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未央宫。
战后的大汉,百废待兴,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祥和。路法一战的威胁,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何为“大敌当前”,何为“同舟共济”。
刘邦坐在龙椅上,看着阶下的韩信,神情复杂。他曾视此人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但正是这个人,在末日降临时,撑起了人类的半壁江山。
“韩信。”刘邦缓缓开口,声音沙哑。
“臣在。”韩信身着齐王王服,不卑不亢。
“昔日,朕有眼无珠,听信谗言,险些毁掉我大汉的擎天之柱。”刘邦站起身,走下御阶,亲自扶起韩信,“今日,朕在此,以汉室天子之名,正式承认你‘齐王’之位,世袭罔替。你所据之齐地,除每年上缴定额赋税外,军政自主,朕绝不干涉。”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这是何等的信任与胸襟!
韩信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动容:“陛下……”
“但是,”刘邦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你虽为王,却仍是我大汉的齐王。国若有难,王必援之。此为君臣之盟,亦为兄弟之诺。你若同意,今日起,你我再无猜忌,君臣同心,共创盛世。”
韩信沉默了片刻,随即深深一拜,声音铿锵有力:“臣,韩信,谨遵陛下圣谕!大汉若有难,齐地之兵,首当其冲!”
这一刻,横亘在两人之间的鸿沟,终于被彻底填平。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那些曾因被猜忌而心怀怨怼的功臣武将,如英布、彭越(此版本中未被吕后所杀)等人,彻底放下了最后的顾虑。他们看到了一个真正愿意与功臣共享天下的君主,和一个被委以重任的榜样。
一时间,天下英才,如百川归海,纷纷涌入长安与临淄。大汉的朝堂与天策府的幕僚,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一个真正君臣同心、人才济济的黄金时代,拉开了序幕。
---
### **第二章:北境烽烟,兵仙再临**
和平并未持续太久。
北方的匈奴,趁着中原大战,元气大伤之际,集结了三十万铁骑,在新的单于带领下,大举南下。雁门关告急,云中郡失守,烽火燎原,直逼长安。
匈奴的战术与幽冥魔截然不同。他们来去如风,劫掠一番便远遁,不恋战,不攻坚,让以阵地战为主的汉军疲于奔命,损失惨重。
朝堂之上,愁云惨淡。
“陛下,匈奴骑兵机动性太强,我军追之不及,守之不住,实在棘手。”樊哙等一众将领束手无策。
就在此时,韩信出列,一步踏出,声如洪钟:“陛下,请让臣领兵,北击匈奴!”
刘邦看着他,又看了看身旁的姜小伍,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准。但国库空虚,朕只能为你提供十万大军的粮草与兵甲,其余……就要靠齐王你自己了。”
“足够了。”韩信淡然一笑。
刘邦又看向姜小伍:“国师,你虽已无神力,但你的智慧,胜过千军万马。朕命你为监军,随韩信出征,为他出谋划策。”
姜小伍躬身领命:“臣,遵旨。”
于是,一支由齐地精锐为主,辅以汉军老兵的十万大军,在两位“千古第一”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赴北境。
---
### **第三章:谋定后动,武功慑敌**
大军抵达雁门关,韩信并未急于出战。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带着姜小伍和一众亲兵,亲自勘察地形。
他们不再有魂力与元炁,但他们有更强大的武器——头脑与经验。
姜小伍的“平衡之眼”虽已退化,但那份洞察人心的敏锐和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却融入了骨髓。他指着地图上的一片戈壁:“单于自恃骑兵无敌,必定轻敌冒进。此地名为‘马蹄洼’,看似平坦,实则两侧是缓坡,中间是沙地,极不利于骑兵冲锋。”
韩信眼中精光一闪,一个大胆的计划已然成型。
“好!就用此地,为匈奴单于准备一份大礼!”
韩信的命令迅速下达:
1. **示敌以弱**:命老弱残兵驻守雁门关,故意打出“粮草不济”的旗号,引诱匈奴主力来攻。
2. **暗度陈仓**:命大将灌婴率两万精骑,绕道阴山山脉,奇袭匈奴王庭的后方补给线。
3. **掘地为坑**:命工兵在马蹄洼的沙地下,挖掘了无数深坑,坑内布满削尖的木桩,再以浮土和草席覆盖。
4. **以武慑敌**: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韩信和姜小伍,这两个曾经的“超人”,将亲自上演一出好戏。
数日后,匈奴单于果然亲率二十万主力,兵临雁门关。看到关上“老弱病残”的守军,单于哈哈大笑,下令全军突击,一战而定。
当匈奴铁骑如潮水般涌入马蹄洼时,悲剧发生了。
前方的战马纷纷踏破伪装,坠入深坑,人仰马翻。后方的骑兵躲闪不及,相互冲撞,阵型大乱。
就在此时,韩信单人匹马,手持长枪,出现在洼地的高坡上。他虽无“兵主”武魂,但那份千军万马中磨砺出的杀气与气势,却比以往更加凝实。
“匈奴单于,韩信在此,敢来一战!”
他的声音,通过内力,清晰地传遍整个战场。
单于大怒,亲率卫队冲向高坡。就在此时,另一道身影从旁杀出,正是姜小伍。他没有武器,只是徒手,但他的身法却如鬼魅,每一次闪避都恰到好处,每一次出手都点在匈奴骑士的关节要害之上。
他用的,是融合了史莱克七怪技巧、侠岚身法和不良人刺杀术的百家之长。他不像在战斗,更像在舞蹈,但每一个与他交手的匈奴骑士,都在下一秒无声落马。
“兵仙”韩信,主将对决,威势无匹。
“国师”姜小伍,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这一幕,彻底震撼了所有匈奴人。在他们眼中,这两人简直就是天神下凡,凡人根本无法匹敌。
单于心胆俱裂,拨马便逃。匈奴军心,瞬间崩溃。
---
### **第四章:大破匈奴,铸我长城**
匈奴大败,向南溃逃。韩信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汉军四面合围,斩敌十万,俘虏无数。
与此同时,灌婴奇袭成功,一把火烧了匈奴王庭的粮草大营。单于逃回王庭,看到的是一片火海和绝望。
此战,韩信以伤亡不足五千的代价,取得了对匈奴的决定性胜利。他一战打出了汉军数十年的威风,打出了边境长久的和平。
班师回朝之日,刘邦亲自出城百里相迎,拉着韩信和姜小伍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有二卿在,朕何愁天下不定!”
韩信被封为“北境战神”,姜小伍则被尊为“护国圣师”。
经此一役,韩信的“兵仙”之名,彻底超越了时代,成为了千古第一军事家的代名词。而姜小伍,也以“谋定天下,武可慑敌”的全能形象,被载入史册。
他们没有再依靠任何超自然力量,而是凭借自己的头脑、勇气和双手,守护了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
回到临淄,姜小伍看着王宫中那九道等待他的身影,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他曾窥探命运,也曾逆天改命,但最终,他发现,最好的命运,就是与心爱之人,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盛世繁华。
而远在长安的刘邦,则在史书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吾得韩信,如虎添翼;吾得姜小伍,如鱼得水。有此二人,汉室可兴,天下可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