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14班的教室里,气氛有些微妙。
苏晓蔓的座位空着,提醒着每个人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课间,几个女生聚在一起小声地讨论着。
“唉,你们说,苏晓蔓她……现在怎么样了?”一个女生忧心忡忡地问。
“还能怎么样,肯定难受死了。昨天我妈看报纸还跟我念叨呢,说她家这次可惨了。”
“她那个人平时那么傲,现在肯定更不愿意让我们看见她狼狈的样子。”
苏晓蔓的新同桌周玲玲听着大家的讨论,默默地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个崭新的笔记本。
她是杨明宇特意安排在苏晓蔓身边的,性格温和,属于班级里的“老好人”类型。苏晓蔓出事后,她比谁都着急,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帮忙。
她想了想,翻开笔记本,开始工整的誊抄今天上午的数学课笔记。
旁边的女生好奇地问:“玲玲,你干嘛呢?抄这么多遍,不嫌累啊?”
周玲玲脸一红,小声说:“我……我想着苏晓蔓落了这么多课,肯定跟不上了。我想把笔记抄一份给她……等她回来的时候看。”
这个善良的举动让周围的女生们都安静了下来。
是啊,我们在这里说再多风凉话,做再多猜测,又有什么用呢?
不如做点实事。
坐在前排的赵敏听到了她们的对话。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转过身,从自己的桌肚里也抽出了一本化学错题集。
没有人组织,也没有人号召。
一场“爱心笔记”的行动,悄无声息地在14班的教室里开始蔓延。
这个抄一页,那个抄一页。你负责物理,我负责生物。
到了下午放学,一张张写满了不同字迹、不同学科的笔记全都交到了周玲玲的桌上。
可问题来了,笔记抄好了怎么送过去?
谁去送?
直接送到家里会不会太唐突,让她觉得难堪?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班长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放在小区门卫室,匿名。通知她家人去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怕看到我们时感到尴尬。”
虽然这个方法还有一些人不支持。
不过,在当前这个情况下,这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而这件事在午饭时传到了文科班的王昊和陈静耳朵里。
王昊听到这个消息说道:“我靠!这帮搞理科的,做好事都不叫上我们文科班!这是看不起谁呢?”他义愤填膺地对身边的陈静说,“走,下午咱们也得表示表示!”
陈静看着他那副生怕自己做好事落于人后的样子,无奈地笑了笑,点了点头。
于是,第二天,14班的“爱心快递”里,又多了几份来自文科班的“课堂笔记”。他们理直气壮的讲,毕竟高二的会考还是要全考的。
这些笔记里有王昊龙飞凤舞的政治笔记;还有陈静娟秀工整的历史笔记。
一场跨越了班级和文理界限的集体行动,在没有任何老师干预的情况下自发地形成了。
……
苏晓蔓家的门铃始终没有响起。
下午四点半,她母亲接到了小区门卫室的电话,说有她家的一个包裹。
苏母取回来的,是一个牛皮纸文件袋,上面写着“苏晓蔓同学亲启”,没有寄件人,也没有多余的话。
苏晓蔓接过文件袋,心里五味杂陈。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吗?还是什么……慰问信?
她怀着好奇的复杂心情拆开了文件袋。
里面没有信,只有一叠厚厚的夹好的笔记。
字迹各不相同,有男生的狂放,有女生的娟秀。
第一页是数学,字迹干净利落,逻辑清晰,一看就是林天的风格。在解析一道三角函数的题目旁边,他用铅笔极轻地画了一个小小的方框,里面写着一行小字:“这道题的逻辑比俄罗斯方块简单。”
苏晓蔓的嘴角,不受控制地微微抽动了一下。这家伙,夸自己解题能力强都夸得这么拐弯抹角。
第二页是语文,字迹娟秀,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重点。在赏析一首古诗的留白处,贴着一张粉色的便利贴,上面画着一个可爱的笑脸,写着:“晓蔓,我是周玲玲。今天的奶茶是草莓味的哦,我替你喝啦!你也要开心呀!”
