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泛起鱼肚白时,陆哲远才从床上坐起来。窗外,便利店店员正推着清洁车走出门店,流浪猫伸着懒腰从纸箱里钻出来 —— 第二十三个 8 月 8 日,以熟悉到麻木的姿态,如期而至。
昨夜的辗转反侧还留在疲惫的眼底,酒吧的喧嚣、游戏厅的热闹,像一场褪色的梦,醒来后只剩满心空落。他靠在床头,看着墙上跳动的电子钟,突然想起自己在循环初期的惶恐,想起学习吉他时的专注,想起叶清禾递来花束时的温柔。那些瞬间,远比放纵带来的 “掌控错觉” 更真实,也更能填补心里的空洞。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陆哲远深吸一口气,掀开被子下床。既然无限时间是无法摆脱的 “枷锁”,那不如把它变成 “阶梯”—— 与其在无所事事中消磨自己,不如用这些时间,学些真正能留在记忆里的东西。这个念头一旦确定,心里的迷茫仿佛被驱散了大半,连窗外重复的街景,都多了几分值得期待的意味。
洗漱完毕,他换上一身干净的休闲装,没有走向游戏厅,也没有奔向酒吧,而是转身走进了小区附近的市图书馆。早上八点的图书馆,人不多,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旧书特有的油墨香,安静得只能听到书页翻动的轻响。
陆哲远径直走向语言类书架,指尖划过一本本厚重的词典和教材。他想起大学时英语四级考了三次才勉强通过,日语更是只学过几句简单的问候语,当时总叹 “没时间背单词”“没精力练口语”。现在,他有了用不完的 “一天”,还有循环赋予的 “无限记忆”—— 前一天记住的知识点,不会随着时间重置消失,反而能在第二天的学习中不断叠加、巩固。
“就从基础外语开始吧。” 他抽出一本《零基础英语入门》和一本《日语五十音图速成》,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落在书页上,照亮了密密麻麻的字母和假名,他深吸一口气,翻开了英语教材的第一页。
最初的学习并不轻松。英语的音标发音、日语的五十音图,像一道道难关,让他频频卡壳。他跟着教材后的音频反复跟读,一个单词读错几十遍,直到发音标准才肯罢休;一个假名的写法记不住,就用笔记本反复抄写,直到手腕发酸。中午,他在图书馆的休息区随便吃了点自带的面包和牛奶,下午继续埋头学习。
夕阳西下时,陆哲远合上教材,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这一天,他掌握了英语的 48 个音标和日语的五十音图,还记住了一百多个基础单词。虽然进度不算快,但对曾经的 “外语学渣” 来说,已经是不小的突破。走出图书馆时,晚风拂过脸颊,他心里没有了放纵后的空虚,只有一种踏实的满足感 —— 这是靠自己一点点努力换来的进步,不会随着时间重置消失,永远属于他自己。
接下来的几个 “8 月 8 日”(对陆哲远而言,是连续的学习日),他每天准时出现在图书馆,雷打不动。第二天,他开始学习英语的基础语法和日语的常用句型,把前一天记住的单词融入句子中,反复练习造句;第三天,他找来英语和日语的听力材料,戴着耳机,从简单的对话开始,逐句听写,逐句模仿发音;第四天,他尝试用学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 “自言自语”,想象着和外国人对话的场景,练习口语表达。
循环的 “无限记忆” 成了他最大的助力。前一天背过的单词,第二天醒来依旧清晰;前一天没弄懂的语法难点,第二天重新梳理时,很快就能豁然开朗。他不需要像普通人那样 “温故而知新”,因为 “故” 永远刻在他的记忆里,他只需专注于 “知新”,学习效率呈几何倍数提升。
到了第七个 “8 月 8 日”(第三十个循环日),陆哲远已经能熟练地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 从问候、购物到问路,他都能说得流利自然;日语也能应对基本的生活场景,甚至能和图书馆里偶遇的日本留学生简单聊上几句。
那天下午,一位日本留学生在书架前徘徊,似乎在寻找某本书却找不到。陆哲远主动走上前,用日语轻声问:“请问你在找什么书?或许我可以帮你。”
日本留学生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会有人用日语和自己搭话,随即笑着回答:“我在找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但是不知道具体放在哪个区域。”
陆哲远根据自己在图书馆泡了多日的记忆,准确地指出了书架的位置,还向对方推荐了几本相关的经典书籍。两人用日语聊了十几分钟,从中国的书法谈到日本的茶道,气氛十分融洽。临走时,日本留学生笑着说:“你的日语说得真好,完全不像初学者!”
陆哲远笑着道谢,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远比在游戏厅通关、在酒吧被人追捧更让他满足。他知道,这是靠自己日复一日的努力换来的,是真正属于他的 “能力”,不会随着时间的重置而消失。
傍晚,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回家,而是坐在图书馆门口的长椅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手里拿着一本刚借来的英语小说,指尖划过书页上的文字,心里充满了踏实与平静。他想起自己刚开始学习时的笨拙,想起一次次克服难点后的喜悦,突然觉得,这个永恒的 8 月 8 日,似乎也没那么糟糕。
至少,他找到了值得为之努力的目标,找到了能填补内心空虚的方式。
回到家后,陆哲远没有像以前那样倒头就睡,而是坐在书桌前,规划着接下来的学习计划 —— 英语和日语要继续深入,争取达到流利读写的水平;之后还要学习其他技能,比如编程、金融,甚至是之前没能坚持下去的吉他。
凌晨零点的钟声响起时,他正看着日语语法书,嘴角带着笑意。虽然明天依旧是 8 月 8 日,依旧要重复今天的生活,但他心里清楚,自己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不再是那个只会靠放纵麻痹自己的 “时间囚徒”,而是开始学会利用这份 “特殊”,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这一夜,陆哲远睡得格外安稳。梦里,他用流利的英语和日语与不同国家的人交流,脸上满是自信的笑容。他知道,只要坚持下去,这样的 “梦”,终会变成现实 —— 哪怕是在这个永恒的时间囚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