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陆联邦,山城航空工业专科学校,风洞实验室。2989年,初春。
如果说,付华飞刚才那手“一指禅”般稳定传感器的操作,带给众人的是一种近乎“见鬼”的、无法理解的震惊。那么,他随后那番关于“误差来源”的、条理清晰、数据精准的分析,则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瞬间剖开了众人心中那层名为“常识”的坚冰,让他们在震惊之余,又不得不产生一丝发自内心的、动摇的信服。
频率、振幅、来源……这些词,从任何一个同学,甚至从赵建军的口中说出来,都不足为奇。但从付华飞——这个上学期还因为看不懂数据、无法分析误差而被挂科的“差生”口中说出来,而且说得如此精准,如此笃定,就带来了一种极其诡异、极其强烈的违和感与冲击力。
他……是怎么知道的?
在没有任何精密仪器辅助分析的情况下,他凭什么,能将那片混乱的噪音,如此精确地,解构成了三种不同的“声源”?
难道,是猜的?
这个念头,在很多人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但他们很快就否定了。因为,那种笃定,那种自信,那种如同在陈述一个客观真理般的、不容置喙的语气,绝不是“猜”出来的。
那是一种,在彻底洞悉了事物本质之后,才会拥有的、真正的“掌控感”。
实验室里,依旧是一片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像探照灯一样,聚焦在付华飞身上,仿佛想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而更多的目光,则汇聚到了林教授的脸上,等待着这位实验室里唯一的、绝对的权威,做出最终的“判决”。
林教授没有说话。他那双隐藏在厚厚镜片后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付华飞,眼神中,闪烁着一种极其复杂的光芒。有震惊,有怀疑,有不解,但更多的,是一种属于学者的、在面对未知领域时,那种本能的、兴奋的、近乎贪婪的探究欲。
他缓缓地弯下腰,捡起了掉在地上的那根金属教鞭。然后,他走到实验台前,亲自,反复地,验证了付华飞刚才的“神迹”。
他让付华飞,再次将手指,点在传感器上。那道混乱的波形,便再次,奇迹般地,变成了一条完美的直线。
他又让付华飞,将手指,移开。那道直线,便再次,毫不意外地,变回了那片狂乱的“杂草”。
一次,两次,三次。
每一次的结果,都精确得,像用计算机复制粘贴出来的一样,没有任何的偏差。
林教授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他研究了一辈子的流体力学和传感器技术,他自认为,自己对这个领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但今天,眼前这个少年,所展现出的、这种完全超越了他认知体系的、近乎“唯心”的手段,却将他一生建立起来的、坚固的科学大厦,给硬生生地,敲出了一道裂缝。
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但他知道,这绝不是“玄学”。因为,玄学,是无法被重复验证的。而付华飞的操作,却拥有着磐石般的、无可辩驳的“可复现性”。
而“可复现”,就是科学与玄学之间,那道最根本的、不可逾越的分水岭。
“好……很好……”
良久,林教授才从牙缝里,挤出了这两个字。他的声音,有些干涩,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微的颤抖。他看着付华飞,眼神,彻底变了。
那不再是老师看学生的眼神,而像是一个饥渴的寻宝者,终于在无尽的沙漠中,看到了一座前所未见的、闪耀着奇异光芒的、巨大宝藏的眼神。
“你说,误差的来源,有三种。”林教授没有再去纠结付华飞到底用了什么“妖法”,而是直指核心,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你有什么证据,来证明你的分析,是正确的?”
来了!
付华飞的心中,猛地一跳。他知道,这,才是今天这场“赌局”里,最关键的、决定生死的“赛点”!
稳定传感器,只是开胃菜。证明自己的分析,才是主菜!
他深吸一口气,让自己那因为激动而有些加速的心跳,重新回归平稳。然后,他抬起头,迎向林教授那充满了压迫感的、探究的目光,不卑不亢地说道:“报告教授。证据,就在风洞里。”
“哦?”林教授的眉毛,向上挑了挑。
“我们可以,进行一次‘卡门涡街’的诱发与抑制实验。”付华飞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充满了逻辑的力量,“我请求,使用上学期,那套让我挂科的、完全相同的实验设备和模型——一个直径为50毫米的标准圆柱体。我们将风速,逐步提升到能诱发‘卡门涡街’的、临界的雷诺数。”
“到那时,模型会因为涡旋的周期性脱落,而产生剧烈的横向振动。这股振动,会通过支撑杆,传递到我们脚下的这台压力传感器上。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误差源——结构共振。”
“然后,我会尝试,用我自己的方法,去抑制这种振动。”
“如果,我能成功地,让模型的振动,收敛下来。那么,示波器上的这道波形,就应该会,在去除了‘结构共振’这个最大的干扰项之后,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虽然依旧混乱,但振幅会大幅降低的形态。而那种形态,根据我的推测,就将是‘电磁干扰’与‘气压脉冲’这两种次要误差源,叠加后的、真实的模样。”
“这样,我的分析,是否正确,便可一目了然。”
付华飞的这番话,掷地有声。他没有去解释自己那神乎其技的“手法”,而是用一种最严谨、最科学的、无可辩驳的“控制变量法”,为自己,设计了一场完美的“自证实验”。
他要用科学,来证明“科学”!
