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厅内烛火轻摇,将三人身影投在粉壁之上,拉得悠长。白素贞跌坐于绣墩,先前马小玲那番关于情劫的剖析,如同冰锥刺入她温暖而朦胧的梦境,带来刺骨的寒意与清醒的痛楚。她脸色苍白,指尖微微颤抖,内心掀起的惊涛骇浪尚未完全平息。一旁的小青,虽不如姐姐感悟深切,却也知事态严重,她看看失魂落魄的姐姐,又瞅瞅静坐如渊的马小玲,焦躁地抿着唇,不敢再放肆多言,只得将担忧与一丝残余的不忿压在心底。
良久,白素贞才缓缓吁出一口浊气,眸中的混乱与挣扎渐渐被一种淬炼过的清明所取代。她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微乱的衣襟,对着马小玲深深一福,姿态恭谨而诚挚:“仙姑金玉良言,犹如醍醐灌顶,敲醒了素贞沉溺于温柔之乡的迷梦。以往只顾眼前缱绻,险些忘却修行根本,无视潜藏之厄。仙姑点拨之恩,素贞铭感五内,定当时时警醒,砥砺道心,不敢或忘。”
她的声音仍带着一丝劫后余生般的微颤,却透出一股属于千年大妖的韧性。情爱虽重,但求道之心与生存之念同样根植于她的灵魂深处。
马小玲见她并未被恐惧击垮,反而能迅速凝练心神,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能于情劫预警中迅速稳住心态,这份心性还算堪造就。
“知劫易,渡劫难。”马小玲语气平淡,却字字千钧,“情劫之怖,在于其发于微末,长于无形,最终缠绕道心,令人沉沦而不自知。仅有警惕之心,不过堪堪自保,若想于劫波中护得自身周全,乃至扭转乾坤,非有相应之力不可。”
她目光如清冷月华,扫过白素贞与小青:“你二人根骨悟性皆属上乘,然所修功法,或因传承断续有缺,或因修行途中理解偏颇,存有诸多窒碍与隐患。平日或可无虞,然一旦劫数临头,或遇强敌,这些破绽便会被无限放大,成为致命之伤,非但自身难保,亦会牵连所想守护之人。”
她看向小青:“你所修功法残缺不全,妖力运转霸道有余,后劲不足,更兼急于求成,根基浮摇,我已传你‘碧水凝元诀’补其不足,固其本源。”继而目光转向白素贞,“你所承骊山正法本是玄门正宗,然你千年修行,前期无人指点,全凭自行摸索,难免走入岔路;后期又分心俗务,耽于情爱,于法力的精纯淬炼、道心的圆融无碍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看似法力磅礴,实则如江河奔涌,泥沙俱下,遇真正高手,久战必露疲态,易被寻隙而破。”
白素贞闻言,悄然内视,果然发现自身法力虽浩如烟海,但运转间确不如想象中那般如臂指使、圆转如意,在一些细微经脉处甚至有隐隐的滞涩之感,只是平日被庞大的总量所掩盖。她顿时冷汗微沁,再次躬身:“仙姑法眼如炬,素贞汗颜,以往竟从未察觉此等隐患。”
“身在局中,难免一叶障目。”马小玲神色淡然,“今日我便再传你们几段上清仙法的核心精要口诀与对应的运功凝神之法。此非另起炉灶,而是基于你们现有根基的提纯与升华,旨在助你们纯化法力,夯实道基,明心见性,更能于纷扰中窥见祸福先机,于斗法中发挥出十二成的威力。”
二女闻言,精神顿时为之一振。小青更是眼睛发亮,她刚得了凝元诀的好处,深知马小玲所传法门的神妙,此刻听闻还有更精深的要诀,心中期待万分。
马小玲不再多言,指尖悄然凝聚起一点更为纯粹内敛的星辰清辉,那清辉之中仿佛有无数细小的符文生灭流转,蕴含着大道至理。她先是凌空一点,那点清辉没入白素贞眉心。
白素贞身躯猛地一震!
刹那间,她只觉得识海之中仿佛有惊雷炸响,又似有甘霖普降!数段远比她以往所修任何法门都更为古老、玄奥、直指大道本源的经文口诀轰然涌入,如同钥匙般,瞬间打开了她修行路上许多尘封已久、百思不得其解的关隘!
