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火星前线的钢铁与鲜血进行着残酷消耗的同时,另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情报与心理战——也悄然取得了突破。从那些被俘获的、在严酷审讯,包括修士的搜魂术与科技测谎仪的交叉运用下精神防线崩溃的帝国军官口中,从那些冒险穿越封锁线、来自自由联盟或中立星域的零星情报碎片里,一个与帝国对外宣传的“铁板一块”、“万众一心”截然不同的画面,开始在地球联盟最高情报局的绝密档案中逐渐拼凑起来。原来,格伦塔这个看似不可战胜的庞然大物,其辽阔疆域的内部,早已暗流涌动,布满了干柴,只差一颗火星。
格伦塔帝国的崛起史,就是一部赤裸裸的征服与奴役史。在其横跨数百光年的疆域内,存在着大量被武力征服、失去独立地位的种族和文明。它们并非心甘情愿地融入帝国,而是在高压统治下,默默地积蓄着仇恨。
克里克族是以工程技术见长的类人种族,其母星被誉为“帝国的兵工厂”。从俘获的一名克里克族裔技术军官口中,联盟得知,在帝国严密的监控下,克里克抵抗组织“自由锻炉”从未停止活动。他们秘密记录帝国战舰的设计缺陷,在生产的零件上埋下极其隐蔽的、可能在关键时刻失效的“逻辑炸弹”,甚至利用职务之便,偷偷将一些非核心的、但对地球联盟极具价值的技术图纸,通过极其隐秘的渠道向外传递。“我们每天都在为仇人铸造杀戮我们同胞的武器,”这名军官在崩溃后痛哭流涕,“但我们从未忘记,我们是克里克人!我们等待着一个机会,一个能让帝国这座熔炉从内部爆炸的机会!”
由一位擅长与植物沟通的元婴修士,从帝国一艘战舰上装饰性的“战利品”——一棵艾瑟尔世界树枯萎的枝条中意外读取到来自一个被帝国生态灭绝的植物形态文明“艾瑟尔”的残存意识碎片揭示,艾瑟尔人虽然肉体被大规模毁灭,但其独特的“孢子意识网络”并未完全消亡。这些微小的孢子漂浮在帝国境内的某些星球大气中,如同无形的监听网络,被动地记录着帝国的运输路线、兵力调动,并以一种极其缓慢的方式,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未被发现的艾瑟尔幸存者,或者……任何对帝国怀有敌意的势力。它们的存在,如同宇宙中的幽灵,无声地见证着帝国的罪恶。
综合多方情报,联盟分析师发现,在帝国一些重要的资源星和奴隶矿场,小规模的暴动和破坏活动存在着一个模糊的“周期律”。每当帝国在前线遭遇较大挫折,或者从某个区域抽调大量驻防军队时,后方的骚乱频率就会明显上升。这并非巧合,而是说明这些被压迫者并非麻木不仁,他们一直在暗中观察,寻找着帝国力量投射的薄弱环节,并敢于在机会出现时,用生命去换取一丝喘息或报复的快意。
即便是格伦塔帝国的核心族群内部,也并非毫无芥蒂。
从一名被俘的、出身帝国二线贵族家庭的舰长口中得知,帝国军方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把持最高权力的、以“灭世者”平台设计师马库斯公爵为首的“巨舰大炮派”,与推崇高速突击、灵巧作战的“机动突袭派”之间,存在着激烈的资源争夺和理念冲突。火星战役的僵持不下,已经让“机动突袭派”找到了攻讦的理由,指责“巨舰大炮派”浪费资源,战术呆板。这种内斗,无疑会影响到帝国战略决策的效率和各舰队之间的协同。
帝国疆域辽阔,许多边远星域的总督,实际上拥有极大的自治权。一些精明而谨慎的总督,目睹了地球联盟的顽强抵抗,以及帝国主力被长期牵制在太阳系方向,开始暗自盘算。他们一方面应付着中央的征调命令,另一方面则悄悄扩编自己的私人卫队,加固领地防御,甚至可能与某些“自由联盟”的间谍进行着不可告人的接触,为自己谋划着一条可能的退路。帝国的中央权威,在漫长的战线和僵持的战争中,正受到无形的侵蚀。
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统治,但也埋下了不满的种子。底层士兵和民众承受着战争的巨大代价,而顶级贵族和大军火商却大发战争财。这种不公,在帝国宣传机器还能有效运转时被压制着,但一旦帝国显露出疲态,其内部积累的矛盾很可能迅速爆发。
这些看似零碎、未经完全证实的“传闻”,对于正处于战略防御阶段的地球联盟而言,其价值不亚于一支生力军。
当这些情报在经过处理后,有选择地向联盟高层和前线核心指挥官传达时,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它让所有人明白,他们所面对的,并非一个完美无缺、不可战胜的神话,而是一个外强中干、内部矛盾重重的腐朽帝国!这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李肃领导的情报分析团队,立刻从这些信息中嗅到了巨大的战略机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至少是可以利用的力量。”他们开始着手制定一项代号为“燎原”的长期战略计划。该计划旨在:
利用“玄奘号”建立的与自由联盟及星灵共同体的渠道,尝试向帝国境内的被压迫种族和不满势力,传递地球联盟的存在、战绩以及反抗帝国暴政的决心。秘密输送一些轻武器、破坏技术和小型通讯设备,煽动更大规模的抵抗。
通过截获的帝国通讯频道,或者利用特殊法器向帝国控制区进行广播,揭露帝国高层的腐败、前线的惨重损失以及被压迫种族的悲惨遭遇,旨在瓦解帝国军队的士气,激化其内部矛盾。
在众多的反抗势力中,寻找最具潜力、最关键的“支点”进行重点扶持。例如,拥有技术能力的克里克族“自由锻炉”,如果能得到联盟的精准援助,或许能在未来给帝国的军工生产带来致命一击。
王也在听取关于“燎原”计划的汇报后,只给予了简短的批示:“顺势而为,静待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