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天,凌霄宝殿。
往日里象征着天帝太微无上权威的至尊之位,如今换了主人。润玉端坐于御座之上,身姿挺拔,一袭银白龙纹帝袍取代了过往清简的夜神服饰,衬得他面容愈发清俊,眉宇间却已悄然沉淀下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威仪。只是这御座,此刻坐起来,远不如旁观时想象的那般轻松。
殿中仙班列次,气氛微妙。以太巳仙人为首的部分仙神面带恭顺,他们是早已看清风向或本就对太微统治不满,选择支持这位隐忍多年、最终在天劫中证明自身并获得天道认可的新天帝。但更多的仙神,脸上则带着审视、疑虑,甚至是一丝难以掩饰的轻慢。以保守派为首的燎原仙君更是直接闭目养神,对新天帝的政令不置可否。润玉资历尚浅,虽名正言顺,又历经天劫考验,但其根基、其手腕,在众仙眼中,尚需观察。
案头之上,玉简堆积如山。有各地仙官呈报的祥瑞吉兆——多是些粉饰太平的虚文;有各部司呈请的物资调度、人员任免;更有诸多因太微、荼姚倒台而留下的权力真空引发的纷争与弹劾。千头万绪,如同一团乱麻,考验着这位新天帝的耐心与智慧。
润玉神色平静,目光沉稳地扫过殿中众仙,开始逐一处理政务。他声音清朗,条理清晰,对各类事务的处置,虽不似老辣政客般圆滑,却往往能直指核心,依据天规律法,做出相对公正的决断,隐隐显露出其过往在璇玑宫沉寂时,于典籍与静思中积累的深厚底蕴。
\"启禀陛下,\"掌管天库的度支仙官出列奏报,\"近日发现三处仙矿产量锐减,据查是因矿脉深处怨气积聚,影响开采。按旧例,当派遣天兵以净化符咒清除怨气。\"
润玉略一沉吟:\"怨气从何而来?\"
度支仙官一愣:\"这...历来如此,想必是开采时惊扰了地脉。\"
\"地脉怨气非无源之水,\"润玉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令矿场暂停开采三日,着司命星君查明怨气来源。若是因开采过度致使地灵受损,当调整开采之法,以养代取。\"
这番处置让殿中众仙面面相觑。按以往惯例,天界资源开采从不考虑地脉感受,新天帝此举可谓开先河。
然而,真正让殿中众仙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的,是润玉在处理几项看似寻常的事务时,所展现出的、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视角与侧重点。
当司命星君出列,依惯例呈报近期下界修士渡劫情况,并提及有几位修士因心魔或业力稍重而渡劫失败、魂飞魄散时,润玉并未如往常天帝般简单批示\"知晓\"或\"咎由自取\",而是微微蹙眉,沉吟片刻后,开口道:
\"司命,自即日起,统计渡劫失败者名录,并尽可能详述其失败主因,尤其是业力多寡。此名录,需单独造册,定期呈报于朕。\"
司命星君一愣,虽不明所以,还是躬身应下:\"臣,遵旨。\"
紧接着,人间界都城隍上表,奏报某郡厉鬼作乱,吞噬生魂,为祸一方,请求天界派遣神将下界剿灭。按照旧例,这不过是天兵天将一份寻常的剿匪文书。
润玉却拿起玉简,仔细阅览后,看向殿中一位神将:\"剿灭厉鬼,护佑生灵,自是应当。然,剿灭之后,那厉鬼残魂,以及被其吞噬却尚未完全消融的生灵魂魄,又当如何处置?任其飘零,或散于天地,或再聚怨气?\"
那神将被问得一怔,显然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只得抱拳道:\"回陛下,以往...皆是如此。\"
润玉放下玉简,目光扫过众仙,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仙神耳中:\"新天规已立,阴阳有序。亡魂作乱,剿灭乃是治标。然其根源,在于魂魄无所归处,怨气不得疏导。朕闻幽冥地府已在筹建,专司此事。此厉鬼之患,剿灭之后,其残余魂灵,当由当地仙官设法暂时收拢、封存,待地府无常司建制完善,再行移交,导入正轨。此事,需与幽冥方面协调。\"
**\"协调生灵户籍信息、协助缉拿滞留人间的厉鬼...\"**
润玉的话语,仿佛一道惊雷,在众仙心中炸响!他们这才真切地意识到,新天帝并非只是延续旧制,他正在将那天道规则中关于\"地道\"的部分,真正落实到天界的日常政务之中!他要将天界,与那个尚在雏形、位于魔界的\"地府\"联系起来!
