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关公战秦琼”式故事。让我们把历史的英雄们拉到同一个舞台,上演一出荡气回肠的平乱大戏。
---
#### **楔子:天命之召**
公元291年,西晋,洛阳。
皇权衰微,贾后乱政,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等诸王虎视眈眈,一场席卷天下的“八王之乱”已拉开血腥的序幕。百姓流离,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在洛阳城外一处破败的古战场上,一个名叫姜小伍的年轻人正对着一堆残破的兵俑发呆。他是个历史爱好者,尤其痴迷于三国时代,总觉得那是一个英雄辈出、豪情万丈的黄金年代。对比眼下的腐朽与混乱,他不禁长叹一声:“若是曹孟德、刘玄德、孙仲谋诸公在世,何至于此!”
话音刚落,天空风云变色,一道撕裂时空的紫色闪电轰然劈下,正中姜小伍脚下的土地。光芒散尽,姜小伍惊魂未定地发现,他面前凭空出现了九道身影,个个气度不凡,带着历史的尘埃与金戈铁马的气息。
为首一人,双手过膝,两耳垂肩,面如冠玉,眼神中满是仁厚与忧虑,正是蜀汉昭烈帝**刘备**。
他身旁,一人身长七尺,细眼长髯,目光如鹰,虽未着龙袍,却自有一股吞吐天下的霸气,正是魏武帝**曹操**。
另一侧,碧眼紫髯,姿容俊秀,顾盼之间,自是江东之主的威严,正是东吴大帝**孙权**。
其后,气度雍容,却难掩一丝优柔的,是四世三公的**袁绍**。
最后一人,身材清瘦,面容沉静如水,眼神深邃得仿佛能洞穿人心,手中正不紧不慢地抚摸着一柄古剑,正是晋朝的奠基者,也是终结三国的**司马懿**。
他们九人,正是三国时代最顶尖的君主与谋主,被姜小伍那一声充满执念的呼唤,连同他本人,一同卷入了这个时空乱流。
“此……此地是何处?洛阳?为何如此破败?”刘备环顾四周,眉头紧锁。
曹操却已迅速冷静下来,他盯着姜小伍,锐利的目光仿佛要将他看穿:“是你,将我等唤来?小子,你究竟是谁?”
司马懿的目光则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洛阳城头,嘴角勾起一抹无人察觉的微笑:“天命……真是有趣。”
姜小伍结结巴巴地解释了现状。当听到“晋朝”、“八王之乱”时,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异样,而其余人则满脸茫然与不屑。
“司马家篡了曹魏,竟弄出这等乱局?”曹操冷笑一声,带着三分讥讽七分失望。
“皇叔,天下百姓受苦,我等岂能坐视不理?”刘备看向曹操,语气虽是质问,眼中却有关切。
“坐视?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曹操豪气干云,“这晋朝的江山,正好由我等来重整!”
袁绍清了清嗓子,试图找回盟主的地位:“诸位,当务之急,是先查明形势,再行定夺。”
孙权则更为实际:“不管如何,我等先要有个安身立命之所,兵马粮草才是根本。”
就在这时,一队溃败的晋朝士卒冲了过来,见到这九个奇装异服、气宇轩昂的人,以为是山贼,不由分说便杀了上来。
“来得好!”曹操大喝一声,从腰间摸出一柄倚天剑(不知为何也跟了过来),剑光一闪,已斩杀两人。刘备、孙权、袁绍也各自拔出佩剑,虽久疏战阵,但王者之气仍在,竟也稳住阵脚。
司马懿却未动,他只是对姜小伍轻声道:“小子,想活下去,想让他们听你的,就去告诉他们,你知晓天机。”
姜小伍一个激灵,鼓起全部勇气大喊:“住手!我知道八王之乱的走向,我知道如何平定天下!”
九道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曹操的剑尖停在一个士兵喉前,刘备的剑也收回鞘中。他们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年轻人,是他们在这个陌生时代唯一的向导。
一个由三国巨头组成的“平乱联盟”,就此在姜小伍这个“天选之人”的带领下,正式成立。
---
#### **第一章:龙战于野**
联盟的第一个难题,是生存。姜小伍根据历史知识,建议他们先投奔当时势力最强、且颇有贤名的成都王**司马颖**。
“司马颖?一个黄口小儿,也配我等辅佐?”袁绍第一个表示反对,他出身名门,看不起这些晋朝宗室。
“奉戴天子,令不臣,此乃上策。”曹操却深以为然,“我们初来乍到,需借其名号行事。至于这天子是谁,可以慢慢商量。”他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司马懿。
司马懿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刘备则忧心忡忡:“只怕司马颖并非明主,助纣为虐,有违仁德。”
“皇叔,此言差矣。”曹操笑道,“如今这世道,何来明主?我们只需找一个能打的旗号,先壮大自身。待我们羽翼丰满,这天下姓刘、姓曹、还是姓孙,亦或是姓袁,再说不迟!”