整个实验室,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付华飞这番充满了想象力,却又逻辑严密得可怕的实验设计,给彻底镇住了。
尤其是赵建军,他的脸色,已经从惨白,变成了铁青。他引以为傲的,就是他那远超旁人的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但今天,付华飞所展现出的、这种将“实验现象”“误差分析”与“验证方法”完美串联起来的、大师级的、系统性的工程思维,却将他的那点“学霸”的骄傲,给击得粉碎。
他第一次,在这个他一直看不起的“乡镇做题家”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名为“恐惧”的情绪。
林教授看着付华飞,久久没有说话。他的胸膛,在剧烈地起伏着。他看到了,他看到了这个少年眼中,那种与他年轻时,一模一样的、对科学、对真理、那种近乎偏执的、燃烧一切的渴望!
这是一个天才!一个被埋没的、真正的天才!
“准了!”
良久,林教授才从口中,吐出了这两个字。他的眼中,爆发出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璀璨的光芒。
“所有人,立刻按付华飞同学的方案,准备实验!今天,这堂课,没有下课时间!我倒要看看,你,到底能给我带来多大的惊喜!”
一声令下,整个实验室,都如同上了发条的精密机器,瞬间高速运转了起来。
很快,那套让付华飞“魂牵梦绕”的实验设备,便被重新安装进了风洞的试验段。那根直径50毫米、表面光滑的金属圆柱体,被一根细长的、连接着传感器的支撑杆,牢牢地,固定在了试验段的中央。
林教授亲自,走进了主控室,坐在了那台布满了各种仪表和按钮的、巨大的控制台前。而所有的学生,包括付华飞,则被要求,全部退到二楼的、用厚厚的防弹玻璃隔开的观察室里。
“嗡——”
伴随着一阵低沉的、如同巨兽苏醒般的轰鸣,风洞的主风机,开始缓缓地转动。一股强大的气流,被吸入巨大的管道,经过层层的整流和加速,最终,以一种稳定而均匀的姿态,吹向了试验段里的那根金属圆柱体。
控制台前,林教授的表情,无比严肃。他缓缓地,推动着一个红色的、控制风速的推杆。
观察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试验段里的那根圆柱体,以及旁边那台显示着实时数据的、巨大的监视器屏幕。
风速,在一点点地增加。
监视器屏幕上,代表着模型振动幅度的曲线,开始出现微小的、如同水波般的涟漪。
林教授的动作,变得愈发缓慢,愈发谨慎。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
突然!
就在风速表上的指针,跳过一个特定的数值(临界雷诺数)的一瞬间,试验段里的那根金属圆柱体,仿佛突然“活”了过来!
它开始剧烈地、疯狂地,左右摇摆!那摇摆的幅度,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带动着那根细长的支撑杆,都发出了“嗡嗡”的、令人牙酸的悲鸣,仿佛下一秒,就会因为金属疲劳而当场折断!
而监视器屏幕上,那条原本还算平稳的曲线,也瞬间,变成了一条充满了整个屏幕的、巨大的、狂暴的正弦波!
“卡门涡街”!
这个在空气动力学里,既经典、又危险的“幽灵”,如期而至!
观察室里,发出了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呼。许多胆小的女同学,甚至下意识地,捂住了眼睛。
这就是上学期,付华飞所面对的、一模一样的、令人绝望的场景!
