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孤独的守望者
单元剧:第24任机主 - 身患传染病者 (时代背景:约2003-2004年)
从SIm卡复制受害者那充满技术恐慌与身份焦虑的故事中走出,林夏面对的下一段过往,弥漫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混合着病痛、恐惧与无私的复杂气息。第24任机主的光点,闪烁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微光。
背景资料浮现,带着消毒水般的冰冷与决绝:
“身患传染病:确诊后不愿连累他人,自我隔离,切断联系。”
“身患传染病……自我隔离……” 林夏的心微微收紧。在二十一世纪初,人们对某些传染病的认知远不如今天科学,社会性的恐惧和歧视也更为严重。一个确诊者所要承受的,不仅是病痛,还有可能被整个社会孤立的巨大压力。她深吸一口气,意识沉入那段被疾病阴影笼罩的岁月。
---
2003年末,中国北方一座老城。
沈静(第24任机主)那年二十八岁,是市图书馆一名安静的图书管理员。她热爱这份与书为伴的工作,生活平淡而知足。一个突如其来的诊断,如同晴空霹雳,击碎了她的一切——她被确诊患有具有强传染性的肺结核(或其他当时被视为严重传染的疾病)。
医生严肃地告知她需要长期、规范的治疗,并强调在传染期内必须严格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家人。这个消息对她而言,不啻于一道判决书。
恐惧首先攫住了她——对疾病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紧接着,是一种更深的、几乎将她淹没的担忧:她会传染给年迈的父母吗?会传染给朝夕相处的同事吗?会传染给那些来图书馆看书的孩子吗?
那时,手机对于她而言,还主要是与父母、几位密友联系的工具。这个号码,存储着她小小的社交圈所有的温暖。
确诊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单位请了长假,理由含糊其辞。然后,她以“工作需要临时调动”为借口,从与父母同住的家中搬了出来,在城郊租了一个简陋的单间。她告诉父母,新地方信号不好,打电话可能不方便,让他们少打。
她开始了真正的自我隔离。每天与药物为伴,忍受着治疗的副作用,独自面对疾病的折磨和对未来的茫然。她的手机,成了她与外界唯一的、却又被她自己刻意斩断的连线。
起初,父母和朋友还会打来电话。她总是强撑着精神,用尽量轻松的语气接听,说自己一切都好,工作忙,信号差。但听着电话那头父母的叮咛和朋友关切的话语,她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她多么想倾诉自己的恐惧和痛苦,但她不能。
她害怕。害怕一旦说出实情,会从听筒里听到迟疑、恐惧,甚至是躲避。她更害怕,万一因为自己的疏忽,让挚爱的人染上疾病。那种负罪感,比病痛本身更让她难以承受。
于是,她开始“失联”。她不再主动打电话,父母的来电,她有时接,有时故意不接,然后用短信回一句“在忙,晚点说”,而这个“晚点”往往再无下文。朋友的邀约,她一律以各种理由推脱。
她的手机,从温暖的纽带,变成了一个提醒她自身“危险”的警报器。每一次铃声响起,都加剧着她的内心挣扎和痛苦。
最终,在一个咳得撕心裂肺、感到无比孤独和无助的夜晚,她做出了决定。她不能再这样下去,这个号码连接着的关心,对她而言已成煎熬。她要以一种决绝的方式,彻底切断这种可能伤害到他人的“风险”,也让自己从不断撒谎和内心煎熬中解脱出来。
她去了营业厅,注销了这个号码。没有通知任何人。当她完成手续,走在回那个孤独租住屋的路上时,感到一种近乎虚脱的平静。她亲手将自己放逐到了一个信息的孤岛上,只为守护岸上那些她所爱之人的“安全”。
她的愿望是什么?系统界面捕捉到的,并非对健康的祈求(那或许已在别处祷告过无数次),而是沈静在做出那个孤独决定时,最深沉、最无私的牵挂:
【愿望】:希望爸妈和朋友们都好好的,健健康康的,别为我担心。就当我……只是去远方工作了。
这个愿望充满了善良的谎言与自我牺牲。她最大的心愿,是所爱之人平安,并且不要因为她的“消失”而承受担忧和悲伤。
林夏的眼眶湿润了。这个愿望如此纯粹,又如此令人心碎。她无法告知沈静的亲人真相,那违背了沈静的本意。她登录了“山河渡客”账号,用一段极其温柔、充满敬意与祝福的文字,承载这份沉静而伟大的爱:
“【渡语·其二十四】病魔袭来时,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人的安康。于是,她选择成为一座孤岛,亲手斩断通往岸边的缆绳。那串熟悉的号码,曾传递过多少温暖,最终却成了她刻意制造的断点。所有的‘失联’与‘谎言’,背后是滴着血的深爱。愿时光已抚平病痛,愿她守护的人都如其所愿,一直好好的。也愿那个曾独自承受风雨的灵魂,早已被世界温柔以待,在某个我们不知道的角落,安然无恙。”
这条微博发布后,引发了关于疾病、社会认知、个人牺牲与亲情的深刻共鸣。许多人分享了在困境中感受到的来自家人或朋友的默默守护,也有更多人表达了对传染病患者处境的理解与关怀。这股“愿力”,充满了温暖的理解与跨越时空的祝福。
林夏知道,她无法改变沈静过去的孤独与病痛。但她希望,这份在多年后被如此多人看到的、对她当初那份善良与牺牲的理解与致敬,能形成一种强大的、正向的情感能量。或许,冥冥之中,这份能量能传递到沈静那里,让她知道,她的爱,并非无人知晓,她的牺牲,值得被铭记和尊重。
她完成了这次“还愿”,回应了那份极致无私的、对他人安康的祈愿。
---
【本单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