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祥瑞漫天,国运如龙。
季汉“复兴”盛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四海升平,万国来朝,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帝国在诸葛亮呕心沥血的治理与林凡潜移默化的道法滋养下,如同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巨树,稳固而充满生机。
然而,就在这极盛之时,护国圣师林凡,于长安城外的终南山别院中,心有所感。
他体内的《昊天统御万神经》已然圆满无瑕,与此方天地的因果缘分,也随着盛世的确立而渐渐了却。
那冥冥中来自故乡——华夏现世的召唤,变得愈发清晰与强烈。
他知道,离去的时刻,终于到了。
这一日,林凡轻车简从,入宫觐见。
未央宫后花园,刘备正与诸葛亮对弈,君臣气氛融洽。
见林凡到来,刘备放下棋子,笑容满面地招呼:“圣师来了,快请坐!朕与丞相正在推演北疆新设州郡的官吏考核之法,正好听听圣师的高见。
林凡并未入座,而是肃立于亭前,对着刘备与诸葛亮,郑重地行了一个道家稽首礼。
刘备与诸葛亮见状,笑容微敛,心知必有要事。
“陛下,孔明兄,”林凡的声音平和而悠远,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缥缈,“林凡,是来辞行的。”
“辞行?”刘备愕然起身,“圣师欲往何处游历?朕当派仪仗护送……”
林凡微微摇头,目光仿佛穿透了宫殿,望向了无尽虚空:“非是游历。陛下,孔明兄,林某本非此界之人。昔日降临,乃因缘际会,承蒙不弃,得与二位并肩,共扶汉室,开创此番盛世。如今,四海安定,江山永固,陛下乃不世出之明君,孔明兄为千古一相,朝中英才济济,林某在此界的使命,已然完成。”
他顿了顿,继续道:“那来自我故乡世界的召唤日益清晰,林某……该回去了。”
此言一出,刘备与诸葛亮皆尽动容。他们虽早知林凡来历神秘,有通天彻地之能,却未曾想他竟真是天外之人,且离别之日来得如此突然。
刘备快步上前,紧紧抓住林凡的手,虎目含泪:“圣师!若无圣师,焉有备之今日?焉有这季汉盛世?朕与这天下百姓,皆受圣师恩泽!岂能说走便走?”言语中充满了不舍与挽留。
诸葛亮亦放下羽扇,深深一揖,语气带着罕见的激动:“林兄!你我相识于草庐,携手于患难,定策于帷幄,破敌于阵前。亮之一生,能得林兄为友为兄,实乃大幸!这煌煌盛世,亦有林兄一半心血!岂忍就此离去?”
看着真情流露的刘备与诸葛亮,林凡心中亦泛起波澜。数十载并肩作战、治国安邦的情景历历在目,岂能无情?
他反握住刘备的手,又看向诸葛亮,温言道:“陛下,孔明兄,情深意重,林凡铭记五内。然,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林某于此界,犹如游子,故乡方是归根之处。且陛下之江山,已坚如磐石,孔明兄之才,足以经天纬地,纵无林凡,季汉亦将万世永昌。”
他顿了顿,取出三枚非金非玉、流光溢彩的符牌,分别递给刘备与诸葛亮:“此乃林某以本源之力炼制的 ‘护身灵符’ ,可挡灾厄,延寿元。另有一枚,请转交太子阿斗,可保其平安。”
接着,他又拿出一枚储物戒指,交给诸葛亮:“此中乃林某毕生所学之部分心得,以及一些更高深的阵法、符文、丹药初解,留于天工院与后世有缘之人。望能助此界道法传承,绵延不绝。”
刘备与诸葛亮知林凡去意已决,接过信物,心中悲喜交集。
悲的是挚友离别,恐再无相见之期;喜的是林凡功成身退,得返仙乡,且为季汉留下了无尽的福泽与希望。
“圣师……保重!”刘备声音哽咽,深深一拜。
“林兄……珍重!”诸葛亮亦是长揖到地,眼中隐有泪光。
林凡受了他们一礼,这是此界因果的了结。他微微一笑,身形开始逐渐变得虚幻,有点点晶莹的星光自他体内飘散而出。
“陛下,孔明兄,亦请珍重。这万里江山,亿万黎民,便托付给二位了。”
他的声音越来越远,身影也越来越淡。
“他日若有缘……或许……星海再会……”
话音袅袅,未尽散去,林凡的身影已彻底化为无数璀璨的光点,如同逆流的星河,升腾而起,穿透宫殿穹顶,消失在蔚蓝的天际之中。
唯有那残留的淡淡清灵之气与无尽的思念,萦绕在刘备与诸葛亮心间。
林凡离去后,刘备与诸葛亮站在亭中,久久无言。
最终,刘备抹去眼角的湿润,望向林凡消失的天空,坚定地道:“圣师放心,朕与丞相,必不负所托,定让这季汉盛世,永耀人间!”
诸葛亮亦重重点头,羽扇紧握。
护国圣师林凡归隐的消息,并未大肆宣扬,只在最高层的小范围内知晓。
帝国依旧在“复兴”的轨道上稳步前行。天工院依旧在研究他留下的典籍,各地的“小云雨阵”依旧在滋养着农田,军队中依旧流传着他的传说。
他只是悄然离去,如同他当年悄然降临。
但他留下的道法种子、他辅佐开创的盛世格局,却深深地改变了这个世界,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