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泡沫之鞋
单元剧:第36任机主 - “炒鞋”破产者 (时代背景:约2017-2019年)
处理完“断亲”青年那冰冷而决绝的愿望,林夏的心情依旧有些沉重。这些愿望一个个都浸透着现代人的无奈与挣扎。她调整呼吸,将注意力投向还愿系统中下一个闪烁的光点——第36任。
背景资料弹出,带着一股焦灼与狼狈:
“‘炒鞋’破产者:囤积大量球鞋,价格崩盘后为躲债弃号。”
“炒鞋……”林夏对这个词并不陌生,那是在她大学时期风行一时的“暴富神话”。一些限量款球鞋被炒至天价,无数年轻人涌入这个市场,梦想着一夜暴富。她隐约记得,那阵风潮来得快,去得也快,留下了不少一地鸡毛的故事。
她闭上眼,意识再次潜入那串数字承载的过往。
---
2018年夏,中国某沿海城市。
赵铭(第36任机主)坐在他租来的小公寓里,地上、床上、甚至餐桌上,都堆满了五颜六色的鞋盒。Air Jordan, Yeezy, 各种联名限量款……这里不像一个家,更像一个拥挤的仓库。空气中弥漫着新鞋特有的橡胶和胶水味,但他闻到的,是金钱的味道——或者说,是他自以为的、即将到手的财富的味道。
他刚刚挂断一个电话,是从某个球鞋交易App的“聊呗”群组打来的。群主“蛇头”在群里兴奋地宣布,下一批某品牌的周年纪念款即将发售,内部消息显示货量极少,市场预期价格能翻五倍以上。
“兄弟们,最后一次集资!梭哈!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群里弥漫着一种疯狂的乐观。
赵铭的心怦怦直跳。他原本只是个普通的球鞋爱好者,买几双喜欢的鞋穿。但不知不觉间,他被卷入了这个巨大的投机漩涡。他看着早期入局的人靠着信息差和资金杠杆赚得盆满钵满,看着那些鞋柜照片在社交媒体上被奉为“鞋神”,虚荣心和贪欲像野草般滋生。
他开始用这个号码注册了所有主流的球鞋交易平台和金融借贷App。他用尽了信用卡额度,在各种“呗”、“贷”上借了钱,甚至说服了父母,把给他攒着买婚房的首付的一部分“暂时挪用”出来。他所有的资金流、交易确认、物流信息,都绑定在这个号码上。这个号码,是他通往“财富自由”梦想的钥匙。
他成功过几次。低价抢到的鞋,在价格高点抛出,短短几天就能赚到几个月工资。那种快感,比任何游戏都刺激。他换掉了用了多年的旧手机,用赚来的钱买了最新款的旗舰机,仿佛这样才能配得上他“炒家”的身份。
他沉浸在K线图一样的价格波动里,泡在充满了“冲”、“起飞”、“崩了”等行话的聊天群中。他的世界缩小到只剩下鞋码、颜色、发售日和价格数字。女朋友因为他屡次失约而分手,朋友的聚会他无暇参加,他甚至记不清多久没好好和父母吃一顿饭了。
“最后一次,”他看着账户里所剩无几的余额,以及“蛇头”发来的、需要垫资的巨额订单,咬着牙对自己说,“干完这一票,就收手!”
他押上了所有,连同从另一个小额贷款平台刚刚套现出来的最后一笔钱。
然后,风暴毫无征兆地降临。
先是品牌方突然宣布补货,市场预期瞬间逆转。紧接着,更大的庄家开始抛售,价格像雪崩一样直线下跌。前一天还被视为“硬通货”的鞋款,转眼间成了无人问津的烫手山芋。
赵铭的“财富”在几个小时内蒸发殆尽。他囤积的鞋,现在的市场价连他成本的一半都不到。
恐慌像冰水一样浇遍全身。他疯狂地在群里@“蛇头”,却发现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群主已经解散了群聊,头像变成了灰色,再也联系不上。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这条食物链最底端、被收割的韭菜。
催债的电话开始响了。第一个打来的是信用卡中心,语气还算客气。然后是各个网贷平台的机器人语音催收,紧接着是态度恶劣的人工催收。
“赵先生,您的借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我们将采取法律手段……”
“小赵啊,你爸妈那边我们知道地址,你不希望我们上门吧?”
