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县的晨雾带着泥土的温润气息,缠绕在太清宫的朱红宫墙上,将这座老子出生地的古观衬得愈发古朴。与白马寺的佛香缭绕不同,太清宫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竹简墨香与灵草清气,宫门前的 “先天太后之赞” 碑刻历经千年风雨,字迹虽已斑驳,“混沌初分,玄牝立根” 的篆文却仍透着穿透时光的道韵;宫道旁的古柏需五人合抱,虬枝上挂着道家符箓,符箓泛着柔和的青光,与晨雾交织成朦胧的道境。
“这地方的道韵好浓,比清虚道长的拂尘灵气还纯。” 善财龙女牵着孙浩天的手,龙角的七彩灵光刻意收敛,只在指尖泛着淡淡的青光,与宫道上的符箓灵光相互呼应,腹中龙胎轻轻蠕动,似在回应这天地间的自然道韵,“你看那古柏,树干上的纹路像极了《道德经》里的‘道生一’图谱。”
孙浩天身着月白道袍,腰间挂着混沌开天斧所化的玉佩,斧形纹路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他运转地仙修为,能清晰感应到太清宫的每一寸土地都与天地法则相连,宫墙的走向、古柏的排列、溪流的蜿蜒,都暗合 “道法自然” 的韵律:“不愧是道家始祖的出生地,连石头都透着智慧。” 他看向宫深处的三清殿,那里的道韵最浓郁,显然老子就在殿中。
穿过 “太初门”,三清殿的鎏金屋顶在晨雾中露出一角,殿门前的青铜香炉袅袅升起青烟,青烟并非直上,而是顺着道韵流转,形成螺旋状的气旋。两名身着青色道袍的道士正在殿外洒扫,见孙浩天二人走来,停下手中的活计,拱手行礼:“二位施主,师父已在殿内等候。”
孙浩天心中一动 , 看来老子早已算到他会来。他与善财走进三清殿,殿内供奉着三清塑像,元始天尊手持混元珠,灵宝天尊怀抱玉如意,道德天尊(老子化身)闭目养神,塑像周身泛着淡淡的白光,与殿外的道韵融为一体。而塑像前的蒲团上,一位白发白须的老者正盘膝而坐,身着灰色道袍,袍角绣着阴阳鱼图案,膝头放着一卷竹简,正是老子。
“晚辈孙浩天,拜见老子前辈!” 孙浩天快步上前,郑重叩首,善财也跟着行礼,眼中满是敬畏。
老子缓缓睁开眼,眼中没有丝毫波澜,却仿佛能看透天地万物,声音如清泉流淌,温和却蕴含深意:“免礼。你渡劫升仙,炼就混沌开天斧,却因‘力强而道浅’,故而心有困惑,前来问道,对吗?”
孙浩天心中一惊, 老子竟一眼看穿了他的心事。他起身坐在老子对面的蒲团上,坦诚道:“前辈慧眼如炬。晚辈虽晋级地仙,手握至宝,却总觉得战斗时灵力消耗过大,对付归墟分身时,若不是将士们相助,险些落败。晚辈想请教《道德经》真意,如何才能让力量与道韵契合。”
老子微微一笑,拿起膝头的竹简,正是《道德经》,他指尖划过竹简:“《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你看殿外的溪流。” 他抬手一挥,殿门自动打开,宫外的溪流映入眼帘 —— 溪水顺着地势蜿蜒,遇石则绕,遇洼则蓄,遇坎则流,既不与山石争锋,又能滋养两岸的灵草,最终汇入远处的河流,奔流入海。
“水看似柔弱,却能穿石、润田、载舟,这便是‘不争而善胜’。” 老子的声音与溪流声交织,“你之前对抗归墟,一味硬拼,如同以石击水,虽能溅起浪花,却消耗自身;若能如水流般顺势而为,借天地之力、借敌人之力,便能以最小消耗发挥最大威力,这便是‘道法自然’。”
孙浩天皱眉沉思,想起与归墟分身激战的场景 —— 当时他硬抗浊气巨手,虽击退敌人却灵力透支;若是当时借八景宫灯的灵光引导浊气,再以混沌开天斧劈裂,或许能更轻松取胜。“前辈是说,‘道法自然’并非消极无为,而是顺应规律,借力打力?”