最终,在曹操的强势和姜小伍的坚持下,众人同意了计划。他们凭借超凡的武艺和智谋,很快在司马颖军中脱颖而出。
**曹操**被任命为参军,负责整饬军纪。他将“青州兵”的治军之法搬了过来,恩威并施,短短数日,便将一支乌合之众调教得令行禁止。
**刘备**则负责安抚流民,设立粥棚,以仁德之名收拢人心,无数百姓感其恩义,纷纷前来投靠,迅速补充了兵源。
**孙权**发挥了他治理江东的才能,负责后勤与粮草。他开仓济民,发展屯田,竟让司马颖的后勤压力大为减轻。
**袁绍**凭借其家世与名望,负责联络各方士族,为司马颖争取到了不少支持。
而**司马懿**,则像幽灵一样,每日只是与姜小伍对弈,偶尔为司马颖提一些看似无关紧要却直指要害的建议,深得司马颖信任。
姜小伍则成了司马颖的“首席顾问”,他利用自己“先知”的优势,数次精准预言了其他诸王的动向,帮助司马颖在初期的混战中屡战屡胜。
一时间,成都王司马颖声威大震,麾下更是聚集了五位“绝世奇才”,天下瞩目。
---
#### **第二章:暗流涌动**
联盟的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曹操与刘备的争论从未停止。曹操主张“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行事狠辣,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刘备则坚持“以德服人”,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两人在军事会议上常常针锋相对,一个要奇袭,一个要正攻,一个要屠城立威,一个要仁义安民。司马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却也因此更加依赖姜小伍的“平衡之术”。
袁绍对曹操的崛起感到嫉妒,他试图拉拢刘备和孙权,对抗曹操。孙权则保持中立,他深知“守江东”的道理,在乱世中保存实力才是根本,他更关心如何将司马颖控制的地盘打造成一个稳固的根据地。
最危险的,是司马懿。
他从不参与公开的争论,却总是在夜深人静时找到姜小伍。
“小伍,你看,曹孟德虽强,但多疑好杀,失于道义。刘玄德虽有仁名,却优柔寡断,难成大事。孙权守成有余,进取不足。袁本初更是色厉内荏,不堪大用。”司马懿轻摇羽扇(不知何时他也弄了一把),“这天下,终究需要一位隐忍、坚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执棋者。”
姜小伍听得脊背发凉。他知道,司马懿这是在暗示,他才是最终的胜利者。而自己,这个知晓历史的“天机者”,是他必须掌控的关键。
“司马公,如今我们的目标是平定八王之乱,还天下太平。”姜小伍小心翼翼地回答。
“太平?”司马懿笑了,“太平,是打出来的,更是等出来的。小伍,你要学会等待。就像我,等了一辈子,才等到了属于司马家的天下。”
---
#### **第三章:官渡再现**
随着战事升级,联盟与实力最强的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联军展开了决战。决战地点,恰好在一个叫“官渡”的古战场附近。
司马颙联军兵力是司马颖军的十倍,粮草充足,气势汹汹。司马颖军中人心惶惶,连孙权都认为应该固守待援。
“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今敌十倍于我,当避其锋芒。”刘备说道。
“错!”曹操一拍桌案,“兵者,诡道也!敌军虽众,但号令不一,诸王各怀鬼胎,看似强大,实则一盘散沙。此战,正需以奇制胜!”
曹操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效仿当年的官渡之战,由他亲率精锐,奇袭敌军的粮草大营——乌巢。
此计过于凶险,刘备坚决反对,认为这是拿全军性命做赌注。袁绍更是想起了自己当年在官渡的惨败,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关键时刻,姜小伍站了出来。他告诉众人,根据“天机”(历史),敌军的粮草囤积地确实防守松懈,而且主将酗酒,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信孟德!”孙权出乎意料地支持了曹操,“此战若胜,则天下可定。若败,我江东子弟亦能从容退守。”
最终,司马颖采纳了曹操的计划。
是夜,曹操亲率五千死士,效仿“火烧乌巢”,直捣敌军粮仓。刘备则率军正面佯攻,吸引敌军主力。孙权的水师控制了河道,随时准备接应。袁绍负责稳住中军大帐,防止司马颖动摇。
战况惨烈,曹操一度身陷重围,几乎被斩。危急关头,一支冷箭射来,正中曹操面前的敌将。曹操回头,只见刘备正手持双股剑,满身血污地杀到他身边。
“孟德,我虽不赞同你的做法,但大敌当前,岂能坐视你孤身犯险!”刘备大喊。
曹操心中一热,大笑道:“玄德公,知我者,你也!”
两人并肩作战,竟在乱军中杀出一条血路。
与此同时,司马懿在后方做了一件谁也想不到的事。他派人伪造了一封司马越与敌军主帅的“密信”,并“无意”中让司马颙截获。生性多疑的司马颙果然中计,以为司马越要出卖自己,立刻撤走了自己的精锐部队。
敌军阵脚大乱,粮草被烧,主帅内讧,瞬间土崩瓦解。
官渡之战的奇迹,在晋朝的土地上,由三国英雄们联手再现!
