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款样品带来的震撼与喜悦,如同强心剂,让“天工集”项目组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然而,这份激荡的情绪尚未平复,一个冰冷而现实的问题,便随着财务部门提交的初步成本核算报告,摆在了项目组的面前,如同一盆夹杂着冰碴的冷水,考验着每个人的神经。
报告是由周锐亲自带到“天工集”项目工作室的。他脸上的表情复杂,混合着对样品成功的认可,以及对那串数字本能的审慎与忧虑。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将报告递给了林砚。
“林总,这是根据目前所有投入核算出的,‘山涧灵鹊’系列单件产品的预估成本。”周锐的声音尽量保持平稳,但眉宇间的凝重却挥之不去,“你们先看看。”
林砚接过那份薄薄却重若千钧的报告,沈砚心、徐薇、苏茜也围拢过来。目光落在最终的那个数字上时,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工作室内的空气还是瞬间凝滞了一下。
那是一个远超常规高端手袋的成本数字,甚至逼近了一些顶级奢侈品牌的特殊定制款。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苏茜下意识地攥紧了手指,沈砚心的眉头深深锁起,徐薇则快速心算着可能的加价率和市场对标。周锐看着众人的反应,深吸一口气,打破了沉寂:
“这个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他走到白板前,写下关键点,“第一,也是占比最大的,是缂丝核心部件的成本。陈师傅的创作费用、顶级桑蚕丝线的材料费,以及那无法用简单工时衡量的、长达两个多月的极致人工投入。这部分,几乎无法压缩。”
“第二,是为了匹配缂丝品质而选用的其他材料成本。我们用的是意大利一家百年工坊提供的最顶级的纳帕皮革和金属配件,内衬是定制的真丝缎面,所有辅料的采购价都极其高昂。”
“第三,是后期的精细手工制作与组装成本。为了完美呈现缂丝与皮革的结合,我们聘请的是有二十年以上经验的老师傅进行纯手工制作,工时漫长,良品率控制严格。”
周锐放下笔,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林砚脸上,语气沉重:“按照通行的奢侈品定价逻辑,基于这个成本,我们单件产品的定价,至少要定在五万元人民币以上,才能保证一个相对健康的利润空间,并覆盖后续的营销、渠道和运营费用。”
“五万?!”尽管有准备,苏茜还是忍不住低呼出声。这个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国内绝大多数设计师品牌甚至一些国际一线品牌的常规手袋价格区间。
沈砚心沉声道:“成本核算没有问题。陈师傅的技艺、这些顶级材料的价值,本身就值得这个价。但问题是,市场能接受吗?一个全新的、毫无国际市场认知度的品牌,首款产品就定出如此高的价位……”
徐薇接话,她的思维更偏向市场端:“从国际市场看,这个价格对标的是爱马仕的某些特殊皮具或者香奈儿的收藏级手工艺系列。但那些品牌拥有百年积累的品牌价值和庞大的忠实客户群。我们‘天工集’初出茅庐,没有任何历史背书,仅凭‘非遗’和‘缂丝’的概念,能否支撑消费者付出如此高的溢价,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周锐点头赞同:“这正是我最担心的地方。定价过高,很可能导致有价无市,不仅巴黎之行可能沦为一场昂贵的自嗨,更会严重影响我们后续的融资和市场信心。是不是……考虑适当降低一些材料的标准,或者……”他没把话说完,但意思很明显,是否能在不触及缂丝核心的前提下,从其他方面控制一下成本。
“不行。”林砚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否定了这个提议,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她站起身,走到工作台旁,那里正静静陈列着那款让人过目不忘的半月包。她的指尖再次轻轻拂过那流光溢彩的缂丝画面。
“我们为什么要做‘天工集’?”她转过身,面向团队,目光清亮而锐利,仿佛能驱散一切迷雾,“不是为了在已有的奢侈品格局里分一杯羹,用稍微好一点的材质和设计去竞争。我们是要去重新定义价值,去树立一个东方的、非遗的奢侈品标准!”
她拿起那份成本报告,语气沉静却充满力量:“这上面的每一个数字,都不是成本,而是价值的锚点。是陈师傅数十载寒暑不辍的匠心,是顶级丝线与皮料本身承载的自然馈赠,是手工艺人一丝不苟的专注时间。这些,是任何工业快消品都无法替代的、真实的、厚重的价值。”
她看向周锐:“周锐,你的担忧我明白。但如果我们自己都对这份价值没有信心,都不敢为它标定一个匹配的价格,我们又凭什么去说服巴黎、说服世界的精英阶层来认可它?”
她又看向徐薇和苏茜:“徐薇,你之前说过,我们要讲述的是‘时间价值’的故事。那么,这个定价,就是我们故事最有力的论据之一。苏茜,我们的设计,不是为了讨好某个市场,而是为了承载这份价值,让它以最完美的形态呈现。”
最后,她的目光定格在沈砚心身上:“沈老师,您一生与这些技艺打交道,您最清楚,这些东西,本该就值这个价,甚至更高。只是过去,我们缺乏将它呈现给世界、并理直气壮为其定价的通道和平台。”
林砚深吸一口气,做出了最终的决定,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就定五万。不,不是五万起,而是‘山涧灵鹊’系列,每一款,根据缂丝画面的复杂程度和皮具工艺的细微差异,最终定价就在五万到八万这个区间。”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心头一震。
“我们要传递的信息很清楚,”林砚继续阐述她的逻辑,“‘天工集’出售的,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业产品,而是限量版的、可佩戴的收藏级艺术品。它的价值,在于其背后无法复制的技艺、时间和文化底蕴。我们要寻找的客户,也不是普通的奢侈品消费者,而是那些真正懂得欣赏手工艺价值、追求独特文化体验、具有前瞻性审美和投资眼光的收藏家与品位人士。”
她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这一步,我们必须迈出去。哪怕初期无人问津,我们也必须把这个标杆立起来。这关乎我们整个项目的灵魂和未来。价格,本身就是品牌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现在退缩了,那么‘天工集’从诞生之初,就矮了一头。”
林砚的信念,如同一块投入湖心的巨石,激起的涟漪逐渐平复后,留下的是被清晰廓清的湖底。她不是在盲目冒险,而是在进行一场深思熟虑的价值博弈。她要将“天工集”锚定在奢侈品金字塔的顶端区域,从一开始就杜绝任何可能将其拉入普通高端品牌混战的可能性。
周锐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认,林砚的眼光和魄力,再一次超越了他基于常规商业模型的考量。这确实是一场豪赌,但赌注,是“天工集”乃至整个“非遗纪元”未来的品牌天花板。
沈砚心缓缓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徐薇开始快速重新调整她的传播策略,思考如何将这个“价值锚点”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高端叙事。苏茜则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同时也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
价值的锚点,已被林砚以惊人的勇气,牢牢钉在了五万之上。接下来,就是如何让这个世界,看见并认同这个锚点所标记的、那片属于东方手工艺的璀璨星空。
第242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