殿中顿时响起一阵压抑的议论声。燎原仙君终于睁开双眼,出列奏道:\"陛下,地府初立,机构未稳,更兼地处魔界,与我天界素有隔阂。如此急切与之协调,是否操之过急?况且,移交亡魂,兹事体大,关乎天界权柄...\"
\"仙君此言差矣。\"润玉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天道地道,皆为此方天地秩序支柱,何分彼此?隔阂源于旧念,而非新规。正因地府初立,百废待兴,我天界更应率先垂范,予以支持。此非权柄之争,乃是职责所在,维系三界平衡之必须。\"
他顿了顿,声音渐沉:\"诸位可还记得前日天劫之威?太微陛下与荼姚天后修为通天,却因业力深重而渡劫失败。如今新天规之下,业力清算已成定局。若因循守旧,坐视阴阳继续混乱,则今日在殿诸君,来日渡劫时,又当如何?\"
这一问直指要害,殿中顿时鸦雀无声。众仙想起那日的业火劫雷,无不色变。
润玉见时机成熟,随即下达了明确的旨意:令司命府协同各地仙官,开始系统整理、核实辖内生灵魂魄之基础信息,为日后与地府生死簿对接做准备;令巡天司在剿灭厉鬼凶魂时,需以封禁、收容为首要,而非一味打散,并逐步建立与幽冥司的联络通道。
退朝之时,润玉特意留下太巳仙人:\"太巳仙人,朕知你与魔界卞城王有些交情。地府筹建之事,还需你从中斡旋,传递消息。\"
太巳仙人躬身领命:\"臣定当尽力。\"
这些旨意,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虽未激起滔天巨浪,却也让整个天界清晰地感受到,一股新的风气正在形成。这位年轻的天帝,正在以一种他们未曾预料的方式,**展现天地协同的雏形**。
退朝之后,润玉并未休息,而是回到了璇玑宫书房。他屏退左右,独对星图。案上,除了政务玉简,还摆放着几卷他命人从藏书阁深处找出的,关于上古幽冥传说和天地平衡之道的孤本。
他执起朱笔,在一份关于调整天界律法的奏章上批注。这份奏章提议在天规律法中增加\"阴阳有序\"条款,明确天界配合地府维持轮回秩序的职责。润玉沉吟片刻,添上一句:\"天官考核,当以维持三界平衡、疏导阴阳之气为重。\"
放下朱笔,他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一丝疲惫。推行新策,阻力重重,他心知肚明。但他更知道,这是正确的方向,是马小玲(他隐约感知到的那位存在)与斗姆元君为之努力的目标,也是他作为天帝,不可推卸的责任。
窗外星河璀璨,润玉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无垠星空,忽然想起数日前收到的一份来自卞城的密报。那是鎏英亲笔所书,详细描述了幽冥司初建时的艰难,以及第一批亡魂得到安置后的变化。信末,鎏英写道:\"...虽举步维艰,然见怨气得疏,魂灵得安,方知此道不孤。\"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轻声念诵着古籍上的句子,目光渐渐变得坚定,\"为君者,当效天之道,刚健运行,公正无私;亦需法地之德,包容承载,给予生机...刚柔并济,赏罚分明...\"
他回想起马小玲曾以星辰之力给予他的启迪,回想起那些关于古地府、关于轮回秩序的记载。如今,他坐在这至尊之位,终于有了能力,去将这些理念,一点点变为现实。
夜渐深沉,润玉却毫无睡意。他取出一枚玉简,开始亲自起草《三界阴阳协调令》,详细规定天界各部司在地府筹建期间需要配合的事宜。从生灵户籍的统计标准,到亡魂收容的术法规范,再到与幽冥司联络的渠道建立,事无巨细,皆在其中。
他知道,明日这道法令颁布,必将引起更大争议。但他更知道,这是必须要走的路。天地秩序的重塑,需要天界率先做出改变。
尽管前路漫漫,尽管质疑之声不绝,但他已然踏出了第一步。天界这台庞大而陈旧的机器,正在他的推动下,缓慢而坚定地,调整方向,与那幽冥深处初生的秩序之光,尝试对接。
一个新的时代,不仅需要幽冥地府的建立,同样需要九重天阙的转变。而润玉,正站在这个转变的潮头,以年轻的肩膀,扛起这革故鼎新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