“然也。” 老子抚须点头,眼中闪过赞许,“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万物皆有其规律。归墟浊气虽阴邪,却也遵循‘物极必反’的道韵,浊气越盛,越易被纯净之力反噬;你的混沌圣体与开天之力同源,本就契合天地法则,只需顺应法则运转灵力,便能事半功倍。”
善财忍不住开口,龙角的灵光与溪流共鸣:“前辈,龙族掌控水灵,我能感觉到水流的道韵与龙气很像,都是‘顺势而变’。是不是说,我的龙气也能借天地之力,对抗归墟的水浊之气?”
“龙为水灵之精,最懂水之大道。” 老子看向善财,眼中闪过柔和,“你腹中胎儿身负混沌与龙族双重气运,日后若能悟透‘上善若水’,定能成为净化水浊之气的关键。”
孙浩天站起身,走到殿外的溪流旁,伸手触碰溪水 , 一股清凉的道韵顺着指尖涌入体内,与丹田中的仙元、混沌开天斧的力量相互共鸣。他运转玄都妙法,尝试顺着溪流的道韵引导混沌之力,突然发现混沌气的运转速度快了数倍,且能轻易吸收周围的天地灵气,之前战斗后的灵力滞涩感彻底消失。
“我明白了!” 孙浩天眼中闪过灵光,豁然开朗,“之前我总想着强行掌控力量,反而违背了道韵;现在顺应法则,力量就像溪流一样自然流转,还能借力天地灵气!” 他运转混沌气,对着岸边的巨石轻轻一推 —— 巨石没有被推开,反而被混沌气引导的道韵 “托” 起,缓缓移到一旁,全程几乎没消耗多少灵力。
“这便是‘以柔克刚,顺势而为’。” 老子走到他身边,将手中的竹简递给孙浩天,“这是贫道注解的《道德经》,上面记载了贫道对‘道法自然’的感悟,你若能悟透,不仅能窥大道之门,还能让混沌开天斧的‘镇压气运’之力更上一层楼。”
孙浩天接过竹简,指尖刚触碰到竹简,一股精纯的道韵便涌入体内,与混沌开天斧的力量产生奇妙融合,斧形玉佩泛起淡淡的青光,仿佛与天地法则建立了更深的联系。“多谢前辈指点!晚辈定当好好研读,不负前辈所望。”
老子笑着摇头:“道在心中,亦在万物中。你心怀守护之心,本就与‘道’相合,只需保持本心,顺势而为,定能战胜归墟。” 他看向宫门外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深意,“离此不远的龙虎山,张陵道友正在等你,他手中有‘正一盟威符箓’的秘要,能助你加固中原防线。”
孙浩天心中一喜 —— 张陵是道教正一派的始祖,其符箓之术能驱邪镇煞,正是对抗归墟浊气的利器。“多谢前辈告知!晚辈这就前往龙虎山拜见张陵道友。”
善财也对着老子深深鞠躬:“多谢前辈指点,晚辈也学到了很多。”
老子挥挥手,转身返回三清殿,声音从殿内传来:“归墟之主虽强,却逆道而行,天道不佑;你们顺道而为,守护苍生,定能成功。切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孙浩天与善财走出太清宫,晨雾已散,阳光洒在 “先天太后之赞” 碑上,篆文泛着金光。孙浩天握紧手中的《道德经》注本,感受着体内自然流转的混沌气,以及混沌开天斧与天地法则的共鸣,心中满是通透 —— 之前的困惑烟消云散,对抗归墟的信心更加坚定。
“孙大哥,现在你是不是觉得力量用起来更顺手了?” 善财笑着问道,龙角的灵光与溪流的道韵交织,“刚才你移石头的样子,比之前硬搬轻松多了。”
“那可不,” 孙浩天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以后对付归墟小兵,不用再费劲挥棒了,借点天地灵气就能把他们掀飞,省下来的力气还能给你烤灵果。”
两人相视一笑,朝着龙虎山的方向走去。太清宫的道韵在身后渐渐远去,《道德经》的 “上善若水” 在心中回荡,此刻,悟透 “道法自然” 的他,已不再执着于力量的强弱,而是懂得了顺应规律、借力而为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