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仁”的溃败,让“新戏班”这个名字在底层劳动者中成了一个传说。但姜小伍很清楚,愤怒和反抗不能当饭吃。他们需要一个可持续的模式,一个能让大家体面地赚钱,有尊严地活着的“事业”。
他召集了“新戏班”的核心成员,在那个废弃的仓库里,开了一场“股东大会”。
“我们赢了,但我们还是穷。”姜小伍开门见山,“光靠打抱不平,无法改变所有人的命运。我们要自己创造财富。”
“怎么创造?我们去打砸抢吗?”一个脾气火爆的退伍军人,也是“黑犀侠”的扮演者,王磊瓮声瓮气地问道。
“不。”姜小伍摇了摇头,他指了指自己的脑子,“我们用这个,还有这个。”他指了指自己的心,“我们演戏,演给所有人看。我们把它变成一门生意。”
他的想法很简单:拉赞助,找投资,然后拍短剧,在网络上播放。用最低的成本,赚取最大的收益,再将收益分给所有参与演出的“演员”——那些失业的工人、迷茫的青年、退伍的军人。
这个想法遭到了不少质疑。
“小伍,我们都是大老粗,哪会演戏啊?”
“就是,谁会看我们演的东西?”
“会看的。”姜小伍的眼神异常坚定,“因为我们的戏,演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愤怒,我们的希望,我们的爱情……都是最真实的。这,就是最大的卖点。”
他顿了顿,宣布了第一个剧本:“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啥玩意儿?罗密欧与朱丽叶?”王磊挠了挠头,“那不是外国人的爱情故事吗?跟我们有啥关系?”
“有关系。”姜小伍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不演罗密欧,我们演‘罗德’和‘祝英台’。罗德,是‘星速科技’cEo赵德强的儿子,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祝英台,则是我们‘新戏班’的一员,一个在流水线上挣扎的普通女孩。他们的家族,是水火不容的‘世仇’。他们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这个设定,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这不再是遥远的莎士比亚,而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阶级对立的爱情故事。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好!我演祝英台的爹,一个被工厂压垮的老工人!”一个退休教师,也是“不良帅”的扮演者,激动地站了起来。
“我演罗德的朋友,一个看不惯家族作为的叛逆富二代!”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说道。
“我……我演罗德!”一个清秀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他曾是“风鹰侠”的扮演者,“我要让大家看看,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是人渣!”
角色迅速被认领。没有专业演员,但他们有最真挚的情感。那个演祝英台的女孩,本身就是从电子厂出来的,她眼里的麻木与渴望,不需要任何表演。
剧本有了,演员有了,但钱呢?
姜小伍的目标,直指那位刚刚“改过自新”的星速科技cEo,赵德强。
---
星速科技总部,cEo办公室。
赵德强看着眼前这个带着几个“社会青年”的姜小伍,心里直打鼓。他现在是惊弓之鸟,生怕这帮人又搞出什么“全民演戏”的把戏。
“赵总,别紧张。”姜小伍微笑着坐下,“今天来,是想跟您谈一笔生意。”
“生意?”
“没错。我们‘新戏班’准备拍一部短剧,名叫《罗德与祝英台》,讲述一个富家子弟和工厂女孩的爱情悲剧。我们想请您,做我们的第一个投资人。”
赵德强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你们……让我投资一部……骂我自己的剧?”
“不全是。”姜小伍道,“这剧里,有您家族的影子,但更多的是反思。您儿子的角色,是一个觉醒者,他最终选择与自己的家族决裂。我们想通过这部剧,告诉所有人,出身无法选择,但善良可以。您投资这部剧,就等于向全社会宣告,星速科技,正在彻底告别过去。这比您打一百万的广告,都管用。”
姜小伍继续加码:“我们只需要五十万的启动资金。作为回报,我们可以在片尾鸣谢您,并让您以‘出品人’的身份出现。这部剧如果火了,您收获的,将是无法估量的正面声誉。您想想,一个曾经犯错的资本家,亲手投资了一部批判资本、呼唤人性的作品,这故事,多精彩?”
赵德强心动了。他看着姜小伍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他知道,自己别无选择。这不仅是生意,更是他的“赎罪券”。
“好……我投!”赵德强一咬牙,“五十万!但你们必须保证,不能太过分!”
“您放心,”姜小伍站起身,伸出手,“我们只演真实。”
---
有了资金,“新戏班”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没有租用昂贵的摄影棚,城市的角落就是他们的舞台。废弃的工厂是祝英台的家,豪华的别墅是罗德的牢笼,城市的立交桥下,是他们唯一能说真心话的地方。
拍摄过程充满了欢笑与泪水。那个演祝英台父亲的老人,在拍一场被主管辞退的戏时,想起了自己年轻时被工厂下岗的经历,哭得泣不成声,那不是演技,那是刻在骨子里的痛。
王磊,那个退伍军人,演的是一个祝英台家的护院,他笨拙地学着保护“小姐”,却总是把台词说得硬邦邦的,引得全场大笑。
姜小伍身兼导演、编剧、场务……他用“戏假成真”系统,巧妙地引导着每个人的情绪,让他们在“扮演”中,释放自己,治愈自己。
一个月后,短剧《罗德与祝英台》制作完成。他们没有选择传统的视频平台,而是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免费发布。
剧集上线的那一刻,没有人能预料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一集,罗德在派对上感到空虚,偶然间看到了在工厂外发传单的祝英台,那一眼,跨越了阶级的鸿沟。
第二集,祝英台因为帮助工友维权,被主管刁难,罗德暗中出手相助。
第三集,两人在立交桥下相遇,罗德说:“我讨厌我拥有的一切。”祝英台说:“我渴望我得不到的一切。”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华丽特效,只有粗糙的镜头和真实的情感。但正是这种真实,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里。
评论区,瞬间爆炸了。
“看哭了……祝英台就是我,我就是祝英台。”
“罗德这个角色,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好富二代的。”
“这才是我们想看的故事!不是霸道总裁爱上我,而是两个孤独的灵魂,在互相救赎!”
《罗德与祝英台》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一夜之间,“新戏班”火了。他们的账号粉丝暴涨,无数媒体争相报道。
更重要的是,赞助和投资的邀约,像雪片一样飞来。
仓库里,所有人围着一台破旧的电脑,看着不断上涨的播放量和涌入的评论,激动得又哭又笑。
姜小伍看着眼前这群曾经迷茫、绝望的伙伴,如今眼中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知道,“新戏班”的这出戏,成功了。
他们不仅赚到了钱,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条用艺术对抗现实,用故事改变命运的路。
而姜小伍的“戏假成真”系统,也发出了新的提示。
【叮!恭喜宿主!《罗德与祝英台》大获成功!】
【“新戏班”正式成立!解锁新功能:“剧场模式”。宿主可将现实场景,暂时转化为“剧本场景”,所有进入场景的人,都将被迫参与“演出”。】
姜小伍看着这个新功能,笑了。
他知道,下一出戏,将会更加精彩。而这一次,舞台,就是整个世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