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分店的计划得到了萧景玄“保驾护航”式的首肯,苏晚晚如同被打了一针强心剂,干劲十足。她开始更加细致地规划江南之行的细节,从人员选拔培训,到货物渠道打通,再到铺面选址风格,事无巨细,皆要过问。
“云容会所”的生意依旧红火,每日迎来送往,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苏晚晚作为东家,又顶着宸王妃的光环,自然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她本就心思玲珑,善于察言观色,加上刻意结交,很快便与不少高官显宦的家眷建立了不错的关系。
起初,她只是将这些夫人小姐们的闲聊,当做了解京城风尚、调整会所经营策略的参考。但渐渐地,她发现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家长里短、闲话八卦中,往往夹杂着一些极其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某位尚书夫人抱怨自家老爷近日为边关粮草调度愁得睡不着觉;又比如,两位郡王妃闲聊时,提及某位督抚即将回京述职,家眷已在提前打点行装;再比如,某位御史夫人隐晦地提了一句,近来弹劾某位皇商的奏折似乎多了起来……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单独听起来或许不算什么,但若是有人能将其收集、整理、串联起来,便能窥见朝堂动向、官员升迁、乃至边境军情的蛛丝马迹。
苏晚晚的心脏砰砰跳了起来。她意识到,“云容会所”这个绝佳的社交平台,不仅仅能带来金银,更能带来比金银更宝贵的东西——信息。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成型。
这日,她将孙掌柜唤到一间僻静的雅室。
“孙掌柜,”苏晚晚屏退了左右,神色认真,“近来我时常在想,咱们这会所,往来皆是京城顶尖的人物,听到的、看到的,或许不止是胭脂水粉、衣裳首饰那么简单。”
孙掌柜是何等精明的人物,闻言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转为深思:“东家的意思是……”
“我想,咱们是否可以……有意识地,留意一下各位夫人小姐们谈话间提及的,关于朝堂、官员、乃至各地的一些风声?”苏晚晚压低了声音,“不必刻意打探,只需将听到的、觉得可能有用的话,悄悄记下来,定期汇总于我。记住,务必谨慎,绝不能引起任何人察觉,更不能暴露是我们所为。”
孙掌柜深吸一口气,意识到自家东家所图非小。这已不仅仅是经商了,这是在编织一张无形的情报网!风险极大,但若真能成事,其价值无可估量。
他沉吟片刻,郑重点头:“东家放心,小人明白其中利害。会所里的伙计丫鬟,都是精心挑选过的,口风严,人也机灵。小人会找几个绝对信得过的,以‘记录客人喜好、更好服务’为由,让他们暗中留意,定期将听到的风声写成条陈,由小人汇总后呈给东家。”
苏晚晚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此事你亲自负责,人员宁缺毋滥,赏钱方面,不必吝啬。”
“是!”
从那天起,“云容会所”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悄然多了一项不为人知的职能。几个核心的、机敏又忠诚的丫鬟和小厮,开始有选择地将听到的一些“闲话”记录下来。孙掌柜则负责筛选、整理,将那些看似零碎的信息,分门别类,定期呈报给苏晚晚。
苏晚晚便在锦墨堂的书房里,对着那些用暗语写就的条陈,结合自己从萧景玄那里“偷听”到的只言片语,以及前世看过的那些权谋剧、历史书的经验,尝试着进行拼图和分析。
她发现,那位抱怨粮草调度的尚书夫人,其夫君后来果然被任命为钦差,前往边境督办粮饷;那位即将回京述职的督抚,回京后不久便被调入中枢,担任要职;而被弹劾的皇商,其背后靠山似乎与晋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次次的分析验证,让苏晚晚越来越确信这条路的可行性。她手中掌握的信息,虽然还远远谈不上全面和深入,但已足够让她对朝堂风向、各方势力有了一个模糊却至关重要的认知。
这份认知,让她在面对外界风雨时,多了几分底气和从容。
晚膳时,她看着对面依旧冷着脸、对朝堂风云似乎了如指掌的萧景玄,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自己捣鼓的这个“小作坊”情报网,不知道能不能入得了这位专业人士的眼?
她试探性地,用闲聊的口吻,提起了那位刚调入中枢的督抚,并“猜测”道:“听说这位大人家风严谨,尤其看重子女教育,想必能力也是不俗的。”
萧景玄夹菜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抬眸看了她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极快的讶异。
【……她怎么知道?】心声带着疑惑,【此事朝中知晓的人尚且不多。】
但他并未追问,只是淡淡“嗯”了一声,算是回应。
苏晚晚心里有了底,看来她分析的方向没错。
她没有再继续深入,适可而止。有些事,彼此心照不宣就好。
她低下头,小口喝着汤,心里却如同明镜一般。
这悄然织就的情报网,或许现在还微不足道,但它就像一颗埋入土中的种子,假以时日,谁能断定它不会长成参天大树呢?
而这,将成为她在这波谲云诡的京城,除了王爷和太妃这两座靠山之外,真正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立身之本。
她苏晚晚,不仅要赚钱,更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而这信息的脉络,便是她手中最锐利的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