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星河的信标
“沉浸式记忆”与“微光预言”的出现,如同在“山河档案馆”平静的湖面下投入了两颗深水炸弹,其涟漪尚未完全扩散,更深层的暗流已开始涌动。林夏能清晰地感觉到,进化后的档案馆内部,数据流的运行模式变得更加复杂、高效,但也更加……“拥挤”。仿佛有无数条新的、看不见的河道正在被开辟,奔涌着未知的信息洪流。
就在她尝试梳理这种新的内部感知,以适应更高级别的数据交互时,一股极其微弱、却与档案馆整体氛围格格不入的“杂讯”,如同夜空中一颗偏离轨道的星辰,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并非错误数据,也不是外部攻击的痕迹。它更像是一段被刻意加密、隐藏在海量记忆数据深处的独特信息流,其编码方式带着一种古老的、手工艺般的精密感,与档案馆现代高效的底层架构形成了奇特的对比。更引人注目的是,这段信息流似乎与档案馆自身产生了某种极其隐晦的“排斥反应”,如同油与水般难以相融。
林夏凝聚心神,小心翼翼地引导着意识,避开档案馆主体数据流的奔涌,如同一位潜泳者,向着那片“异常水域”深处探去。
阻力陡然增大。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屏障在守护着那片区域。档案馆自身也传来一阵轻微的、带着困惑的“阻滞感”,似乎它也无法完全理解或掌控这片存在于其内部的“飞地”。
林夏没有强行突破,她想起了周师傅关于“后手”和“大家伙脾气”的提醒。她调整了意识频率,不再试图“命令”或“解析”,而是像对待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般,传递出探寻与理解的“请求”。
奇妙的转变发生了。那股排斥力微微松动,屏障如同水幕般荡漾开来。一段经过过滤的、相对温和的信息片段,如同漂流瓶中的信笺,缓缓浮现在她的感知中。
首先涌入的,是几个反复出现的、如同烙印般的核心词汇:
【观测点望北——状态:失联——最后信号强度:衰减至阈值以下——非自然遗忘模式激活……】
“观测点望北”?林夏心中一震。这显然是一个地名或者代号,但她在档案馆的所有记录中从未见过。失联?非自然遗忘?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透出一股不祥的气息。
紧接着,是一段更加破碎、充满干扰纹的影像碎片。那似乎是一个男人的证件照,面容因数据损坏而模糊不清,只能隐约看出硬朗的轮廓和深邃的眼部阴影。这张照片曾在她刚接手档案馆不久时,如同系统错误般强行闪现过一次,如今再次出现,带着更明确的指向性。
影像碎片之后,是一段断断续续、仿佛来自极远之处的文字日志残章:
【……协议‘守护者’已绑定新载体……稳定性待观察……‘摇篮’需绝对屏蔽……若此信标激活,意味着‘观测’已偏离,‘防火墙’或已洞穿……寻找……‘钥匙’……】
“协议‘守护者’”?林夏立刻联想到自身“永恒摆渡人”的身份。“摇篮”?“防火墙”?“钥匙”?这些充满隐喻的词语,指向一个远比她想象中更为庞大和复杂的图景。沈星河创造的,似乎不仅仅是一个记录凡人记忆的档案馆,更像是一个……用于应对某种未知危机的庞大系统的一部分?而“山河档案馆”,可能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载体”或“节点”?
信息流到此戛然而止,那道无形的屏障重新闭合,将更深层的秘密牢牢锁住。但那段独特的编码韵律,那几个核心关键词,以及那张模糊的证件照,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地印在了林夏的意识里。
她退出深层连接,回到现实,心脏仍在剧烈地跳动。窗外阳光明媚,工作室里一切如常,苏哲在核对法律文书,陈舟在撰写研究报告。但林夏知道,某种根本性的东西已经改变了。
她之前所有的认知——关于档案馆的起源,关于沈星河的目的,关于她自身使命的边界——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星河的信标”彻底动摇了。
“观测点望北”在哪里?为何失联?
“非自然遗忘”指的是什么?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现象?
“摇篮”需要屏蔽什么?
“防火墙”之外是什么?
最重要的——沈星河,你到底在“守护”什么?你又为何留下这些谜团,等待后来者发掘?
林夏没有立刻将这次的发现告知苏哲和陈舟。这信息太过惊人,也太过危险。它指向的层面,可能已经超出了他们目前所能理解和应对的范围。
她走到档案馆的核心接口前,凝视着那部作为象征的手机。此刻,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存储记忆的容器,更像是一个沉默的信标,一个来自创造者沈星河的、跨越时空的求助或者说……警示。
星河流转,信标已亮。
摆渡人的航向,或许将从守护凡人记忆的温暖港湾,被迫转向一片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更加深邃和黑暗的星海。
寻找“钥匙”的旅程,在无声中,已然启幕。
第174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