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东站,人流依旧。只是这一次,周锐和他带领的杭州先遣部队成员的脸上,不再是初来时的审慎与紧绷,而是带着洗练后的从容和几分藏不住的疲惫与得意。他们拖着略微沉重的行李箱,里面除了个人物品,更多的是装满合同副本、市场数据、用户反馈和本地媒体剪报的文件袋——这些,是他们征战江南两个多月的战利品。
列车飞驰,窗外的江南水乡逐渐被起伏的丘陵取代。周锐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但脑海中却不自觉地回放着这两个多月的点点滴滴:从初次拜访政府部门的小心翼翼,到遭遇场地危机时的背水一战;从张清远师傅最初的冷若冰霜,到招商会上她那句“没那么孤单了”带来的震动;从线上预热时的忐忑,到开课当日展厅内那令人心安的专注与赞叹……这一切,最终都汇聚成了后台那份份亮眼的数据报告和林砚那句“辛苦了”带来的巨大满足感。
他睁开眼,看了看周围或小憩、或低声交谈、或同样望着窗外沉思的团队成员。孙磊似乎黑了些,吴薇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沉稳,陈芳则还在笔记本电脑上敲打着什么,大概是最后的总结报告。这支临时组建、在高压下快速磨合的团队,已然有了铁血之师的雏形。一种“我们做到了”的默契,在无声中流淌。
当列车缓缓驶入云南站台,周锐深吸了一口熟悉的、带着高原气息的空气,仿佛要将这两个月的征尘彻底涤荡。他整理了一下衣领,率先走下列车。
出站口,意料之中又略带惊喜地,他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林砚亲自来了,没有兴师动众,只带着赵小满和总部的两位核心行政。她穿着一身利落的米白色套装,站在那里,嘴角噙着温和而赞许的笑意,目光逐一扫过凯旋的将士们。
“欢迎回家!”林砚走上前,没有过多的寒暄,与周锐用力地握了握手,然后又与吴薇、孙磊等每一位团队成员依次击掌或轻轻拥抱,“辛苦了,各位!你们在杭州打了一场极其漂亮的胜仗!”
这简单的举动和话语,瞬间消解了所有人长途跋涉的疲惫。吴薇的眼眶甚至有些微微发热,这两个月的压力、委屈和最终的成功,在这一刻似乎都得到了最高级别的认可。
公司前台,早已布置好了简单的欢迎仪式。一条红色的欢迎横幅,几束带着露水的鲜花,以及行政同事准备好的、印着“欢迎杭州英雄凯旋”字样的定制蛋糕和精美茶歇。虽然不是盛大的庆功宴,但每一个细节都透着用心和温暖。
“今天不谈工作,只接风洗尘。”林砚笑着宣布,“晚上,我在‘云味斋’订了包间,给大家庆功!”
“云味斋”是本地一家颇有格调的云南菜馆,林砚特意选在这里,既有家乡的味道,环境又足够私密和雅致。包间里,充满了松木和菌菇的香气。没有了办公室的正式,气氛变得轻松而热烈。
周锐自然是众人敬酒的焦点。他端着酒杯,难得地卸下了平日里的锋利,语气带着真诚的感慨:“这一趟,不容易。但最让我骄傲的,不是我们搞定了多大的场地,签下了多牛的大师,而是我们这支团队,顶住了压力,没掉链子!尤其是最后场地危机那几天,我看到每个人眼睛里都有火,那是不服输、一定要干成的火!这比什么都珍贵!来,我敬大家,敬我们杭州团队的每一位兄弟姐妹!”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引来一片掌声和欢呼。
沈砚心也端起了酒杯,他不太擅长这种场合,但话语同样恳切:“我敬大家。在杭州,我看到了商业的力量,如何以一种尊重和专业的方式,为古老的文化打开新的局面。周锐和运营团队的同事们,你们把我们认为‘虚’的文化理念,扎实地落在了地上,变成了用户可以感知的温度和体验。谢谢你们!”
林砚看着眼前这群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面孔,听着他们互相打趣、分享杭州的趣闻轶事,心中充盈着一种踏实的感觉。她站起身,举杯:
“这一杯,敬所有为了‘非遗纪元’梦想而拼搏的人。杭州的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高起点。它证明了我们这群人,有能力把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未来,还有更多的城市等待我们去唤醒,更多的技艺等待我们去守护。路还长,但我们,已经在路上了!干杯!”
“干杯!”
杯觥交错,欢声笑语。庆功宴成了最好的黏合剂,将远征军与后方总部的心,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席间,周锐和林砚低声交流着对几个潜在投资机构的初步看法,沈砚心和赵小满讨论着成都非遗资源的初步调研方向,吴薇、孙磊则和总部的同事兴奋地分享着杭州用户那些让人感动或啼笑皆非的反馈。
这一刻,胜利的喜悦是真实的,对未来的憧憬也是炽热的。
回家的征程,带回来的不仅是捷报,更是一支经过战火淬炼、信心百倍的团队,和一个愈发清晰和宏大的未来。
第74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