然而,这一次,付华飞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慌乱。他的眼神,平静得,像一潭冰封的湖水。
他穿过人群,走到观察室的最前方,将自己的右手,轻轻地,按在了那面厚重的、冰冷的防弹玻璃上。他的目光,穿透玻璃,牢牢地,锁定住了那根正在疯狂振动的支撑杆。
然后,他再次,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定息。”
他的心神,在瞬间,便沉入到了那个绝对专注、绝对宁静的、属于他自己的世界。
这一次,他不再是去“感知”那些噪音。他的全部心神,都化作了一只无形的、最敏锐的“手”,顺着那根振动的支撑杆,一路向上,最终,“触摸”到了那股正在模型后方,疯狂肆虐的、看不见的“涡旋”。
他“看”到了。他清晰地“看”到了,那一个个拥有着短暂生命、充满了毁灭性力量的“小精灵”,是如何,在模型的后方,交替地、周期性地,生成,然后脱落,形成一股强大的、作用在模型上的、横向的交变力。这,就是振动的根源!
而他要做的,就是去“驾驭”它们!
“以意导气,附着于物……翼型重构……涡流管理……”
《九霄御气诀》的心法,在他的脑海中,如流水般,自然地淌过。
一股比上一次,更加精纯、更加凝聚的“气”,从他的丹田升起,顺着他的手臂,无声无息地,涌向了他那只按在玻璃上的、冰冷的右手。
当然,他知道,凭他现在的修为,他不可能,将这股“气”,穿透这面厚厚的防弹玻璃,直接作用到那根支撑杆上。他也没有那么愚蠢。
他要控制的,不是那根杆。
他要控制的,是自己的“手”。
他将自己的左手,缓缓地,抬了起来,伸向了控制台的方向。他的五根手指,在空中,张开,然后,开始做出一些,极其细微、极其轻柔、充满了某种神秘韵律的动作。
他的食指,微微地,向左,拨动了零点一毫米。仿佛在安抚一个哭闹的婴儿。
他的中指,轻轻地,向上,抬起了零点二毫米。仿佛在托起一片即将落下的羽毛。
他的无名指,用一种极其缓慢的、画圆的方式,向右,旋转了零点三度。仿佛在搅动一杯浓稠的蜂蜜。
他的动作,是如此之轻,如此之缓,如此之微,以至于在旁人看来,他就像一个神经质的、对着空气弹钢琴的疯子。
但只有付华飞自己知道,他正在做什么。
他的每一根手指的、每一次微小的动作,都与他“感知”到的、那个涡旋脱落的频率,以及他从《九霄御气诀》中领悟到的“涡流管理”心法,进行着一种,最深层次的、最完美的“同频共振”!
这,就是他与“气动曲线”的、第一次,真正的“对话”!
他不是在用“力”去对抗。他是在用“信息”,去引导。
他用自己那充满了“神识”的、微调的动作,向那股狂暴的、看不见的气流,传递着一个信息:
“安静下来。”
然后,神迹,再次,降临了。
主控室里,林教授的眼睛,猛地,瞪圆了!
他看到,监视器屏幕上,那条原本狂暴地、充满了整个屏幕的、巨大的正弦波,它的振幅,竟然,开始以一种肉眼可见的、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地,收敛!
巨大,变为了普通。
狂暴,变为了平缓。
那条曲线,就像一匹被瞬间驯服的烈马,在经过了最初的几次剧烈挣扎后,最终,温顺地,平滑地,稳定了下来!
而试验段里,那根原本在疯狂摇摆的、几乎要断裂的金属圆柱体,它的振动,也奇迹般地,平息了!
它不再摇摆,不再悲鸣。它只是静静地,悬浮在那里,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温柔地,托举着,安抚着。
整个风洞里,那股因为剧烈振动而产生的、令人心烦意乱的“嗡嗡”的轰鸣声,也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纯粹的、平稳的、如同天籁般的、风的“呼吸声”。
涡振,收敛了。
在没有任何外力干涉的情况下,在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被付华飞,用一种近乎“魔法”的、无法理解的方式,给硬生生地,“抹平”了!
“这……这不可能……”
赵建军看着监视器上,那条平滑得,像教科书一样完美的曲线,他的嘴里,无意识地,喃喃自语着。他的世界观,在这一刻,被彻底地,击碎了。
而付华飞,却仿佛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缓缓地,睁开眼睛,收回了自己那只在空中“弹钢琴”的手。
他的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晶莹的汗珠。他的脸色,也因为心神的巨大消耗,而显得有些苍白。
但他,笑了。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酣畅淋漓的、充满了喜悦的微笑。
他成功了。
他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充满了冰冷数据和客观规律的、现代科技的世界,进行了一次,最完美的、最和谐的“对话”。
而这个世界,也用一条完美的、无可辩驳的曲线,给了他,最肯定的、最响亮的回答。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被“劝退”阴影笼罩的、卑微的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