那些口诀并不冗长,却字字珠玑,微言大义。与之相伴的,是一种独特的灵力运转轨迹、心神收敛之法以及感应天地韵律的奇妙技巧。她体内那磅礴却略显芜杂的法力,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引导着,自发地按照这些更为玄妙高效的路线开始运转。
每运转一个周天,法力便如同被反复锻打的精铁,剔除杂质,凝聚精华,变得越发精纯凝练,闪耀着内敛而强大的光芒。她的神识也随之变得空前清明透彻,对自身的掌控达到入微之境,甚至能模糊地感知到周身一定范围内天地灵气的细微流动与变化!一种与大道更为贴近的玄妙感觉油然而生。
与此同时,马小玲指尖清辉再闪,点向小青眉心。
小青的感受则更为直接和猛烈。涌入她识海的精要口诀,与她刚刚初步掌握的“碧水凝元诀”竟是同源而生,完美契合!新的口诀如同主干,瞬间将凝元诀的力量统合、提升,引导着她体内那股因功法进阶而略显躁动的新生力量(融合了妖力与仙灵之气),汇入一条更为浩瀚、正大、潜力无穷的修行主道之中。
她感觉自己的经脉被一股温和却无法抗拒的力量拓宽、加固,丹田内那团青碧色的能量核心疯狂旋转,不断凝实,光芒愈发璀璨纯净。以往修行时那种隐隐的刺痛感、力不从心的滞涩感,几乎在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酣畅淋漓、力量奔涌不息的美妙感觉!
二女不约而同地当即盘膝坐下,五心朝天,彻底摒弃了所有杂念,全身心地沉浸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道法洗礼之中。她们周身开始散发出淡淡的光晕,白素贞是皎月般的清辉,小青则是润泽的水色光华,气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圆融、饱满、深邃。
马小玲静立一旁,如同护道人,气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她所传授的,乃是经过洪荒岁月检验、直指上清大道核心的精髓,即便在截教内门,也非寻常弟子可得真传。此刻授予二蛇,既是助她们应对即将到来的风浪,亦是在此界埋下一条通往正宗上清道统的线索。窗外月色悄然偏移,夜露渐深。
不知过了多久,白素贞与小青几乎在同一时刻缓缓睁开双眼。二人眸中神光湛然,清澈深邃,过去所有的浮躁、疑虑、乃至因功法缺陷带来的微弱瑕疵,似乎都被洗涤一空。她们周身的法力波动变得内敛而强大,呼吸悠长,仿佛与天地韵律达成了某种和谐的共鸣。虽然道行不可能一跃千里,但道基已被夯实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坚固程度,未来的修行之路必将一片坦途,潜力无穷。
二人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那难以抑制的惊喜与脱胎换骨般的振奋,随即毫不犹豫地起身,整理衣冠,对着马小玲行三拜九叩之大礼:“多谢仙姑(恩师)传法再造之恩!”
这一次,连白素贞也彻底放下了矜持,口中称颂带着发自肺腑的感激与敬仰。授法之恩,恩同再造,绝非虚言。
马小玲坦然受了她二人全礼,方才虚扶一下:“法已赐下,能领悟几分,修行到何种地步,皆看你们各自的缘法与毅力。勤修不辍,融会贯通,方不负此番机缘。”
“是!弟子定当日夜苦修,绝不辜负仙姑(恩师)厚恩!”白素贞与小青齐声应道,语气坚定无比。
经此传法,三人之间的最后一丝隔阂也彻底消散,一种无形的、紧密的纽带已然形成。白素贞和小青对马小玲的信任与依赖达到了顶点。
然而,就在此时,马小玲却微微蹙起了眉头,她抬首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似乎感应到了什么。白素贞与小青如今灵觉敏锐,也下意识地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却只见到一片沉寂的夜色。
“仙姑,可是有何不妥?”白素贞小心问道。
马小玲收回目光,眼神略显深邃:“无事。只是觉得,这钱塘县的夜,似乎过于‘热闹’了些。”
她的话语意味深长,仿佛在预示着什么。而此刻,沉浸在功法提升喜悦中的白素贞与小青尚未完全领会这话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