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使在驿馆遇刺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一块巨石,在沛县掀起了惊涛骇浪。
赵政与萧何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两人立即赶往驿馆,只见县尉已经带人将驿馆团团围住,曹参正在现场查验痕迹。
\"刺客是从后窗潜入,一刀毙命。\"曹参面色凝重,手指轻轻拂过窗棂上的血迹,\"特使的随从说,昨夜听到特使与人争执,但没看清来人面貌。\"
赵政注意到地上散落着几片竹简,弯腰拾起。上面记载的正是特使此次前来督查的各项事务,其中\"严查徭役征发\"几个字被朱笔重点圈出。
萧何低声道:\"此事蹊跷。特使昨日才到,今日就遇刺......\"
县令慌慌张张地赶来,汗水浸湿了官服:\"这、这可如何是好!朝廷特使死在沛县,我等都要受牵连啊!\"
就在众人慌乱之际,赵政却异常冷静。他仔细勘察现场,在窗棂上发现了一小块被勾住的粗布。这布料,与昨日在集市上见到的某个游侠儿所穿衣物颇为相似。
\"此事未必是坏事。\"赵政忽然开口,引得众人侧目。
县令急道:\"赵吏掾何出此言?\"
\"特使遇刺,上级必会派人调查。在此期间,我县各项事务反倒可以便宜行事。\"
萧何立即领会了赵政的言外之意,接口道:\"正是。当务之急是维持本县稳定,避免再生事端。\"
借着这个契机,赵政开始推行他筹划已久的新政。
第一项是重新核定田产。赵政带着几个书吏,亲自下乡丈量土地。在一个村子里,他们遇到了麻烦。
\"这块地明明是我家祖产!\"一个老农激动地指着地契,\"凭什么要重新丈量?\"
赵政不慌不忙地展开一卷竹简:\"老丈请看,这是三十年前的田册。您这块地原本只有五十亩,如今却有一百亩。多出来的这些......\"
他指着地界处新开垦的荒地:\"是您这些年开垦的吧?按照秦律,新垦之地可免赋三年。\"
老农愣住了,他原本以为官府是要加税,没想到......
\"赵、赵大人说的是真的?\"
\"自然。\"赵政微笑,\"不仅如此,下等田亩赋税减半。像您这样的老人家,还可以再减一成。\"
消息传开,百姓们从最初的抗拒变成了积极配合。赵政借机建立了详细的户籍田册,暗中为贫苦农户减免赋税。
第二项是改良粮仓管理。赵政发现县仓存粮多有亏空,便设计了一套新的管理制度。
\"每仓设三把钥匙,县令、县丞、主吏掾各持一把。出入库需三人同时在场记录。\"赵政向萧何解释这个制度时,萧何抚掌赞叹。
\"妙啊!如此既可防贪腐,又可明确责任。\"
更妙的是,赵政以\"预防灾荒\"为由,说服县令允许在各乡设立义仓。这些义仓由乡老管理,存储应急粮食。
一日,赵政巡视到城西义仓,正好遇见刘邦带着一帮人在帮忙搬运粮食。
\"刘亭长今日怎么有此雅兴?\"赵政打趣道。
刘邦抹了把汗,笑道:\"樊哙那小子说这边管饭,我就带着兄弟们来了。不过说真的,\"他压低声音,\"你这义仓设得好。万一哪天闹饥荒,这可是救命粮啊。\"
第三项是以\"整训乡勇\"为名,组织青年操练。赵政将这个差事交给了曹参。
曹参起初有些犹豫:\"私自练兵,这可是大罪。\"
赵政指着县令签发的公文:\"曹兄多虑了。这是为了维护地方治安,名正言顺。\"
训练场上,周勃正在教导青年们射箭。令赵政惊讶的是,贩缯为业的灌婴居然也是个射箭好手,箭无虚发。
\"没想到灌兄还有这般本事。\"赵政赞叹道。
灌婴不好意思地笑笑:\"小时候跟着家父学过几天。\"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樊哙。这个杀狗为生的壮汉力大无穷,但射箭时总是把弓拉断。最后曹参只好让他专门负责教习近身格斗。
\"看俺的!\"樊哙一个过肩摔把陪练的壮汉撂倒在地,得意地大吼。那模样,活像刚宰完一头肥猪。
这日清晨,赵政换上便服,独自来到市集。晨雾未散,市集上已是人声鼎沸。他在一个卖陶器的小摊前驻足,随手拿起一个陶罐把玩。
\"这位先生好眼力,\"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这是最新烧制的,一个钱两个。\"
