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寒风已带着刺骨的凉意,但田间地头却洋溢着与季节不符的暖意——历经三个多月的忙碌,山东各地的秋收终于落下帷幕。从登莱的沿海平原到济南的内陆沃野,从青州的丘陵梯田到德州的黄河滩地,装满新粮的麻袋在晒场上堆成小山,金黄的谷粒在阳光下泛着油光,百姓们脸上的笑容比秋日的暖阳更显炽热。
这日清晨,都指挥使府的议事厅内,来自山东各府县的粮官们正依次上前,将手中的秋收账目呈递给沈文。案上的账目堆积如山,每一本都详细记录着当地的耕地面积、粮种用量、粮食产量与征收数量,红色的印章在泛黄的纸页上格外醒目。
“登莱府今年共开垦荒地两千亩,种植改良后的‘鲁粳一号’水稻与‘山麦三号’小麦,总产量达三百万斤,扣除百姓口粮与明年种子一百万斤,实际征收一百二十万斤!”登莱粮官声音洪亮,脸上难掩自豪。
“济南府受益于黄河大堤修缮,今年无洪涝灾害,玉米与高粱总产量达四百五十万斤,征收一百八十万斤!”济南粮官紧随其后,递上账目时特意强调,“今年的玉米亩产比去年翻了一倍,百姓们都说,这是托了将军改良粮种与修水利的福!”
粮官们依次汇报,数据节节攀升:青州府征收一百万斤,德州府征收一百五十万斤,兖州府征收五十万斤……当最后一名粮官汇报完毕,沈文拿起算盘,手指在算珠上飞快拨动,清脆的算珠声在议事厅内回荡。片刻后,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激动,对坐在主位的王巢道:“将军,经统计,今年山东各地秋收总产量达一千六百万斤,扣除百姓口粮、明年种子与各地留存的应急粮后,共征收粮食六百万斤!”
“六百万斤!”议事厅内的粮官们齐声惊呼,脸上满是不敢置信。去年山东因战乱与灾荒,全年粮食征收量仅两百万斤,如今一年时间便翻了三倍,这样的丰收景象,是他们从未见过的。
王巢从座位上站起身,走到案前,拿起一本账目仔细翻看。账目中不仅记录着粮食数量,还附有百姓的签名画押,证明征收过程公平公正,无任何强征强抢的情况。他满意地点头,对粮官们道:“今年的秋收能有如此成果,离不开你们的辛苦奔波,更离不开百姓们的辛勤劳作。但我们不能骄傲,要尽快将征收的粮食运往各地粮仓储存,同时做好粮仓的防潮、防鼠与防火措施,绝不能让一粒粮食受损。”
“属下遵令!”粮官们齐声应道,躬身退下,转身投入到粮食转运工作中。
待粮官们离开,沈文走到王巢身边,递上一份汇总账目:“将军,这是今年秋收的汇总表。加上去年留存的四十万斤粮食与今年上半年从江南采购的三百六十万斤粮食,我们目前的总储粮已达一千万斤,超额完成了系统任务中‘储粮八百万斤’的要求!”
王巢接过汇总表,目光落在“一千万斤”这个数字上,心中不禁想起一年前刚到山东时的情景——那时的山东,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粮仓空空如也,军队甚至要靠野菜充饥。而如今,粮食储备充足,百姓安居乐业,这巨大的变化,离不开粮种改良、水利修缮与荒地开垦三大举措。
“还记得去年冬天,我们从军工坊抽调工匠,改良水稻与小麦品种,日夜试验,才培育出耐寒、高产的‘鲁粳一号’与‘山麦三号’。”王巢感慨道,“今年春天,又组织百姓修缮黄河大堤与各地水渠,开垦荒地,当时还有不少人质疑,说我们‘不务正业’,如今看来,这些努力都没有白费。”
沈文点头道:“是啊,今年春天,将军力排众议,从军队中抽调两千名士兵,协助百姓开垦荒地、修建水利,不少士兵的手上都磨出了水泡,却没有一句怨言。百姓们看在眼里,也更愿意跟着我们干,这才有了今年的丰收。”
正说着,李虎大步走进议事厅,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将军,沈大人,刚才去城西粮仓巡查,看到百姓们正自发地帮着搬运粮食,还有不少百姓送来自家做的馒头与咸菜,说要感谢将军让大家过上了有饭吃的日子!”
王巢闻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百姓的认可,比任何战功都珍贵。我们守山东,不仅要抵御外敌,更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只有军民同心,才能真正守住这片土地。”
他话音刚落,脑海中突然响起一道冰冷的机械音:“叮!检测到宿主已完成‘粮食储备’任务,当前储粮达一千万斤,超额完成25%,任务进度+33%,总任务进度已达66%。奖励‘曲辕犁图纸’一份,可提升耕地效率30%,是否现在提取?”
这是王巢穿越以来绑定的“大明复兴系统”发布的主线任务,共分为“粮食储备”“军队建设”“防御工事”三个子任务,完成所有子任务后,将获得“复兴礼包”。此前,“防御工事”任务因德州防御工事竣工已完成33%,如今“粮食储备”任务完成,总进度已达三分之二。
“提取图纸。”王巢在心中默念。下一秒,一张泛黄的图纸凭空出现在案上,图纸上详细绘制着曲辕犁的结构与制作方法,犁身、犁铧、犁壁的尺寸标注得清清楚楚,旁边还附有使用说明,只需按照图纸制作,便能大幅提升耕地效率。
“这是……曲辕犁?”沈文拿起图纸,仔细翻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种犁比我们现在用的直辕犁更轻便,还能调节深浅,适合各种地形的耕地!有了这图纸,明年春天的春耕效率至少能提升三成,我们还能开垦更多荒地!”
