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骄阳炙烤着大地,琴山脚下的潜渊城,却蒸腾着一股比烈日更灼热的生机。
夯土城墙在数月间又拔高了一截,表面用新烧的青砖加固了关键部位,阳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
宽阔的护城河里引满了活水,波光粼粼,倒映着城头猎猎飘扬的“袁”字大旗和警惕巡视的士兵身影。
站在新筑的了望塔顶,袁大山极目远眺。
视野所及,是一幅在乱世烽烟中顽强生长、令人心潮澎湃的画卷。
城东,学堂。
朗朗书声穿透蝉鸣,比数月前更加整齐洪亮,带着一种初具规模的韵律感。
新扩建的几间草顶泥墙教室已经投入使用,窗明几净。
院子里,一群稍大的孩子在白素雅的指导下,正用木棍在沙盘上认真演算着简单的算术题。
她依旧一身素净青衣,乌木簪绾发,阳光洒在她温婉沉静的侧脸上,如同镀上一层柔光。
她时而俯身指点,时而温言讲解,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这位“素雅先生”由衷的敬爱。
更远处,一块新开辟的小小药圃里,几株三七和板蓝根正舒展着嫩叶,瑶瑶和几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提着水桶浇灌,小脸上满是认真。
内心oS (袁大山):(目光柔和地锁定在那抹青色身影上)雏凤清声,沁人心脾……素雅把学堂经营得越来越好了。这些琅琅书声,就是潜渊未来的根骨与希望!她这“先生”当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出色百倍!
城南,工坊区。
铁锤敲打金属的“叮当”声、锯木头的“嗤嗤”声,拉风箱的“呼啦”声交织成一片激昂的工业交响乐。
张三铁主持扩建后的铁匠工坊规模最大,几座高大的土炉日夜不息地喷吐着炽热火焰和滚滚浓烟。
炉火映照下,张三铁赤着精壮的上身,汗水在古铜色的皮肤上蜿蜒流淌,他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炉内铁水的成色,不时大声指挥着徒弟们调整火候,添加燃料。
旁边,新架设的一座改进型高炉正冒着青烟,这是张三铁带领工匠们反复试验的成果,据说能炼出更坚韧的好铁!
工坊外的空地上,堆放着新打制出炉的农具、刀矛,以及几副初具雏形,闪烁着冷硬光泽的简易鳞甲。
内心oS (袁大山):张三铁这技术狂人,真是捡到宝了!这新炉子要是成了,军工农具都能上个台阶!好铁就是好兵,好兵就是活命的保障!这叮叮当当的声音,听着就让人踏实!
城西,军营校场。
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数百名潜渊营士兵分成数个方阵,正在进行严酷的对抗演练。武二石那标志性的破锣嗓子响彻全场:
“刺!刺!给老子用力!捅穿他!”
“左翼!包抄!快!”
“盾牌!顶住!顶住!”
士兵们身着新配发的粗布号衣,动作比数月前更加整齐划一,眼神锐利,带着一股被磨砺出来的凶悍与协作精神。
长矛如林,盾墙如山,进退之间已初具章法。
汗水浸透了衣衫,泥污沾满了裤腿,但无人懈怠,只有震天的吼声和武器碰撞的金铁交鸣,宣示着这支新生力量的蜕变与决心。
内心oS (袁大山):好!精气神都练出来了!令行禁止,团队协作,总算有点强兵的样子了!武二石这莽夫,练兵是真有一套!虽然方法糙点,效果显着!这吼声,听着提气!
城北,广袤田野。
一片望不到边的青纱帐在夏风中起伏,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绿色的海洋。
玉米秆子长得比人还高,粗壮的杆子上挂着饱满的玉米棒子,苞叶已经泛黄。
粟米(小米)抽出了沉甸甸的谷穗,金黄一片,压弯了腰。
豆田里,豆荚饱满,预示着丰收在望。
田间地头,农人们顶着烈日,或引水灌溉,或锄草施肥,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汗水,更洋溢着对丰收的期盼。
几头新添置的耕牛在田埂上悠闲地吃着草,偶尔发出低沉的哞叫。
孙石头拄着锄头,眯着眼看着眼前这片充满生机的景象,沟壑纵横的脸上笑开了花。
内心oS (袁大山):好一片青纱帐!好一个丰收在望!李丽丽和孙石头他们干得漂亮!轮作选种推广开了,公仓储备眼看着充盈起来。有了粮,人心就稳!这沉甸甸的谷穗,比金子还珍贵!
