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
整整五年的休养生息,让关中大地焕然一新。曾经饱受战火的土地,如今阡陌纵横,麦浪翻滚。长安城内,商贾云集,百业兴旺,一派盛世景象。蜀汉的国力,在这五年里,悄然积蓄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而在这片繁荣之下,一股钢铁洪流也在悄然成型。姜维在凉州整合的羌、氐精锐,与蜀中老兵、虎豹营成员,共同组成了一支全新的军队。他们装备着新式连弩和精良的铠甲,在姜小伍和姜维的共同训练下,战术素养和协同能力达到了骇人听闻的高度。
汉中,丞相府。
诸葛亮看着案上来自各方的报告,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五年的“新隆中对”,让蜀汉的根基坚如磐石。现在,是时候让这把藏鞘五年的利剑,再次出鞘了。
姜小伍一身戎装,英姿勃发地站在他的面前。五年时光,让他褪去了青涩,眼神中充满了沉稳与锐气。
“丞相,东吴的使者已经到了。陆逊确认,吴国三路水师已集结于濡须口,只待我军一动,便会北上攻打淮南。”姜小伍汇报道。
“好。”诸葛亮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地图前,“孙权这次,是下了血本。看来,我们的‘利益共享’之策,让他尝到了甜头。”
“是的,丞相。如今我们兵精粮足,东吴同仇敌忾,曹魏内部矛盾重重。正是执行‘新隆中对’最后一步的最好时机。”
诸葛亮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智慧与决断的光芒。他看向姜小伍,郑重地说道:“小伍,这一战,是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我坐镇长安,统筹全局。西线奇袭,由姜维负责。而东线主力,这支我们五年磨一剑的精锐,就交给你了。你,敢担此重任吗?”
姜小伍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有力:“末将万死不辞!”
数日后,蜀汉的北伐号角再次吹响。与以往不同,这一次的号角声,充满了无可匹敌的自信与力量。
**东线,秦川主战场。**
姜小伍亲率十万大军,出斜谷,浩浩荡荡地杀向关东。消息传到洛阳,新帝曹芳和辅政大臣曹爽大惊失色,急忙命令驻守在洛阳一线的魏军主力迎敌。
魏军统帅是夏侯玄,他深知蜀军厉害,选择了坚守城池,意图用坚固的防线拖垮蜀军。
然而,姜小伍根本没打算和他打阵地战。大军行至潼关之外,突然停下脚步,安营扎寨,做出长期对峙的姿态。夏侯玄不敢怠慢,严令各部坚守。
就在魏军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潼关前线时,姜小伍真正的杀招出手了。
夜幕降临,五千虎豹营将士,在关兴、张苞、赵统、赵广的带领下,如鬼魅般脱离大营,沿着一条姜小伍早已勘探好的秘密小道,绕到了魏军防线的侧后方——函谷关。
函谷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但此时防备空虚。虎豹营利用新式的攀城工具和精妙的配合,在黎明前悄无声息地拿下了这座雄关。当天,蜀汉的旗帜在函谷关上空升起,截断了夏侯玄大军的退路和补给线。
夏侯玄闻报,魂飞魄散。前有坚城,后路被断,军心瞬间大乱。
姜小伍抓住时机,下令总攻。蜀军主力如潮水般涌向魏军防线,而函谷关的虎豹营则从背后杀出。魏军腹背受敌,彻底崩溃。夏侯玄在亲兵的簇拥下,仓皇逃窜,十万大军土崩瓦解。
潼关、函谷关,两座天险,一日易手。关东门户,洞开。
**西线,凉州奇兵。**
几乎在姜小伍发动总攻的同时,姜维率领三万西凉铁骑,如神兵天降,出现在了朔方。他们没有攻打城池,而是直扑魏国在北方的军马场。一夜之间,魏国经营多年的几个大型军马场被付之一炬,数万匹良马被姜维掠走。
紧接着,姜维兵分两路,一路沿黄河东进,威胁并州,吓得退守在那里的司马懿不敢南下;另一路则南下,直指长安的侧翼,对洛阳形成了战略包围之势。
**南线,东吴助攻。**
在蜀汉发动攻击的第三天,陆逊亲率十万吴军,水陆并进,对合肥、寿春发动了猛攻。曹魏在淮南的军队本就不多,如今要面对陆逊这样的帅才,顿时捉襟见肘,节节败退。
三路齐出,互为犄角。曹魏的整个防御体系,在“新隆中对”的雷霆一击下,彻底瘫痪。
洛阳城中,一片恐慌。曹爽束手无策,只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被他们猜忌了多年的司马懿身上,连下数道金牌,命司马懿火速勤王。
司马懿在并州接到消息,仰天长叹。他知道,大势已去。不是他不如诸葛亮,而是整个蜀汉,已经变成了一个他无法战胜的、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他可以击败一个诸葛亮,却无法战胜一个由诸葛亮、姜维、姜小伍共同缔造的,强大、富庶、团结的蜀汉。
当司马懿的大军刚刚渡过黄河,还未抵达洛阳时,前线传来了最后的消息:姜小伍已率大军攻克洛阳,曹魏皇帝出降。
消息传来,司马懿勒住战马,身后是疲惫不堪的将士。他回头望了一眼西方,那里是蜀汉的方向,也是他一生都无法逾越的高山。良久,他拔出佩剑,扔在地上,选择了归降。
长安城,诸葛亮收到了来自洛阳的捷报。他颤抖着双手,展开竹简,上面是姜小伍亲笔写下的八个大字:
“光复汉室,还于旧都。”
老丞相的眼中,终于流下了两行热泪。他等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先帝的遗愿,自己的理想,在这一刻,终于实现了。
数月后,洛阳,皇宫。
诸葛亮携后主刘禅,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宣告汉室重光。姜小伍、姜维、关兴、张苞等一众功臣,身着朝服,分列两侧,接受百官朝拜。
仪式结束后,诸葛亮独自一人登上宫城的高台,俯瞰着这座沉寂了多年的都城。姜小伍悄然来到他的身后。
“丞相,我们成功了。”
诸葛亮没有回头,只是轻声说道:“小伍,你知道吗?当年在草庐,我为先帝画下‘隆中对’的蓝图时,我以为那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是你,让这个梦,变成了现实。”
他转过身,看着姜小伍,眼中满是欣慰与期许:“我老了,这汉室的江山,以后,就要靠你和姜维他们了。记住,‘新隆中对’的精髓,不在于开疆拓土,而在于让百姓安居乐业。守住这份基业,比打下它更难。”
姜小伍重重地点了点头。
夕阳下,一老一少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一个时代,在辉煌中落下了帷幕;而另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光明的时代,正缓缓拉开序幕。三国的纷争,终于落幕,一个由蜀汉主导的崭新王朝,开始了它在中原大地上的统治。而姜小伍这个名字,也作为“兴汉第一功臣”,被永远地载入了史册。
--------------------------------
以上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