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帝国的基石
纽约旗舰店的成功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层层扩散至全球。但林砚比任何人都清楚,外在的声浪再浩大,若没有内在坚实的结构支撑,帝国的高楼终将倾覆。在拒绝了所有资本橄榄枝后,她要做一件远比融资更重要的事——将帝国的基石,牢牢夯实在与团队共享的价值与未来之上。
“非遗纪元”全球总部顶层的会议室,此刻静得能听见中央空调轻微的送风声。椭圆形的胡桃木会议桌旁,坐着林砚、周锐、徐薇、沈砚心,以及另外五位从初创期就跟随公司的核心骨干。气氛不同于往常任何一次业务讨论,带着一种庄重的、几乎能触摸到的期待。
林砚面前没有堆叠的报表,只放着一份深蓝色封面的文件。她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这些面孔上刻着过去几年共同经历的风霜与荣光。
“今天请大家来,不是讨论业务,也不是解决危机。”林砚开口,声音平静却自带力量,“是想和大家一起,为我们的‘帝国’,打下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块基石。”
她将那份蓝色文件推到桌子中央。“这是我初步拟定的核心团队股权激励方案。”
一瞬间,会议室内连呼吸声都轻了。股权激励——这个词在无数创业公司上演过造富神话,也引发过无数纷争。在“非遗纪元”估值飙升,且明确拒绝外部资本的当下,这份文件的重量,不言而喻。
周锐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他素来冷静的眼底闪过一丝震惊。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份礼物的价值,也更明白林砚做出这个决定,意味着让渡出怎样比例的个人利益和控制权。
徐薇微微睁大了眼睛,修长的手指下意识地交握。她见过巴黎、米兰顶级奢侈品家族如何通过股权捆绑维系设计灵魂与商业运营,但她从未想过,在林砚这里,这种绑定会以如此慷慨的方式出现。
沈砚心则显得有些茫然,他对于股权的商业价值概念并不清晰,但他读懂了林砚眼神里的郑重与托付。
“林总,这……”负责线上业务、从实习生一路成长起来的副总裁赵启明,声音有些发紧。
林砚微微抬手,打断了他可能出口的推辞或感谢。“启明,还有在座的每一位,请先听我说完。”
她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片已然成为城市新地标的高新区。窗外阳光炽烈,将大楼拉长的影子投在崭新的街道上。
“还记得在云南,李阿婆那间光线昏暗的工作室吗?”林砚的声音带着回忆的温度,“我们几个人,挤在那里,用一台旧笔记本电脑敲出第一份商业计划书。那时候,我们想的不是上市,不是估值,甚至不是能赚多少钱。我们想的,是怎么让李阿婆的围巾,能卖出一条本该属于它的价格。”
她的背影纤细,却仿佛能撑起窗外整片天空。
“后来,我们有了‘国民课堂’,有了‘非遗联盟’,有了‘天工集’,现在,我们有了纽约,有了米兰,有了UNESco的合作……我们搭建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与文化结合体。很多人说这是‘帝国’,我偶尔也会用这个词,因为它形象。但在我心里,‘非遗纪元’从来不是我的帝国。”
她转过身,目光如炬,清晰地落在每个人脸上。
“它是我们所有人的孩子。是周锐你,带着地推团队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去啃,磨破了嘴皮子,才让非遗课堂在十座城市同时开花;是徐薇你,在巴黎秀前样品出问题时,连续七十二小时不眠不休,带着团队重新赶制,用咖啡和意志力扛过了至暗时刻;是砚心,你守住了我们文化的底线,每一次当商业的触角可能伤及技艺灵魂时,都是你站出来,让我们没有在高速扩张中迷失方向;是启明,还有技术团队,在无数个深夜里敲打代码,才让‘非遗商城’从概念变成流畅的现实……”
她一个个点过去,细数着并不久远却恍如隔日的往事。