赵政放下陶罐,状似随意地问道:\"近来生意可好?\"
摊主叹了口气:\"赋税太重,百姓哪有余钱买这些。不瞒您说,这个月已经亏本了。\"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传来。几个衙役纵马驰过市集,惊得摊贩们慌忙躲避,陶器碎了一地。为首的衙役马鞭一指:\"今日市税,每摊加收十钱!\"
赵政眉头紧锁,正要上前,却被一人拉住。回头一看,竟是萧何。
\"赵兄莫要冲动。\"萧何低声道,\"这些人是县令的亲信。\"
\"难道就任由他们胡作非为?\"
萧何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今早刚收到的郡守手令,严禁额外征税。且让他们嚣张片刻。\"
三日后,赵政提议修缮年久失修的水渠。这个建议得到了萧何的全力支持。
\"修缮水渠需征发民夫,\"县令面露难色,\"如今徭役繁重,恐怕......\"
\"下官愿负责此事,\"赵政躬身道,\"不需征发民夫,以工代赈即可。\"
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赵政亲自挽起衣袖,与民夫一同搬运石块。这个举动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赵吏掾,使不得!\"一个老工匠急忙上前,\"您可是朝廷命官......\"
赵政抹了把汗,笑道:\"在咸阳时,我见过郑国渠的修建。这治水之道,不在官位高低,而在身体力行。\"
远处,刘邦带着一帮兄弟前来帮忙。他看到赵政亲自劳作的场景,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这个赵政,不简单啊。\"刘邦对身边的樊哙低语。
月色如水,赵政独自来到王陵府邸。这位沛县豪强的宅邸气势恢宏,门前石狮威严。
王陵亲自迎出,态度不卑不亢:\"赵吏掾深夜到访,不知有何见教?\"
\"为沛县百姓而来。\"赵政开门见山,\"如今县仓存粮不足,想请王公相助。\"
王陵挑眉:\"哦?如何相助?\"
\"借粮三万石,秋后加倍奉还。\"赵政取出早已拟好的契约,\"以县衙作保。\"
王陵仔细看过契约,忽然笑道:\"赵吏掾好大的手笔。不过......我为何要借?\"
\"因为王公是聪明人。\"赵政目光如炬,\"乱世将至,是积粮自保,还是共度时艰,王公自有决断。\"
这日深夜,赵政在整理文书时,发现了一份奇怪的账册。上面记载着县衙兵器库的出入记录,但数字对不上。
\"少了五十把弓,一百柄剑......\"赵政喃喃自语。
他立即唤来曹参。曹参查验后,面色凝重:\"这些兵器,是在特使到来前夜被提走的。\"
\"何人所为?\"
\"手续齐全,批文上是县令的印信。\"
就在这时,窗外忽然传来瓦片碎裂的声音。赵政猛地推开窗,只见一个黑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曹参正要追赶,被赵政拦住:\"不必了。看来,这沛县的水,比我们想的还要深。\"
夜幕降临,萧何来访。二人在赵政住处对坐,油灯将他们的身影投在墙壁上。
\"赵兄这三项举措,看似循规蹈矩,实则暗藏玄机啊。\"萧何意味深长地说。
赵政微笑:\"萧兄觉得,这沛县还能安稳多久?\"
窗外星河璀璨,萧何沉默片刻,轻声道:\"山雨欲来风满楼。\"
就在二人深谈之时,谁也没注意到,一道黑影悄悄潜入县衙档案室,盗走了特使遇刺案的相关卷宗。
次日清晨,一骑快马疯狂地冲入县城,马背上的使者声嘶力竭地大喊:
\"急报!大泽乡叛军已攻占蕲县,正朝沛县杀来!\"
县城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更令人震惊的是,就在这时,县衙突然起火,存放户籍田册的档案室浓烟滚滚。
赵政与萧何冲出衙门,望着冲天而起的浓烟,心中同时升起一个念头:这场火,起得太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