他的手机,那个曾经带来无数“利好”消息的手机,变成了一个可怕的刑具。每一次响起,都让他心惊肉跳。他不敢接,也不敢关机——他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翻身的机会,哪怕明知是自欺欺人。
他躲在堆满鞋盒的房间里,窗帘拉得严严实实。曾经象征着梦想和财富的鞋子,此刻像一座座坟墓,埋葬着他的希望和尊严。空气中新鞋的味道变得刺鼻,令他作呕。
最终,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个来自老家的陌生号码。他颤抖着接起,是父亲苍老而焦急的声音:“小铭,有几个说是贷款公司的人找到家里来了,说你欠了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不是说在搞什么投资,很赚钱吗?”
听着父亲声音里的恐惧和不解,赵铭崩溃了。他不仅毁了自己,还连累了家人。
那天晚上,他看着那个几乎被打爆的手机,做出了决定。他取出SIm卡,用剪刀仔细地剪成四瓣。然后,他带着身份证,像逃离瘟疫一样逃离了那个堆满鞋子的房间,去营业厅办理了销号。
当工作人员确认号码注销时,他感到的不是失落,而是一种近乎虚脱的解脱。那持续不断的铃声、催债的威胁、以及那个失败的、贪婪的自己,终于都被他亲手斩断了。他扔掉了那个昂贵的旗舰手机,买了一个最便宜的老年机,换了一个无人知晓的号码,像一滴水融入了人海,开始了躲债和打工还钱的灰暗生活。
他的愿望是什么?系统界面幽幽地亮起,揭示了赵铭在剪断SIm卡前,那被恐惧和羞愧淹没的内心深处,最卑微的祈求:
【愿望】:让那些债主,特别是找上我爸妈的人,知道我真的山穷水尽了,别再逼我们了。
这个愿望充满了无力感。它无关复仇,也无关翻盘,只求一丝喘息的空间,只求家人能不被骚扰。
林夏叹了口气。这个愿望无法通过直接联系债主来实现,那可能会给赵铭带来新的麻烦。她思索片刻,登录了“山河渡客”账号。
她依旧没有透露任何真实信息,而是发布了一段充满警示意味的文字,配图是一张被无数鞋盒淹没的、模糊的椅子的背影:
“【渡语·其三十六】当热爱变成投机,当潮流卷起泡沫,总有人成为留在沙滩上的鱼。他曾在数字的涨跌间寻求未来,最终却连过去的安宁都一并失去。那些追命的铃声已然沉寂,只留下无尽的亏空与对至亲的愧疚。愿所有追逐风口的人,谨记:潮水退去时,裸泳者无处遁形。也愿逼仄的角落,能有一丝宽容,让无力者喘息。”
这条微博下,同样引发了热议。有人感慨资本游戏的残酷,有人分享身边类似的经历,也有人谴责高利贷和暴力催收。无数人的讨论和关注,化作一股无形的“愿力”,它或许无法直接替赵铭还债,但却形成了一种广谱的共鸣与声浪,仿佛在对着虚空呐喊:我们看到了,我们知道了,适可而止吧!
林夏希望,这种汇聚起来的社会情绪,能形成一种微妙的压力或慰藉,或多或少,能影响到那些仍在逼债的链条,或者,至少能让和赵铭有类似经历的人,感到自己并非独自承受。
她完成了这次“还愿”,以一个记录者和共鸣者的身份,回应了那份被债务压垮的绝望。
【本单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