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的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青檀叶,空气中弥漫着清苦微涩的气息。顾云深小心翼翼地将竹制祭品盒放入后备箱,盒内垫着沈奶奶生前绣制的护本纹蓝布帕,上面托着刚刚合完的传艺砚和那张泛黄的1992年黑白照片。四块金黄的腊梅糕整齐地码放在旁,糕点上嵌着的腊梅花瓣与砚池里的护本纹路相映成趣。
\"陈念的竹牌放好了吗?\"顾云深系安全带时,指尖不经意蹭到沈砚辞递来的竹制保顾杯,杯中腊梅蜜水的清甜香气悄然逸出。
后座的陈念立刻举起一个巴掌大的竹盒,盒盖上刻着一个歪歪扭扭却认真的\"念\"字:\"放好啦!\"他的声音清脆透着得意。盒子里装着他熬了三个晚上才刻好的四枚迷你护本纹竹牌,分别刻着\"顾沈陈念\"四个篆字。\"刘爷爷教我刻了'不朽纹',说只要刻在牌上,爷爷们在天上就能看见我学会的手艺了。\"沈砚辞从后视镜里望去,只见孩子将竹盒紧紧抱在怀里,蓝色外套领口上别着那枚闪闪发亮的护本纹徽章。
车子缓缓驶过施工中的非遗街区,竹制连廊骨架已在薄雾中勾勒出未来轮廓。廊柱上悬挂的护本纹灯笼轻轻晃动,纸面上流动的纹路光影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我小时候跟着爷爷来扫墓,这条路还是坑洼的泥路。\"顾云深望着窗外掠过的青檀树,枝桠上嫩黄的新芽在朦胧中泛着鲜活色泽,\"爷爷总让我背《考工记》,背错了就罚我摘青檀叶。\"
沈砚辞轻踩刹车,避开路边一位专注采撷青檀嫩芽的农户:\"父亲常提起,当年你和我们第一次来,非要把自己刚刻好的护本纹竹牌埋在墓旁土里,说'给爷爷们当钥匙,以后他们就能打开传艺的大门'。\"
\"快看!\"陈念突然指着窗外喊道。路边的老青檀树腰上缠着褪色的红布,树干上镌刻着一个极小的护本纹,那是顾爷爷和沈父当年刻下的\"界碑\"。\"这是我们的'传艺树'。\"顾云深回头轻抚孩子的发顶,\"爷爷们常说,一棵青檀要养五十年才能成材,一门手艺更要守一辈子,才能真正刻进心里。\"
陈念立即掏出小本子,用灌着腊梅墨的竹笔伏在膝上认真画起来。深褐色的笔尖在纸页沙沙划过,很快勾勒出老树的虬枝与护本纹的线条,旁边工整地写着:\"要养树,要守艺\"。
墓园静谧地坐落在半山腰的青檀林深处,青石案上还残留着去年插放腊梅枯枝的印记。顾云深蹲下身,用软布仔细擦拭冰凉的墓碑。沈砚辞郑重地将传艺砚安放在石案中央,砚池里的腊梅花瓣在穿透林叶的阳光映照下,泛出细碎的金色光芒。
\"爷爷,沈叔,我们把砚台合完了。\"顾云深的声音轻如薄雾,指尖眷恋地抚过碑上的名字,\"纹路是顺着青檀木天然纹理刻的,和你们留下的草图分毫不差。\"
沈砚辞默默将那张黑白老照片端正摆放在砚台旁。照片中两位年轻的身影正高举着未完成的砚台胚料,笑容灿烂如阳,背景里盛开的腊梅树与眼前青檀枝头的新绿奇妙地交叠在一起。
陈念双手捧着竹盒,踮脚将四枚小竹牌一枚枚摆放在砚台四周,围成一个圆满的护本纹圆圈:\"顾爷爷,沈爷爷,陈爷爷,这是我亲手刻的牌!\"他掏出那本被翻得卷边的《传艺合记》复刻本,翻到自己写满字迹的那一页大声读起来,\"今天我学会了藏锋刻法,刘爷爷说我刻的护本纹有劲儿,有筋骨......\"