“没有你们,林砚一个人,什么也做不成。所谓的‘帝国’,不过是沙滩上的城堡,潮水一来,就会垮掉。”
会议室内安静无声,有人微微红了眼眶。创业维艰,那些共同熬过的夜、流过的汗、受过的质疑,在此刻被一一提起,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化为了铸就彼此信任的熔岩。
“所以,这份股权激励,不是奖励,不是施舍。”林砚走回桌边,手指轻轻点在那份蓝色文件上,“它是理所应当的归属。是我们共同创造的价值的具象化。我希望,从今天起,‘非遗纪元’在法律意义上,也真正成为我们共同的事业。我们的命运,应该通过最坚实的方式,绑定在一起。”
她翻开文件,里面是清晰明了的条款。林砚个人拿出一个非常可观的股份比例,设立了股权激励池。分配方案综合考虑了加入时间、职位贡献、不可替代性等多个维度,既体现了公平,也兼顾了激励。
周锐看着那份写着自己名字的文件细则,那上面的数字代表的财富,足以让他的家庭实现彻底的财务自由。但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数字,他看到的是一种极致的信任,一种将他这个曾经的“效率至上”主义者,完全视为共同体一员的接纳。他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情绪压下去,只沉声说了一句:“明白了。”
徐薇用她鉴赏高定珠宝般的目光,细细审视着条款。以她的阅历,自然能看出这份方案的诚意与周全。它超越了她在西方商业世界见识过的许多顶尖公司的激励计划,因为它带着一种东方式的、“家人”般的温度。她抬起头,看向林砚,唇角扬起一抹真心的、毫无保留的笑意:“我很喜欢这份‘契约’,它比任何合同都更美。”
沈砚心在赵启明的低声解释下,终于大致明白了自己名下那些股份的意义。他沉默良久,才看向林砚,眼神复杂:“林砚,我……我不太懂这些。但我相信你。你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我们,是信我们。我沈砚心,绝不会辜负这份信任。”他守护技艺,而林砚,在用另一种方式,守护他们这个由技艺凝聚起来的“家”。
林砚看着他们,心中一块巨石落地。她不怕分享,她只怕团队无法理解这份分享背后的深意。现在看来,她的伙伴们,懂。
“这只是第一步。”林砚继续说道,“接下来,人力资源部会牵头,制定覆盖更多核心员工的期权激励计划。我们要让每一个为‘非遗纪元’挥洒过热血的人,都能分享到帝国成长的红利。”
这不是收买人心,这是构建一个真正可持续、能抗风浪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当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紧密相连时,爆发出的能量将是无穷的。
会议在一种深沉而激动的心情中结束。众人离去时,脚步都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坚定。
林砚独自留在会议室,拨通了李阿婆的视频电话。屏幕那头,阿婆的精神很好,背景是她孙女主持的、明亮整洁的新扎染工坊。
“阿婆,跟您说个事……”林砚用通俗的语言,将股权激励的事情简单告诉了老人,并说明即使她已退休,公司也为其保留了一份特殊的“传承人顾问股”,以感念她作为一切起点的基石。
李阿婆在电话那头听着,布满皱纹的脸上先是困惑,然后慢慢舒展开来,最后,她咧开没了几颗牙的嘴,笑得像个孩子:“姑娘,你说的这些股份啥的,阿婆不懂。但阿婆知道,你是好孩子,心里装着大家。这就够了!咱们这摊子事儿,有你领着,散不了!”
挂断电话,林砚走到窗边,夕阳正将天空染成壮丽的橘红色。她想起在云南客栈那个不眠之夜,她在计划书上写下的第一句话:“让匠心被看见,让传承有价值。”
如今,匠心已被世界看见。而价值,她正努力让其滋养每一个为之付出的人。
这份股权激励,是她对初心最有力的回应,也是她为“非遗帝国”浇筑的,最坚不可摧的基石。帝国的疆域会不断扩大,风浪会持续袭来,但只要基石稳固,内核凝聚,她便无所畏惧。
第176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