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宋正亭是打算陪护的,至少能多待一会是一会。
可是被陈怡非常之肯定的给否决了。
开玩笑,他在这,她怎么方便?
于是,宋正亭很是不舍的再次问道:“确定不要我在这陪你吗?”
这时候,之前负责陈怡的护士进来了:“你一个大男人的,你让我们陈大夫怎么方便?”
宋正亭--老脸一红,然后略显尴尬的离开了。
陈怡看向护士,能不当着她面说么?
虽然是正常的生理问题,可是,她这会也脸红 啊。
“陈大夫,今晚上由我来照顾你,有什么需要的你尽管喊我,您叫我小静就好。”
“好的,那麻烦你了。”陈怡看向小静笑着道谢。
“不麻烦不麻烦。您好好休息。我就在这,您放心我绝对不会打扰到您的。”
“谢谢。”
“您客气。”
陈怡这才重新闭上眼睛,肩膀还在痛,但是可以忍受。
不知不觉的,陈怡就睡着了。
孙志田跟杜大牛俩人一人守在陈怡这边,一个守在孙教授那边。
俩人都是靠在病房外的长椅上,闭目养神中。
可是在听到任何的脚步声的时候,俩人都会立即睁开眼睛,尽职尽责的守卫着。
第二天一早,宋正亭没有来,他们一早就出发了。
张章大夫过来告诉陈怡:“宋团长他们出发了。”
“嗯,你是跟我一起回去吗?”陈怡问道。
“嗯,确切点说,是你跟孙教授一起。”
“好,知道了。”
“需要给你找本书看吗?”张章大夫问道。
陈怡眼睛亮了亮:“好啊,最好再给我找个本子跟笔。”
“受伤了还要写东西?”
“伤的是左肩,不耽误我用右手。而且,这么躺着也需要分散点注意力。”
“好,那我这就去给你找。”
“谢谢了。”
“老师客气了。”张章大夫笑着说道。
陈怡无奈的看着张章大夫出去。
三天后,宋正亭带队安全抵达了京市。
成功完成交接。
至于安娜跟乔瑞娜,则是被专人带走,做另外的安排。
这就不是宋正亭的管辖范围了。
之后,他们把救援期间发生的事形成纸质文件交给了上级。
经过三天的核实,宋正亭带着组员在第四天的时候接到上级命令,立即动身返回战场。
原本还想着去接陈怡的想法,直接被搁置了。
众人只能尽快的往回赶。
俩人连电话都没有通过,写信?
那时间更慢了。
估计信到了,陈怡也该出院回去了。
因为这个时候,普通的跨省信件,寄出地到目的地,大概需要一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就算是挂号信,那跟平信在时间上也没什么区别,最多就是查询信息的时候更安全一点。
当然,最快的就是发电报,可是,他没那个时间出去电报局。
所以,俩人就没联系上。
陈怡住院期间也没闲着,那里的院长知道张章大夫管陈怡叫陈老师。
一开始还奇怪,张章大夫怎么会管这么年轻的姑娘叫老师。
后来知道陈怡就是那个战地医疗培训班的负责人的时候,院长震惊了。
然后,陈怡就忙了起来。
其实也没多忙,就是一上午的时间,把自己的病房变成了培训课堂了而已。
当然,因为受伤的关系,陈怡有很多不方便,不过有张章大夫代劳,她最多就是在边上偶尔加上一句提醒而已。
可就是这样,每天上午她的病房也都是满员的。
这些人当中的各种心思她也不在意,如果她的医疗技术能被用在实操中一二,那也是好的,至少,也能解决一小部分人的痛苦。
哪怕不是一部分,个位数也是好的。
医生的职责所在,救死扶伤。
在她看来,减轻病人痛苦,从病人角度出发,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才是病人需要的。
所以,在某些时候,中西医能够结合起来,运用得当,治病,治心为本。
这才是作为大夫的职责。
而不是像在后世,捧一踩一,站在各种道德制高点上,贬低老祖宗留下的瑰宝。
医学,无止境。
不论中医还是西医,二者并非唯一。
医者,需要善用,任用,会用,这才是他们该做的。
“陈老师,你之前说的针灸麻醉的情况,在实验时间上,大概能维持多久啊,这跟西医的麻醉不冲突吗?我是说如果是突发情况,先用西医麻醉,然后再用中医针灸或者是用药麻醉的情况下两者不会冲突吗?会不会对患者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
“影响是一定有的,你说的这种情况,到现在为止,我只遇到过两次。一次是那人耐药性太强,用药麻醉对他效用不大,又因为当时情况紧急,所以用的针灸麻醉。再有一次,是麻醉药严重不足,而那人伤的太重,麻醉剂量不足以坚持到完成手术,所以,才使用了针灸麻醉。两者之间看似都是紧急情况,但是又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