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殿内没有响起说话声,在殿外已经等了一会的小德子连忙上前禀告道“启禀皇上、皇后娘娘,三阿哥和六阿哥来了。”
大胖橘说了一声“传。”
三阿哥和六阿哥对视一眼,他们两人对自己为什么被叫到养心殿心知肚明,又见到帝后二人和七弟在里面那么久,想来皇阿玛最终选择的继承人就是七弟了。
他们心里也明白自己的身子已经没法再想着那个位置了,如今只要不是老四这个奸逆小人登上那个位置,他们都能接受。
三阿哥和六阿哥虚弱的被小太监们扶进了养心殿,大胖橘看到他们孱弱的样子,吩咐人给他们搬个凳子坐在一旁,对他们嘱咐今后要如何辅佐好七阿哥,当好一个贤臣,有做哥哥的担当。
三阿哥和六阿哥连忙称是,表明自己定当会好好辅佐七弟的。
大胖橘这才满意点头。
随后养心殿外响起了高无庸的声音“启禀皇上,朝廷众大臣和宗室王爷们都来了。”
大胖橘强撑着身子,叫宜修将自己扶起来坐着,这才宣他们进殿。
一进殿鄂尔泰、富察马奇等人就看到了坐在床榻上的大胖橘和坐在一旁的宜修及众皇子,他们连忙行礼“奴才\/微臣参见皇上、皇后娘娘,皇上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三阿哥、六阿哥、七阿哥安。”
大胖橘威严的声音响起“起来吧。”
众人这才起身站起来,等着大胖橘的安排。
高无庸如此紧急的将他们宣召进宫,他们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如今皇上的几个皇子,没有一个能担大用,不知道皇上会选谁来继承这大清江山。
不过看到皇后娘娘抱着七阿哥坐在这里,想来应当是年幼的七阿哥了吧,毕竟另外两位皇子的身体实在是………,而罪魁祸首四阿哥听说是疯了,还被关在圆明园里。
果然,很快大胖橘就开口道“高无庸,宣旨。”
高无庸将装着的圣旨从玉匣中取了出来,开口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
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届五旬,在位八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
在位期间,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创立军机处、摊丁入亩?、改土归流、惩治贪污、解放贱民、颁布耗羡归公与养廉银制度?。
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谨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
数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
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以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
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
朕年已五十有三,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与蒙古人等无不爱惜。
太宗皇帝之子废太子、直亲王等朕兄弟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朕躬亲政年已久,深知皇位传承之重任,今日特颁布此诏,宣示皇位传承之事宜。
今日皇位传承有序,朕体察天意,感念民心,秉承先祖之遗训,遵循法度之规范。
皇七子爱新觉罗宏昭,人品贵重,聪慧机敏,必能克承大统。今日将皇位传于朕之七子爱新觉罗宏昭,以承天下之重任。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然念极新帝之年幼,特许皇后乌拉那拉氏扶持新帝垂帘听政,与鄂尔泰、富察马奇、张廷玉、禧郡王等一同辅佐教导新帝。待新帝年满十三岁时还政于他。
三阿哥宏时封淳郡王,六阿哥宏瞻封惠郡王,待身体养好后出宫开府,入朝辅佐七阿哥。
望新皇与尔等继承朕之遗志,秉持公正,爱护百姓,维护国家安宁,确保社稷长治久安。如此国运昌盛,子民安康,皆是新皇与尔等之福泽。
钦此。”
殿内众人听完大胖橘的旨意皆跪地叩首,高呼“皇上圣明”。
高无庸也将大胖橘先前拟好的圣旨交给大胖橘,大胖橘拿着国玺及自己的印章盖在了这份圣旨上。
大胖橘又开口说“今日这份圣旨由皇后乌拉那拉氏保管,若朝中有人不服,可去取养心殿牌匾后的另一份圣旨对比查验。”
听到大胖橘这么说,宜修立马跪下接过高无庸手中的圣旨。
“臣妾必定谨遵誓言,完成皇上的嘱托。”
鄂尔泰见状很有眼力的率先出列,恭敬道“臣等定当竭尽所能,辅佐好七阿哥与皇后娘娘,保我大清江山稳固。”
富察马奇、张廷玉等人也纷纷表态。
禧郡王拱手道:“皇上放心,臣弟定不负皇上所托。”
三阿哥和六阿哥也忙称会尽心尽力辅佐七弟。
大胖橘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朕将大清未来托付于诸位,望你们莫要让朕失望。”
众人齐声应是。
此时,被宜修递到剪秋怀里的七阿哥睁着大眼睛,迷茫地看着这一切。
他不明白自己成为了一个国家新的主人,一个属于他的时代,即将随着这道旨意悄然拉开帷幕。
大胖橘交代完所有的事情,这才眼含慈爱与期望的看向七阿哥,随后缓缓合上了双眼,仿佛已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
宜修目睹此景,暗自攥紧了拳头,心中暗自思量着未来的路该如何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