山风拂过青檀叶,沙沙声响里仿佛藏着来自远方的慈祥回应。沈砚辞默默握紧顾云深的手,两人指间的竹戒轻轻相碰。他们的影子长长地落在墓碑上,与陈念小小的影子叠成一片,宛如三代人无声的守护。
顾云深心头一热,清晰地忆起十七岁那年的清明。那时,顾爷爷郑重地把磨得发亮的刻刀放在石案上:\"以后这刀,就正式交给你们俩了。\"沈父则递来半块自家做的腊梅糕:\"守艺先得守胃,守得住家里的味道,才能真正守得住一颗不忘本的心。\"
\"当年你们在墓前立下约定,要建一座让手艺活下来、传下去的传艺馆。\"顾云深拿起一块腊梅糕轻轻放在砚台旁,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如今非遗街区快完工了,新加坡分基地也扎根了,还有陈念这样肯吃苦的小徒弟......你们当年的约定,我们接住了,而且会一直传下去。\"
沈砚辞从外套口袋里摸出一枚小巧的竹制U盘,里面存着数字化后的全套《传艺合记》文档和最新研发的双芯牌设计图稿。他把U盘轻轻嵌入砚台边缘的微型凹槽:\"父亲笔记里写着,1998年你们最后一次在这里相聚时说,最怕的是手艺传不远,走不出这大山,怕后人会渐渐淡忘前辈们摸索时尝过的苦楚。\"
他指向远处山脚下初具规模的建筑群,晨雾稀薄处已能看见\"虚实传艺馆\"的竹制门匾在晨曦中泛着顾润光泽:\"现在我们用数字光影,把你们留下的手札、用过的刻刀、甚至说话的声音都存了下来,让远在海外的学员也能听见你们的声音,感受到你们指尖刻下的纹路顾度。\"
下山时,薄雾已散,阳光遍洒林间。陈念趴在沈砚辞肩上沉沉睡去,小手紧攥着片鲜嫩的青檀新叶。顾云深安静地靠在副驾椅背上,目光流连于窗外连绵的青檀林。
沈砚辞伸过手来,摊开的掌心里托着片干枯的腊梅花瓣——是他方才从传艺砚池里取出的,花瓣边缘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般的光泽。\"爷爷们当年说'清明扫墓不是告别,是把念想好好接过来,揣着继续走'。\"他把花瓣轻轻放进顾云深掌心,\"这片花瓣,这方砚台,还有陈念......都是我们接过来的念想,是沉甸甸的传承。\"
车子驶近非遗街区时,工人们正在竹制连廊上悬挂一串串崭新的护本纹灯笼。林小满带着年轻学员等候在路口,手里高举着特制的\"欢迎回家\"冷金笺,笺上并用腊梅墨绘制的并蒂梅在阳光下格外雅致。
陈念被热闹声惊醒,揉着睡眼兴奋地喊:\"顾老师!沈老师!我们快点去传艺馆把砚台摆好好不好?我想让它待在最好的位置!\"顾云深回头望去,只见孩子发梢沾着一片小小的青檀叶,那稚嫩认真的模样,像极了许多年前在泥路上奔跑的自己。
暮色温柔地漫进传艺馆。那方传艺砚被庄重地安放在\"前辈匠心区\"正中央的聚光灯下,四周环绕着陈念刻制的四枚竹牌和那张定格青春的黑白老照片。一束柔和的射灯打在砚台深邃的护本纹上,反射出的光晕在墙壁投映出一个完美光圈,恰好罩住静静站立在展台前的三人身影。
\"'双星破晓'不是说我们自身能发出多么耀眼的光。\"顾云深紧握沈砚辞的手,目光坚定地凝视着墙上的光影,\"而是因为我们接住了前辈们燃尽心血留下的那束光,再把它毫无保留地传给陈念,传给未来千千万万愿意守护这门手艺的人。\"
沈砚辞低头,在流转的光影中轻吻顾云深的发顶。空气中,青檀的沉稳木香与腊梅的冷冽甜香无声交织,氤氲成这条漫长传承之路上最温暖、最令人心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