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沉默的彼岸
精心制作的匿名“时光记忆”信息,如同被设定好程序的微小信标,悄无声息地投向了由档案馆数据圈定的、李哲可能接触到的几个精准信息节点——一个他偶尔会浏览的本地技术论坛的特定版块,一个他关注但互动不多的科普类公众号的次条推送,甚至在他常用的一个音乐App的、基于他听歌品味生成的个性化推荐歌单的封面角落里,也嵌入了那个经过艺术化处理的婴儿轮廓和档案馆的微缩标识。
团队像布下一张极其精细且隐蔽的网,然后便是耐心的,甚至有些焦灼的等待。他们监控着这些投放渠道的反馈数据,任何一点异常的点击、停留、或是针对性的搜索行为,都可能意味着彼岸的回应。
王秀芹几乎每天都会发来一条简短而克制的信息询问,字里行间是小心翼翼掩藏不住的期盼。团队每次都以“正在观察,暂无明确反馈”回复,既传递现状,也持续管理着她的期望。
三天过去了,投放渠道的数据平静无波,仿佛那些信息石沉大海。
第四天下午,情况骤变。
负责监控舆论的志愿者紧急报告:在一个规模不大但成员活跃的本地生活社群中,出现了一条情绪激烈的帖子。发帖人没有直接点名,但用词愤怒地控诉“某些所谓的公益机构”手段下作,利用网络技术窥探他人隐私,试图破坏他人家庭和谐。帖子中提到“莫名其妙的图片”、“暗示性的内容”,并强烈质疑其动机,“打着温情的旗号,行骚扰之实!”
虽然没有提及“山河档案馆”或任何具体人名,但帖文中描述的信息特征与团队投放的匿名内容高度吻合。更重要的是,档案馆的情感图谱几乎在帖子出现的同时,捕捉到了一股强烈、尖锐且充满防御与愤怒的情感波动,源头直指李哲所在的生活圈层。
“是养父母家庭,或者至少是知情的亲属。”陈舟看着图谱上那刺眼的红色警报区域,语气沉重,“他们看到了,并且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反应。我们的‘温和’方式,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入侵和挑衅。”
苏哲立刻调取了那个社群的背景信息,发现其成员多为本地中年居民,注重家庭和社区稳定,对“外来干扰”普遍抱有警惕。“我们的投放可能过于‘精准’,反而引起了他们的警觉和逆反心理。他们将其解读为一种有预谋的、针对他们家庭的‘钓鱼’行为。”
几乎与此同时,团队对外公开的一个用于接收寻亲信息的备用邮箱,收到了一封措辞严厉、近乎最后通牒的邮件。邮件来自一个新建的匿名账户,但行文风格与社群帖子如出一辙,明确要求“立即停止一切针对李哲(化名)先生及其家庭的信息骚扰和调查行为”,并警告“若再有任何形式的打扰,将采取法律手段追究责任”。
沉默的彼岸,并非没有接收到信号,而是以最决绝的姿态,关上了沟通的大门,甚至亮出了警告的锋芒。
办公室里一片沉寂。预设的“低冲击”方案,显然低估了收养家庭在面对潜在“威胁”时可能产生的激烈防御心理。善意,在特定的情境和解读下,变成了一种冒犯。
林夏感到一阵无力与寒意。她连接档案馆,能清晰地感知到那股来自彼岸的、坚硬如铁壁的排斥能量,它与王秀芹那边源源不断输送过来的、充满渴望与愧疚的情感流形成了尖锐的对冲,在档案馆的意识层面制造出一种令人不适的撕裂感。
“我们触碰到雷区了。”林夏断开连接,声音有些发涩,“他们感受到的不是关怀,而是威胁。他们对现有家庭关系的保护意识,远远超出了对血缘溯源的好奇或接纳可能。”
“现在怎么办?”有团队成员问道,“对方态度明确且强硬,继续投放或尝试其他接触,风险极高,很可能真的引发法律纠纷,并对李哲本人造成更大的困扰。”
苏哲迅速评估了局势:“立即停止所有针对该案例的匿名信息投放。回复那封匿名邮件,语气要专业、冷静,表明我们尊重其要求,已停止相关行为,并对此前无意中造成的困扰表示遗憾(注意用词,不是道歉,避免落下法律承认过错的口实)。同时,内部封存该案例所有数据,未经伦理评估升级,不得重启。”
命令被迅速执行。投放渠道的信息被撤下,回复邮件也按照苏哲的要求发出。
处理完应急措施,团队再次聚集。
“这次尝试,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苏哲总结道,表情严肃,“我们之前过于聚焦于寻亲者一方的‘遗憾’,试图用技术手段去‘弥补’,却忽略了被寻者及其现有家庭可能存在的、完全不同的情感逻辑和边界需求。尤其是在送养这类极其敏感的问题上,血缘并不天然拥有超越养育之情和既定生活秩序的权利。”
陈舟点头:“档案馆的数据和情感图谱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但在判断‘应该怎么做’上,尤其是涉及复杂伦理困境时,需要更加审慎的人文判断和社会学洞察。我们可能需要引入更外部的、多元的视角来参与这类决策。”
林夏看着屏幕上已经变成灰色的、代表李哲案例的标记,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对王秀芹的同情,有对操作不当的自省,也有对那座“沉默彼岸”的理解与尊重。
“也许,有些遗憾,注定无法以我们期望的方式被弥补。”她轻声说,“摆渡人能做的,是识别出那些可以安全通航的水道,而对于那些布满暗礁、强行闯入只会导致船毁人亡的区域,尊重其沉默,本身也是一种守护。”
这次不成功的尝试,像一根尖锐的刺,扎进了团队快速前进的步伐中,迫使他们停下来,更深刻地审视自身力量的边界,以及这份力量在介入他人生命时,所必须承载的、远超技术的沉重分量。
彼岸的沉默,震耳欲聋。
第142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