苏晓蔓看着那张便利贴,心里某个地方轻轻地颤动了一下。
她翻着,一页又一页。
这些笔记里,有严肃的知识点,有潦草的涂鸦,有善意的调侃,有无聊的吐槽。每一页都鲜活地记录着14班和文科班那些同学们的呼吸和心跳。
她仿佛能透过这些纸张,看到林天皱着眉头打着游戏机通关的样子,看到王昊在政治课上慷慨陈词的样子,看到那个叫周玲玲的害羞的同桌喝着奶茶时满足的样子……
她明明一个人被关在家里,却感觉自己从未如此清晰地“看”到校园里的每一个场景。
她的心也被悄悄地融化了一个小角。
她嘴上依然倔强地对自己说:“谁要他们的可怜。”
但身体却很诚实。那天晚上,她主动拿起了笔,将那些笔记上的重点誊抄到了自己的本子上。
从那天起,下午四点半去门卫室取那个牛皮纸袋,成了苏家母女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默契。
文件袋每天都准时到达,风雨无阻。
里面的内容也一天比一天“不正经”。
有时候是一张王昊画的全班福,每个人都被画成了奇形怪状的火柴人,只有他自己被画成了高大帅气的王子,旁边还写着“F4算个p”。
有时候是一张“14班今日金曲榜”,推荐的歌曲从周杰伦的《七里香》到林俊杰的《江南》,甚至还有一首庞龙的《两只蝴蝶》。
苏晓蔓一边看,一边忍不住地笑。笑着笑着,眼睛就湿了。
她开始期待每天下午四点半的到来。那个牛皮纸袋成了她与那个让她又爱又恨的世界之间唯一的联系。
她甚至开始在自己的本子上默默地解答笔记上那些被圈出来的难题,仿佛在用这种方式与那些素未谋面的“战友”们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
她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平静地持续下去。
直到那天下午。
天说变就变。
午后还是晴空万里,下午三点,天空就阴沉得很。紧接着,豆大的雨点毫无征兆地砸了下来,瞬间就连成了巨大的雨幕。
江城的夏天,雷阵雨总是来得如此粗暴。
苏晓蔓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听着雨点敲打玻璃的狂暴声响,心里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失落。
这么大的雨,今天的“快递”应该不会来了吧。
也是,谁会为了这点“小事”,冒着这么大的雨跑一趟呢?人家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苏晓蔓,你还在期待什么呢?
她自嘲地笑了笑,转身准备回书房。
就在她转身的那一瞬间,一个瘦弱的身影闯入了她窗外的视野。
那是一个穿着江城一中校服的女生,撑着一把在狂风中摇摇欲坠的雨伞,一步一步艰难前行。
是赵敏。
苏晓蔓认得她。她们俩在班里几乎没有任何交集。苏晓蔓甚至在心里,暗暗觉得这个女生有些“不合群”和“阴郁”。
此刻,这个女生将一个用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的文件袋紧紧地抱在怀里,任由狂风将雨水吹打在自己的后背和裤腿上。
她的伞几乎已经完全偏向了那个文件袋,为它遮挡着所有的风雨。而她自己的半边身子,早已被大雨淋得湿透。
她走到苏晓蔓家,熟练地将文件袋放进取件窗口,然后转身,又一头扎进了那片白茫茫的大雨之中,从始至终,都没有抬头往家里看一眼。
苏晓蔓就这么站在窗前,一动不动。
她看着赵敏那个在雨中显得愈发单薄、瘦弱的背影,看着她为了保护那个文件袋而狼狈不堪的样子,眼泪,毫无预兆地流了出来。
为什么?
苏晓蔓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
为什么是她?我们根本不熟。
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不过就是一叠笔记而已,明天再送又有什么关系?
她想不通,也找不到答案。
她只知道,在那一刻,她心中原来的世界观轰然倒塌了。
她过去以为,所有的关系都是有价的,所有的付出都为了回报。可眼前这一幕,却无法用她过去的任何一种逻辑去解释。
苏晓蔓的母亲走过来,看到女儿在窗前无声地流泪,吓了一跳,连忙问她怎么了。
苏晓蔓没有回答。
她只是用颤抖的手,指着那个在雨中渐行渐远的身影,指着门卫室窗口那个被白色塑料袋包裹得完好无损的文件袋,然后再也抑制不住,蹲下身子哭了起来。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那不仅仅是笔记了。同时那也是邀请函。
一封来自14班的邀请函。
它在说:苏晓蔓,回家吧。大家都期待着你的回去。假如你现在仍然没有确定想法,那么我们就会一直这样做。直到你回去为止,因为你是14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