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选秀由于胤禛和皇后瓜尔佳氏早就发出消息说会替宗室和朝中大臣的孩子赐婚,所以前来参加选秀的大族女子不少。
在皇后瓜尔佳氏主理,华贵妃、吉妃、淑妃、惠妃协理的严格要求下,完全按照先帝时期选秀的流程来,不会出现像剧中那样秀女穿搭不同,迟到,喝茶,中选后归家的情况。
坐在体元殿上首,看着按照先满蒙后汉的习俗,穿着同样的衣服,梳着同样的发型,都不许上妆的秀女们一轮轮从殿下经过。
胤禛心里十分的满意皇后她们操办的这次选秀。
原剧中被选入宫的方佳淳意虽说因为这次时间多了三年,所以不像原主记忆中那么小,但是她的年纪也不算大。
而且方佳氏一族如今跳离乌拉那拉氏一族的船,投靠了同是那拉氏的辉发那拉氏一族。
所以没有了如同原剧中皇后宜修要求的那样必须送女入宫的想法,听到皇上说可以免选后,早就递牌子给了胤禛,她来参选也是走个过场。
胤禛和皇后看到方佳淳意直接把她撩了牌子。
后面胤禛又看到了夏冬春,即使穿着与众人一样的衣服,梳着一样的发型,素面朝天,但是夏冬春眼里的灵动还是让胤禛和皇后都多看了好几眼。
皇后见胤禛注意到了夏氏,用眼神询问皇帝是否要留牌子。
胤禛接受到皇后的询问,摇了摇头。
夏冬春不适合皇宫,还是不要进来白白送了一条小命了。
而且夏威早就偷偷向他求了恩典,答应了夏冬春就是来走个过场,好打消夏冬春进宫的心思。
慢慢的时间就到了下午,满蒙军旗的秀女已经选秀完毕,中选秀女全部留在宫中延春阁接受教养嬷嬷的统一教导。
胤禛和皇后瓜尔佳氏在用完膳后,又开始了汉军旗秀女的选秀。
忽然胤禛的耳边听到了熟悉的名字。
“济州协领沈自山之女沈眉庄,年十九。”
“臣女沈眉庄参见皇上,皇后娘娘。愿皇上万岁万福,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胤禛想着沈自山的确是得用,做事认真,自己吩咐下去的事情都完成的漂亮。
沈家也除了沈眉庄脑子有问题,其他人都是正常人。
为了避免沈眉庄又连累了沈氏一族,胤禛示意太监留牌子,心里思索着把她赐给谁比较好,自己可不想面对脑残。
虽说这次甄嬛因为甄远道尸位素裹被他一撸到底成了白身,不会有个甄嬛在她旁边让她变成嬛儿脑。
但是为了以防万一,避免到时候自己赐下的婚事害的自己能干的某个好臣子头上忽然发绿,自己还是得好好想想她的归属。
汉军旗的选秀也很快结束了。
中选的秀女也被带到了延春阁,跟着教养嬷嬷们一起学规矩。
等到中选秀女们规矩学的差不多了,皇后带着中选秀女的名册过来询问大胖橘哪些秀女要留在宫中。
哪些秀女要赐下去给宗室子弟和朝中重臣之子之类的的时候,胤禛才反应过来这次秀女中没有了安陵容。
不过想到安比槐早就因为政绩不行被撸成和甄远道一样的同款白身了,就不再在意了。
胤禛拿起皇后呈给自己的名册,仔细看了起来。
很快,随着养心殿中一封封圣旨的发出,延春阁中学好规矩的中选秀女都知道了自己的归属。
所有人都接收良好,除了心高气傲一直不合群,被众位秀女们暗中瞧不起孤立的沈眉庄。
沈眉庄听到自己居然没能入宫,只成为了果贝子的侧福晋,脸上差点没维持得住端庄得体的笑容。
但是圣旨已下,她还是强撑着笑脸接了旨。
等所有圣旨都宣布完毕,宣旨的公公离开延春阁后,其他秀女想起平时瞧不起人的沈眉庄刚才的样子再也忍不住笑容,纷纷和自己相熟的好姐妹一起回到房中去吐槽沈眉庄去了。
教养嬷嬷们对于如今名分已定的秀女们也不敢如同以往那样管教,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随她们去了。
惹得明白自己处境的沈眉庄一个人回到房中偷偷捂着被子哭了一场。
这次后宫进了六人,都是朝中大臣送进宫表忠心的,胤禛和皇后根据他们的家室按照贵人到答应分别分封了他们位份,再把他们塞进了东西六宫中妃嫔们的偏殿里。
胤禛看宫里妃嫔越来越多,想到后面因为政治联姻宫里肯定还要进新人的。
就吩咐了宫人把被先帝作为祭祀场所的坤宁宫又收拾了出来,让皇后从承乾宫搬到了坤宁宫。
自己也住进了宽敞的乾清宫。
随着被赐婚给宗室和朝臣的秀女全部归家待嫁后,京里也热闹起来,喜事一桩又一桩接踵而来。
原本还装作醉兴风月不爱朝堂的样子,想要搞事的果郡王,在胤禛因为他随意窥伺后宫把他贬为了贝子。
又下旨把在甘露寺安栖观潇洒,和果贝子一起暗中搞事的舒太妃召回宫之后,再也不敢在胤禛面前装模作样恶心他和他的后妃们了。
现在言行合一的成为了一个不太富贵的闲人。
胤禛还叫皇后给沛国公府的孟静娴赐下了一门婚事,不让她被果贝子带累名声,只能打出深爱果贝子的名义一直耗费着时光。
喜得沛国公夫妇二人抱着孟静娴哭的喜不自胜,对胤禛更加忠心了。
时间过得很快,大清在胤禛的带领下发展的越来越强大,逐渐周边的国家都成了大清的郡县。
在强大的海军和先进的武器和船只都有了后,全世界都成为了大清的版图。
除了被杀鸡儆猴,亡国灭种的倭国人、高句丽人和由太人。
在临死前,胤禛还把皇位传给了他最骄傲的爱女护国公主。
她完全继承了胤禛的理念,带着大清更加欣欣向荣,国家被她治理的海晏河清。
男女皆可入朝为官,出门经商,入学堂学习。
女子也可立女户,娶郎君为夫婿,家产由女子继承。
大清在他们两人的手中发展到了巅峰。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和昌盛帝爱新觉罗弘盟的美名流传后世,他们手下的朝臣们也跟着他们一起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