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斋的腊梅香清冷幽冽,与旧纸尘埃、松烟墨息静静交融。顾云深蹲在修复台前,指尖轻柔地拂过一个泛黄的牛皮纸信封——那是从爷爷顾景明《古籍修复手札》夹层中翻出的。封面上\"致沈家贤侄\"五个小楷,笔锋温润含蓄,带着岁月沉淀的力道。
\"在看什么?\"沈砚辞端着两杯祁门红茶走近,氤氲热气模糊了镜片。他放下茶杯,目光落在信封上时微微一顿:\"这是......我爸提过的那封信。顾爷爷曾亲笔写信邀他共同守护顾家古籍。\"
顾云深屏息拆信。发脆的信纸上墨迹清晰:\"贤侄见字如面,今'鸠鸟'势力渐长,其爪牙已数次窥伺顾家所藏宋刻本久矣。吾观汝心向文脉,赤诚可鉴,故愿以问渠斋梁上暗格为藏,盼汝鼎力相助......他日若有变故,汝需护吾儿故儿周全,万勿让祖宗心血所系之古籍落于贼人之手......\"
读到\"护吾儿故儿\"时,顾云深喉结微动。抬头正见沈父从里屋走出,手中紧攥泛黄笔记本,封面上是年轻时的笔迹:\"顾伯父所托,重于性命。\"
\"这封信,我爸珍藏了二十多年。\"沈父郑重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张老照片——1995年深冬的问渠斋庭院,顾爷爷穿着青布长衫与年轻沈父并肩而立,手握木锤合力搭房梁。两人笑容真挚,仿佛落满了盛开的腊梅。\"当年你爷爷说,梁上暗格须按'雷纹相生'古法修建,一端藏顾家古籍,一端留沈家信物,唯两家后人同心方能开启。\"
这话让顾云深心头一震,立即翻出钟楼地下室找到的雷纹拓片。灯光下,拓片纹路与信中描述的暗格构造完美吻合。\"原来如此......爷爷口中的沈家,早与顾家血脉之外紧密相连。\"
\"你爷爷常说,沈家三代都在默默守护这些古籍。\"沈父在竹椅坐下,指尖轻点笔记本封面,\"我父亲曾协助顾家追回被盗清代刻本;我虽身陷'鸠鸟'饱受胁迫,却始终未动梁上古籍分毫——'汝心向文脉'这四字,沈家不敢忘,也不能忘。\"
堂屋木门\"吱呀\"推开,老周拎着食盒走进。目光触及信件和照片,他惊喜凑近:\"这不是顾老爷子和沈先生修暗格的老照片嘛!这暗格的木工活还是我帮着凿的!\"他敲着照片中的梁木,\"顾老爷子千叮万嘱,暗格锁要做成'双生扣',一把钥匙留顾家,另一把交沈家保管。他说'两家同心,文脉不熄'!\"
老周的话让顾云深想起《手札》中一段笔记:\"沈家小儿砚辞,性沉稳,心细如发,若故儿日后遇之,可托以修复之事,堪为大任。\"此时他才觉悟,这绝非闲笔,而是爷爷早已为他铺就的道路。
\"李警官和陈助理到了!\"陈明远的声音从院门传来。李警官大步走近,将鼓鼓的牛皮纸档案袋放在桌上:\"顾老师,我们发现了1997年您爷爷的亲笔笔录。里面提到沈先生冒险向警方传递'鸠鸟'文物走私路线图,帮我们保住了三本险些流失海外的宋刻本!\"
顾云深微颤着手翻开笔录。爷爷遒劲的字迹跃然眼前:\"沈家贤侄虽身处'鸠鸟'治下,如履薄冰,然其心始终向光明......若非他甘冒奇险递出密信,吾恐连那仅存之三本古籍也难保......\"字字敲在顾云深心上。他豁然开朗,爷爷口中的\"沈家\",是至暗时刻以性命相托的生死同盟,是淬炼于危难中的绝对信任!
八仙桌上很快摆满佳肴:红亮油光的苏州酱鸭,晶莹剔透的桂花糕,还有顾云深按爷爷秘方熬煮的腊梅粥。沈父舀起一勺温粥,熟悉味道在舌尖弥漫,眼眶瞬间湿润:\"......还是当年的味道。你爷爷煮的这碗粥,带着腊梅的暖意,最能驱散严寒。\"
李警官举杯,杯中顾家米酒泛着温润光泽:\"这杯酒敬顾老爷子——他以深远智慧为我们铺就守护文脉的道路;同时敬沈家两代人!\"他看向沈父和沈砚辞,\"不负顾老所托,忍辱负重,不仅守住古籍,更守住了这份历经风雨的生死情谊!\"
\"说得好!\"老周豪爽举杯,目光扫过信件、照片和雷纹拓片,\"守护文脉岂止是顾沈两家的事?这是所有心系文化根脉的人共同的事!顾老爷子心中的沈家是黑暗中的'微光',我们这些人又何尝不是?大家同心同德,就能照亮这条传承千年的文脉之路!\"
顾云深端杯望向身侧,见沈砚辞正自然地将他碗中姜丝挑出——这个细微动作与爷爷手札中\"沈家小儿心细,知故儿不喜姜\"的记载完美重叠。原来点滴默契早已刻印在两代人命运交织的缘分里。
\"爷爷说'沈家与顾家,共护文脉,不分彼此'。\"顾云深声音轻而坚定,\"今天我想加一句:往后的岁月,我和砚辞会带着长辈嘱托,将这份守护的信念一代代传承下去。\"
沈砚辞在桌下悄然握紧顾云深的手,指尖温暖透过微凉酒杯烙印在掌心。\"不止我们两人,\"他环视众人,\"还有周叔、李警官、陈助理,所有愿为传承文明薪火发光的人——爷爷口中的'沈家',从来不止一个姓氏,它代表所有愿守护文明根脉、散发微光的同道之人!\"
清脆碰杯声在堂屋回荡,米酒暖意驱散冬夜寒意。沈父看着年轻人交握的手,又看向爷爷的亲笔信和定格往昔的老照片,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释然而欣慰的笑容——当年顾爷爷信尾那句\"他日两家后人,必能共铸光明\",历经二十余载风雨,在这个腊梅飘香的冬夜,终于应验。
饭后,顾云深将爷爷的信、沈父的笔记本和雷纹拓片郑重放入紫檀木盒,拂去微尘摆在修复台中央。沈砚辞默默取来刻刀,在盒盖上一笔一划刻下:\"顾沈两家,共护文脉,微光不熄。\"
清冷月光穿过窗棂,为木盒镀上柔辉。窗外腊梅幽香与旧纸气息交织,氤氲出跨越时空的温暖。恍惚间,仿佛能听见爷爷欣慰的轻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他正含笑注视着,信中托付的沈家与血脉相连的顾家后人,正携手并肩,将这份始于危难、融于血脉的守护故事,坚定地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