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天同庆的喧嚣渐渐散去,洛阳城恢复了它作为帝国心脏的平稳而有力的跳动。然而,汉献帝刘协深知,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一场战争的胜利,靠的是武将的勇猛;而一个时代的兴盛,则需要文臣的智慧。
在姜小伍的建议下,汉献帝将目光从疆场转向了朝堂,从军事转向了内政。他明白,一个真正强大的帝国,其根基在于人才选拔、农业生产、法律制度和民生福祉。
一日,在紫宸殿的御前会议上,汉献帝对群臣说道:“天下已定,然战争之创,满目疮痍。朕欲与诸卿一道,革除弊政,开创百年盛世。今日,不谈兵戈,只论民生。”
他的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最后落在了一位面容清瘦、眼神锐利的文臣身上。
“陈群,朕闻你在人才选拔上,有独到之见,可为朕详述?”
### **第三十八章:九品中正,选官之基**
陈群出列,躬身一揖:“陛下圣明。臣以为,汉末以来,察举制败坏,官员选拔或凭世家推荐,或靠贿赂钻营,导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怪状。长此以往,朝堂之上皆庸碌之辈,国家岂能不乱?”
汉献帝点头:“此正是朕之忧心之处。”
“臣愚见,”陈群继续道,“当立‘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由朝廷派遣‘中正官’到各州郡,以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为标准,将本地人才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下……至下下,共九等。朝廷根据品级,授予相应官职。”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法之要,在于‘中正官’由朝廷直派,不受地方势力干涉,且评定结果需公示,接受监督。如此,既能保证选拔的相对公正,又能将天下人才,无论出身贵贱,尽归陛下所用。寒门子弟,若有大才,亦可评为上品,入朝为官。世家子弟,若无德无能,亦只能评为下品,老死乡野。”
此言一出,朝野震动。这无疑是对延续了数百年的士族门阀制度的巨大冲击。
汉献帝拍案叫绝:“好!此法可破世家之垄断,为天下读书人开一条光明大道!朕准了!即刻在全国推行!”
姜小伍在旁心中暗赞。他知道,九品中正制在后世虽有弊端,但在此时此刻,它无疑是打破门阀、选拔人才最先进的制度。它将为大汉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 **第三十九章:兴修水利,农为邦本**
解决了人才问题,汉献帝又转向了另一位大臣。
“刘晔,你多次上书,言及水利乃农业之本。如今天下初定,百姓归乡,当如何恢复生产?”
刘晔出列,信心满满地答道:“陛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国家未安,农桑为本。臣请陛下下诏,成立‘都水监’,专司水利之事。第一,在关中、中原等主产粮区,修复因战乱荒废的郑国渠、白渠等古老水利工程。第二,沿黄河、长江等主要河流,修建新的堤坝和水车,既能防洪,又能灌溉。”
“臣还有一策,”刘晔眼中闪着光,“可招募流民,以工代赈。凡参与修筑水利者,官府管饭,并按工时发放工钱。如此,既解决了水利工程的劳力问题,又让无数流民有饭吃、有钱赚,更能让他们在劳动中重建家园,一举三得!”
汉献帝大喜,当即任命刘晔为第一任“都水监”,并拨付巨款,启动这项利国利民的千秋工程。
一时间,从关中平原到江淮大地,无数河渠被重新疏通,无数水车在河边吱呀作响。清澈的河水流入了干涸的农田,也流进了百姓的心田。百姓们看着自家的田地重新焕发生机,无不感念天子的恩德。
### **第四十章:法典与学府,文治之盛**
在人才和农业之后,汉献帝在姜小伍的启发下,开始了更深层次的制度建设。
他下令,由钟繇牵头,集合朝中法学名家,以汉初的《九章律》为基础,结合数百年来的司法实践,编撰一部全新的、统一的大汉法典——《泰始律》。这部法典条文清晰,量刑适中,既维护了皇权,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权利,让“法”真正成为了治国的准绳。
同时,为了培养更多自己的人才,汉献帝下令,在洛阳建立“太学”,并下令各郡县设立“学宫”。太学不再是少数贵族子弟的特权,而是通过九品中正制选拔上来的优秀学子深造的地方。他亲自为太学题写匾额,并设立“博士”之位,聘请天下最有学问的鸿儒前来任教。
一时间,洛阳城内,学者云集,书声琅琅。一个崇尚学问、尊重知识的社会风气,悄然形成。
### **第四十一章:四海升平,万国来朝**
数年之后,在汉献帝和群臣的共同努力下,大汉王朝呈现出了一派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国库充盈,粮草堆积如山;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朝堂之上,人才济济,政治清明。
北方的匈奴、鲜卑等部落,听闻大汉的强盛与富庶,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尊称汉献帝为“天可汗”。西域诸国也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商队络绎不绝,将西域的骏马、香料和珠宝运往洛阳,又将大汉的丝绸、瓷器和文化带向更远的地方。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汉献帝在逍遥王府与姜小伍对弈。
“先生,你看,这便是你我共同创造的大汉。”汉献帝落下一子,语气中充满了感慨与自豪。
姜小伍看着棋盘上黑白分明的棋子,又抬头看了看远处繁华的都城和安居乐业的百姓,微笑着说:“陛下,这并非臣一人之功。是您,有容纳天下之才的胸襟;是关将军他们,有守护家国山河的勇武;是孔明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智慧。臣只是那个,在恰当的时候,说了恰当的话的人。”
汉献帝哈哈大笑:“先生过谦了。若无先生,朕或许早已是许都的一抔黄土。这天下,先生当居首功!”
姜小伍摇了摇头,端起一杯清茶,轻轻抿了一口。
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他不仅改变了一个王朝的命运,更亲手缔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从此以后,他可以真正地做一个“逍遥王”,在这盛世之中,看着自己亲手栽种的树,长成参天大树,庇荫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夕阳下,洛阳城的轮廓被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徐徐拉开它的帷幕。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