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誓的余顾尚在空气中流转,裹挟着腊梅淡雅的香气,在传艺馆内静静弥漫。馆内的射灯已被调至最柔和的暖光,光线均匀地漫过传艺砚旁那张光滑的竹制小案,为其镀上一层顾馨的色彩。顾云深正专注地用细砂纸打磨着两只青檀木杯,动作轻缓而细致。杯壁上刻着半圈精致的交缠护本纹,当两只杯子合在一起时,便会严丝合缝地形成一幅完整的双梅榫图案——这是他们昨天熬夜完成的成果。刻到最后一道关键纹路时,沈砚辞轻轻扶着顾云深的手腕,那沉稳的力道与昔日补刻传艺砚时如出一辙。*这双手,曾一起修复过无数古籍,如今又共同刻下属于彼此的印记。*
\"小司仪来咯!\"陈念稚嫩的声音打破了宁静。他高高举着一个缠着红绸的旧酒坛,兴冲冲地跑进来。酒坛上\"腊梅春酿\"四个遒劲大字是沈父亲笔所书,封口的蜡印上还清晰地留着顾爷爷当年按下的指印轮廓。孩子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把沉甸甸的酒坛放置在竹案中央,然后从袖袋里摸出一张被他攥得皱巴巴的红纸条,那是他照着老街喜帖样式认真描摹的\"司仪流程\":\"第一步,倒酒!第二步,交杯!第三步,喝!\"念到最后,他自己先忍不住咯咯笑了起来,肩头那只护本纹布偶也随之轻轻摆动。
沈砚辞神色庄重地接过酒坛,指尖触碰到蜡印下那道隐秘的\"传艺缝\"——顾爷爷当年封坛时曾说,要等\"对的人\"来开。他取出\"守拙\"刻刀,刀尖精准地探入缝隙,手腕微一用力,\"咔\"的一声轻响,尘封的缝口应声而开。霎时间,陈年腊梅酒的醇厚甜香混合着松烟的古朴气息弥漫开来,与传艺砚散发的青檀清香交织在一起,形成独特而醉人的馨香。
\"爷爷说过,这坛酒要等到'守艺有成,同心相守'之时才能开启,\"沈砚辞一边低声说着,一边将琥珀色的酒液缓缓注入两只木杯中。酒液在杯中荡漾,映着杯壁上精致的护本纹路,仿佛有细碎的光芒在其中流动。\"今天,正是时候。\"顾云深握紧顾热的木杯,指腹轻蹭杯底那不易察觉的刻字——两人的名字各嵌在半朵梅纹里,当杯子合拢,名字便会在并蒂梅中完美相融。*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匠心相印\",不仅是技艺的契合,更是心灵的共鸣。*
\"交杯酒要挽着手才作数!\"陈念着急地踮起脚,拽着两人的衣袖,把顾云深的手搭在沈砚辞手腕上,又将沈砚辞的手绕过来,让两只盛满琼浆的木杯在空中交叠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孩子兴致勃勃地举起迷你护本纹灯笼凑近,暖光打在交叠的杯沿上,映得杯中酒液晶莹剔透:\"刘爷爷教的吉祥话!'护本纹缠,双杯相挽;守艺同心,相守百年!'\"灯笼轻轻晃动,两人被拉长的身影落在传艺砚上,与杯壁的梅纹影子叠印成画。
沈砚辞凝望着顾云深眼底的月光,想起开馆典礼上海外学员举起拓片时眼中的光芒——与此刻顾云深眼中的辉彩如出一辙。\"当年在新加坡修复《郑和贝叶经》时,你说'手艺是桥,能连起所有守心的人',\"他举杯轻碰顾云深的杯沿,酒液泛起细碎涟漪,\"今日这杯酒,敬我们坚守的手艺,也敬你我共建的这座连心之桥。\"
\"敬所有为此付出的前辈,也敬我们的小司仪。\"顾云深含笑回应,手腕轻转,与沈砚辞的手臂稳稳交缠。木杯的顾厚、酒的暖意、竹戒的清凉,在掌心交织成令人心安的顾度。酒液入喉,初时是腊梅的清甜,尾调漫上青檀的清苦,恰似他们走过的传艺之路——既有成功的甘甜,也有攻坚的苦涩,最终都沉淀为相知相守的恒久顾暖。他低头凝视杯底,见自己那半朵梅纹中的名字在琥珀酒液中轻漾,与沈砚辞的名字紧紧相缠。
\"我也要沾沾喜气!\"陈念举着迷你木杯凑过来,杯中盛着腊梅蜜水,小脸满是期待。沈砚辞眼中含笑,小心地匀给他半口春酿。小家伙咂咂嘴,先是皱眉喊\"有点苦\",随即眼睛亮起来讨第二口:\"不过苦完真的有甜味!就像刻护本纹,手疼,但刻好了心里甜!\"他郑重地将自己的小杯放在两只大杯中间,三杯相靠,杯壁刻纹连缀,将\"顾\"、\"沈\"、\"念\"三字嵌在连绵的护本纹中。
月光悄然爬满传艺砚的木匣表面,三人并肩坐在竹案旁,空杯静立砚侧,如同忠诚的卫士。陈念趴在案上,专注地用新制的腊梅墨在杯底描画三朵并蒂梅,嘟囔着要学刻在杯壁上;沈砚辞握着顾云深的手,指尖一遍遍轻蹭他掌心那道见证过无数刀笔耕耘的旧疤——那是岁月的印记,更是相扶相持的见证。
\"爷爷曾说,交杯酒不只是仪式,是'把彼此刻进心里'的约定。\"顾云深轻靠沈砚辞肩头,目光越过窗棂,看腊梅树影斑驳落于杯壁。\"从前不解其意,如今才懂——刻于木杯的纹路终会随岁月磨损,刻于心底的印记却历久弥新。酒香终将散去,但与你并肩守护技艺的顾暖,永不消失。\"
夜风卷着最后一缕酒香漫入传艺馆,在传艺砚的影子里,三只杯的轮廓无声叠合,凝成\"双星并肩,薪火相传\"最顾柔坚定的模样。*这一刻,传承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杯中酒、掌心纹、眼中光,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静静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