城中,街巷市集。
不再是当初的杂乱无章。
几条主干道被拓宽夯实,两旁搭起了简易却整齐的棚屋,成了一个小小的市集。
盐场出产的上好粗盐,铁匠铺打造的农具和生活铁器,妇人们编织的草席草鞋,自家腌制的咸菜,新采摘的瓜果蔬菜……
琳琅满目,虽不奢华,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人们或交易,或闲谈,脸上不再是初来时的麻木与绝望,而是带着一种安定下来的踏实和对未来的期盼。
孩童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回荡在街巷上空。
袅袅炊烟从家家户户升起,在夕阳下交织成一幅温馨的“烟火人间图”。
核心班底,各司其职:
周一木端坐在新设的“度支处”内,案几上堆满了竹简木牍。
他一手翻着厚厚的账册,一手飞快地拨动着算盘珠,噼啪作响,神情专注。
旁边,两个识字的助手正仔细核对着一批新入库的粮食和铁料数目。
他时而提笔批注,时而低声交代几句,将商贸,物资调配,赋税征收梳理得井井有条。
柳如梦则在一间更为隐秘的房间里。
墙上挂满了标注着各种符号和线条的简易地图(冀州、幽州、黑山区域)。
案几上摊开着数卷写满蝇头小楷的密报。
她秀眉微蹙,指尖在地图上游走,将最新的情报,公孙瓒与刘虞摩擦升级的小道消息,袁绍在渤海招兵买马的动向,黑山张燕部一支偏师在邻郡活动的踪迹等等,这些信息仔细汇总、分析,然后誊抄在另一张特制的绢帛上,准备呈报。
她的眼神锐利而冷静,如同潜渊城在黑暗中无声张开的眼睛。
李丽丽在“民务处”忙得脚不沾地。
她面前摊开着新登记的田亩册和户籍簿,正与几个妇人代表核对新一批开荒土地的分配方案。
旁边,还有几份关于孤寡老人抚恤、产妇物资补贴的申请需要她核实批复。
她语速飞快,条理清晰,将繁杂的内务民生处理得一丝不苟,确保着潜渊城庞大而细微的后勤齿轮精准运转。
张三铁在铁匠工坊的炉火旁,对着几个核心工匠,正用炭笔在一块木板上勾画着什么,唾沫横飞地讲解着他对新式鼓风装置的想法,试图进一步提高炉温。
火星溅在他兴奋的脸上,也浑然不觉。
白素雅送走了最后一批放学的孩子,回到民生事务处。
她并没有休息,而是拿起一份关于城内孤寡老人入冬保暖物资需求的汇总报告,仔细审阅着,提笔在上面做着批注和预算规划。
她的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清澈明亮,充满了责任与温柔。
袁大山的目光缓缓扫过这片由他一手主导,众人合力缔造的基业。
城墙坚实,田野丰饶,工坊轰鸣,书声琅琅,市井繁荣,军威初显!
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汗水,燃烧着希望,凝聚着人心。
百姓脸上有了笑容,士兵眼中有了锐气,核心班底各展所长,井然有序。
这座在血与火中诞生的城池,如同一株扎根于乱世焦土的幼苗,正以惊人的速度汲取着养分,顽强地向着天空伸展枝叶,绽放出蓬勃的生命力!
内心oS (袁大山):(豪情激荡,如江河奔涌)这就是我的基业!从一片废墟,几十号流民,赤手空拳,到如今城墙高耸,田亩纵横,工坊林立,书声盈耳,兵甲初具!一砖一瓦,一粟一盐,一兵一卒,皆是我与素雅,与周一木、武二石、张三铁、李丽丽、柳如梦,与这数千不甘屈服的父老乡亲,用血汗、用智慧、用信念,硬生生从这乱世虎口中夺下来的!从零开始,一手打造!虽前路依旧凶险,强敌环伺,但看着眼前这一切,我心中只有万丈豪情!
夕阳熔金,将整座潜渊城染成一片辉煌的金红色。
袁大山的目光最终落回身边。
白素雅不知何时已走上了望塔,静静地站在他身旁,同样眺望着这片生机盎然的城池。
晚风拂起她鬓角的碎发,金色的光芒勾勒着她柔美而坚毅的轮廓。
她感受到袁大山的目光,侧过头,对他展颜一笑。
那笑容纯净而温暖,如同照亮他所有征途的星辰。
袁大山伸出手,紧紧握住她微凉却充满力量的手。
两人并肩而立,俯瞰着这座在乱世中倔强生长、承载着他们所有希望与未来的城池。
内心oS (袁大山):(紧握爱妻的手,心潮澎湃,目光如炬)未来可期!潜渊可期!有这坚实的根基,有这同心同德的伙伴,有这万千愿为此城而战的民心!无论前路是狂风骤雨,还是刀山火海,我袁大山,必带领潜渊,在这乱世之中,杀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生路!这雏凤清声,这金戈铁马,这万家灯火……必将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潜龙在渊,终有腾空之日!而那一天,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