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规则的重量
艺术影院的首映式,最终在一种算不上盛大、却足够坚定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到场的人数不足座位的一半,其中还夹杂着几位眼神游离、明显带着“现场监督”任务的陌生面孔。但当灯光暗下,银幕上开始流淌2008年春运站台上那些真实的面孔与情感时,窃窃私语和审视的目光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集体记忆包裹的静默,以及偶尔响起的、压抑的抽泣声。
影片结束,灯光亮起,林夏、陈舟与导演方女士上台交流。预想中的刁难并未发生,那几个“监督者”在沉默中悄然离场。留下的观众则报以真诚而持久的掌声,提问环节也充满了善意的探讨。这像是一场小范围的、精神上的突围,证明了真实的力量,在狭小的空间内,足以暂时驱散谎言的迷雾。
然而,这份短暂的慰藉,在第二天上午九点整,被一通来自网信办的正式电话彻底打破。
“林夏女士吗?这里是市网信办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处。请‘山河档案馆’核心负责人林夏、陈舟、苏哲三位同志,于今天下午两点三十分,携带相关运营资质、数据安全管理流程及近期项目说明材料,到网信办307会议室参加一个座谈会。”
电话里的声音平和、规范,不带任何个人情绪,却字字千钧。
该来的,终究来了。
下午两点二十分,林夏、陈舟、苏哲提前十分钟抵达。307会议室不大,陈设简洁,椭圆形的会议桌一侧,已经坐了四位身着正装的官员。除了网信办的两位处长,还有档案局的一位副巡视员,以及一位来自“数字人文资源建设与管理中心”的专家。阵容配置,清晰地表明了议题的综合性——数据安全、档案规范、资源管理。
没有寒暄,直接进入正题。
网信办的李处长主谈,他打开面前的文件夹,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山河档案馆’作为一个民间发起的、收集和处理大量个人记忆与情感数据的机构,近期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力,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关注。今天请几位过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贵机构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运营合规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情况。”
他提出的问题精准而尖锐:
“贵机构的数据存储物理位置在哪里?采用的加密标准是什么?是否有完备的灾备方案?”
“对于用户提交的包含他人肖像、隐私内容的记忆材料,你们的审核边界和授权链条是如何界定的?如何确保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我们注意到贵机构开展了‘寻亲灯塔’等公益项目,其过程中涉及的个人信息比对和联络,是否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是否有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
“作为民间机构,处理如此敏感的数据,其长期保存和使用的伦理规范由谁制定?由谁监督?”
“近期网络上的诸多争议,虽然部分属于商业纠纷范畴,但也暴露出贵机构在风险应对和公众沟通上可能存在不足。对此,你们有何反思和改进计划?”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山河档案馆”作为新生事物在现行法规和管理体系下的模糊地带和潜在风险。
陈舟负责解释档案馆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但在问到具体的、硬性的数据安全技术指标时,他不得不将目光投向苏哲。苏哲此刻成为了绝对的主角。
他打开随身携带的、已经更新到第三版的《山河档案馆运营管理手册》和厚厚一沓技术文档,开始逐一回应。从服务器集群的分布式架构和国密算法应用,到数据匿名化处理的具体流程;从“寻亲灯塔”项目严格遵守的“情感风险评估与介入流程”(RRR模型),到刚刚成立的“山河伦理委员会”的构成与议事规则;从应对网络攻击时采取的技术加固措施,到对未来可能纳入“数据创新应用试点”的合规性准备……
苏哲的回答条理清晰,援引法律法规准确,既坦诚了作为民间机构在资源上的局限性,也充分展示了团队在合规与伦理建设上所做的最大努力和前瞻性思考。他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试图狡辩,而是用扎实的文档和清晰的逻辑,构建起一道专业的“防火墙”。
林夏则在一旁适时补充,她从宏观层面阐述档案馆的初心、价值观,以及其在连接社会情感、保存微观历史、辅助社区治理等方面展现出的独特潜力。她的语气平和而坚定,目光坦诚地迎向每一位官员的审视。
“我们深知肩上责任的重量。”林夏最后说道,“我们记录的不仅是数据,更是活生生的人与时代。因此,我们比任何人都更加注重安全、伦理与合规。我们渴望在规则的框架内健康发展,也愿意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我们相信,‘山河档案馆’的价值,在于它是开放的、向善的,能够成为现有官方档案体系和社会治理的一种有益补充。”
整个约谈持续了近三个小时。会议室里的气氛,从一开始的严肃审慎,到中期的技术性探讨,再到最后,几位官员之间偶尔会有眼神交流,微微颔首。
李处长合上文件夹,总结道:“情况我们大致了解了。你们团队在技术合规和伦理建设上,确实做了一些思考和工作,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民间机构处理敏感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容不得半点马虎。现有的一些做法,距离完全规范化、标准化还有差距。近期的一些舆论风波,也说明你们在公众沟通和风险防范上需要加强。”
他的目光扫过三人,语气放缓了些,但分量更重:“影响力越大,责任越大。希望你们能真正将今天的汇报内容落到实处,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关于‘数据创新应用试点’的评估,我们会综合考量。在最终评估结果出来之前,务必稳健运营,避免再次引发不必要的舆论风险。”
离开网信办大楼,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意。三人站在台阶上,谁都没有立刻说话。
“他们……没有完全否定我们。”陈舟长长吁出一口气,感觉后背的衬衫已经被冷汗浸湿了一片。
“但也没有完全放心。”苏哲接口道,他捏了捏眉心,脸上是耗尽心神后的疲惫,“他们看到了我们的价值,但更警惕我们的风险。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
林夏抬头看着城市上空渐次亮起的灯火,感受着体内档案馆那平稳的、历经风雨后似乎更加凝练的脉动。这次约谈,像是一次淬火。官方的规则,资本的觊觎,舆论的漩涡……所有这些外在的压力,正在一点点地将他们锻造得更加坚韧、更加成熟。
“规则的重量,我们感受到了。”她轻声说,像是对伙伴,也像是对自己,“这不是束缚,是保护,也是指引。让我们知道,该在哪里站稳,该向何处前行。”
她拿出手机,看到屏幕上有一条来自周师傅的未读信息,只有四个字:
“站稳了就好。”
林夏微微一笑,收起手机。
风雨未歇,但舟楫已更坚。
第156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