觉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暗中作对,每次行动总会遇到各种“意外”和“巧合”,导致事倍功半,损兵折将。
“到底是谁在跟我们作对?难道是重庆那边的经济战专家?”松本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顶着濑川不满的目光,气急败坏地咆哮。
“或者是美国来的经济顾问?他们在金融领域一向狡猾!”
“会不会是……我们自己人里面,有……”一个低级参谋小声嘀咕,被松本恶狠狠的眼神瞪了回去。
没有人会想到,那个让他们屡屡碰壁、损失惨重的“金融黑手”,就安然坐在他们情报机关的核心办公室里,刚刚写完一份关于如何“有效稳定”军票币值的报告,并因此得到了新长官的赞许。
陈晓合上报告,端起已经凉掉的茶喝了一口。
这场“货币”战争,看不见硝烟,却同样致命。
用小日子的情报和资源,来破坏他们的金融秩序。
他,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