---
#### **第四章:尘埃落定**
官渡大捷后,联盟势如破竹,在一年之内,陆续平定了其余诸王。八王之乱,在它最血腥的巅峰,被一股来自过去的力量强行终止。
天下初定,但新的问题摆在面前:晋朝的皇位,该由谁来坐?
司马颖想当皇帝,但他看着麾下这五位神仙,自知没那个本事。
于是,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新煮酒论英雄”在洛阳宫中上演。
曹操、刘备、孙权、袁绍、司马懿,五人围坐,姜小伍侍立在旁。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看着刘备,一如当年。
刘备叹息:“备一生所求,乃匡扶汉室,兴复仁政。如今汉室已远,只愿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足矣。”
孙权则明确表示:“我只求保我江东六郡八十一州,让百姓免于战火,便心满意足。”
袁绍环顾四周,雄心再起:“若论血统与名望,我袁氏四世三公,理应……”
“够了。”司马懿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全场寂静。“诸位,争来争去,有何意义?这天下,姓什么,真的重要吗?重要的是,如何让它不再陷入战乱。”
他站起身,走到姜小伍身边,将手搭在他的肩膀上。
“小伍,你知晓过去,洞悉未来。你心中没有家族的羁绊,没有权力的欲望,只有对天下苍生的悲悯。由你来辅佐一位新的君主,建立一个新的制度,才能打破这轮回的宿命。”
众人皆惊。让一个来历不明的年轻人来决定天下未来?
曹操眯起眼,他看出了司马懿的野心。他想让姜小伍成为一个傀儡,而他司马懿,将是那个垂帘听政的“影帝”。
刘备眼中则闪过一丝希望,他觉得姜小伍心地纯良,或许真能带来仁政。
孙权和袁绍则在权衡利弊。
就在这时,姜小伍开口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沧桑与坚定。
“司马公说得对,但也不全对。”他看着五位英雄,“你们每一位,都是历史的传奇。曹操的雄才大略,刘备的仁德爱民,孙权的经略之才,袁绍的名望之风,司马懿的隐忍坚毅。你们不应该成为新的敌人,而应该成为这个新时代的基石。”
“我提议,废除世袭罔替,建立‘三公九卿’制,由天下推举有德有才者担任。曹公,你掌兵马,为‘大司马’,镇守边疆,保家卫国。刘公,你掌教化,为‘大司徒’,推行仁政,安抚万民。孙公,你掌财赋,为‘大司空’,发展民生,富国强兵。袁公,你掌监察,为‘御史大夫’,纠察百官,澄清吏治。”
他顿了顿,最后看向司马懿。
“至于司马公……你智谋无双,深谙权术,就来做‘丞相’吧,总揽百官,制衡四方。而我,愿为史官,记录下这个新时代的点点滴滴,确保权力不再被滥用,历史不再重蹈覆辙。”
这个方案,惊世骇俗,却又合情合理。它既给了每个人想要的权力和尊重,又形成了一个互相制约的平衡体系。
曹操仰天大笑:“好!好一个姜小伍!比起当皇帝,这个‘大司马’更有意思!老夫答应了!”
刘备热泪盈眶:“若真能如此,备死而无憾!”
孙权抚掌称善:“此乃万全之策。”
袁绍也觉得这个位置很有面子,便点头同意。
司马懿深深地看了姜小伍一眼,眼中第一次露出了真正的欣赏与一丝无奈。他本想成为棋手,却发现这个年轻人,直接掀了棋盘,重新制定了一套规则。
“好,就依你所言。”司马懿缓缓坐下,“我倒要看看,你这个小娃娃,能维持这个平衡多久。”
---
#### **尾声:英雄归处**
数年后,一个崭新的王朝在废墟上建立。它没有国号,史称“共和之治”。在姜小伍和五位英雄的共同努力下,天下迅速从战乱中恢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曹操在北疆大破匈奴,勒石燕然。
刘备在中原兴办教育,路不拾遗。
孙权在江南开凿运河,商贸繁荣。
袁绍在朝堂整顿纲纪,百官敬畏。
司马懿则运用他无与伦比的政治手腕,协调各方,确保这台庞大的国家机器平稳运行。
而姜小伍,成了这个时代最神秘的“太史令”。他时常会登上洛阳的城楼,望着远方,仿佛能看到自己来的那个时代。
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永远留在这里,也不知道这个由英雄们打造的乌托邦能持续多久。但他知道,他做到了。他不仅改变了晋朝的命运,也给了那些三国英雄们一个最好的归宿。
他们不再是彼此厮杀的敌人,而是共同守护一个时代的伙伴。
夕阳下,姜小伍的身边,不知何时出现了五位身影。曹操、刘备、孙权、袁绍、司马懿,他们并肩而立,望着脚下繁华的洛阳城,眼中没有了往日的争霸与杀伐,只剩下岁月沉淀后的平静与释然。
“小伍,谢了。”曹操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是啊,谢了。”刘备、孙权、袁绍也纷纷点头。
司马懿没有说话,只是对姜小伍举了举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姜小伍笑了。他知道,这杯酒,敬的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敬的是这些永不磨灭的英雄,也敬这个由他们共同创造的,崭新的未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