李虎凑过来看了一眼图纸,虽然看不懂复杂的结构,却也知道这是好东西:“将军,那我们赶紧让军工坊的工匠按照图纸制作,明年春天给百姓们分发下去,让大家都能用上新犁!”
“不急。”王巢摆摆手,“先让军工坊制作十台样品,在登莱的试验田进行测试,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改进,确保新犁耐用、好用后,再大规模制作分发。另外,要安排工匠编写使用手册,手把手教百姓如何使用曲辕犁,让新工具能真正发挥作用。”
“将军考虑周全。”沈文点头赞同,将图纸小心收好,“属下这就去安排军工坊制作样品,同时让情报局的人留意各地粮仓的情况,防止有人趁机盗窃粮食。”
接下来的几日,山东各地都沉浸在秋收后的忙碌中。在登莱港,数十艘漕船停靠在码头,士兵与百姓们肩扛手提,将一袋袋粮食搬上船,漕船满载着粮食,沿着海河运往济南、德州等地的粮仓;在青州的山区,百姓们用独轮车将粮食运往山顶的粮仓,车轮在石板路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却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在济南的粮仓外,工匠们正在加固粮仓的墙体,铺设防潮的木板,粮仓内,士兵们手持火把,仔细检查每一个角落,防止老鼠与害虫破坏粮食。
王巢也亲自前往各地粮仓巡查。在登莱的城西粮仓,他走进粮囤,伸手抓起一把金黄的稻谷,谷粒饱满,手感干燥,没有一丝潮湿。粮仓的顶部铺着厚厚的茅草,墙壁上开有通风口,地面上铺设着石板与防潮布,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十分到位。
“粮仓的温度与湿度要每日记录,一旦发现异常,立刻采取措施。”王巢对负责粮仓的官员叮嘱道,“另外,要安排士兵日夜巡逻,严禁无关人员靠近粮仓,绝不能出现粮食失窃或失火的情况。”
“属下谨记将军教诲!”粮仓官员躬身应道,手中的记录本上已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温度与湿度的数据。
在德州的粮仓,王巢遇到了正在帮忙搬运粮食的周通。周通身着便服,额头上满是汗水,手中却仍紧紧抓着粮袋的绳索。看到王巢,他连忙放下粮袋,走上前躬身行礼:“将军怎么来了?”
“过来看看粮食储存情况。”王巢笑着拍了拍周通的肩膀,“你身为千户,不好好训练士兵,怎么跑来搬运粮食了?”
周通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看到百姓们都在帮忙,属下也想搭把手。今年的粮食丰收,士兵们的士气也高了不少,大家都说,有了足够的粮食,就算后金来犯,我们也能坚守更久!”
王巢点头道:“说得好。粮食是军队的根本,也是百姓的希望。有了这一千万斤粮食,我们不仅能保证军队的粮草供应,还能在明年春天开垦更多荒地,让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指着粮仓外正在晾晒粮食的百姓,继续说道:“明年,我们还要在各地建立‘义仓’,储存应急粮食,一旦遇到灾荒,便开仓放粮,让百姓们不再挨饿。同时,要推广新的耕作技术,教百姓们种植高产的粮种,让山东的粮食产量再上一个台阶。”
周通眼中闪过一丝憧憬:“若真能如此,用不了几年,山东定能成为大明的粮仓,到时候,我们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支援其他省份的抗金大业!”
巡查结束后,王巢返回登莱。刚回到都指挥使府,沈文便拿着一份新的报表走了进来:“将军,各地粮仓的粮食已全部入库,经统计,目前登莱粮仓储粮三百万斤,济南粮仓储粮两百万斤,德州粮仓储粮一百五十万斤,青州粮仓储粮一百五十万斤,兖州粮仓储粮一百万斤,各地义仓还预留了一百万斤应急粮,总储粮正好一千万斤。”
王巢接过报表,在末尾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对沈文道:“粮食储备已达标,但我们不能松懈。接下来,要加快军工坊的生产,尽快将曲辕犁制作出来,同时组织百姓学习新的耕作技术,为明年的春耕做好准备。另外,让情报局的人密切关注后金的动向,如今我们粮足兵强,就算后金来犯,我们也有足够的底气应对。”
“属下明白。”沈文躬身应道,转身离去。
夕阳西下,王巢站在都指挥使府的院墙上,望着远处的田野。田野上,百姓们正在翻耕土地,为明年的春耕做准备,偶尔能看到孩童在田埂上奔跑嬉戏,笑声清脆。远处的粮仓在夕阳的映照下,宛如一座座金色的堡垒,守护着山东的希望。
他想起系统发布的任务,如今“粮食储备”与“防御工事”任务已完成66%,只剩下“军队建设”任务尚未完成。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山东的崛起,不仅需要充足的粮食与坚固的防御,更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能抵御后金、收复失地的军队。
“明年,我们要组建更多的炮兵协同部队,让每一座城池都拥有足够的战力;要改良水师战船,让登莱水师成为渤海湾的霸主;还要培养更多的人才,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要为大明的复兴贡献力量。”王巢在心中暗忖,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
夜风渐起,带来阵阵寒意,但王巢的心中却充满了暖意。他知道,只要继续坚持下去,只要军民同心,山东定能成为大明复兴的基石,定能在这乱世中撑起一片天。而那一千万斤粮食,便是这片天空下最坚实的支撑,是山东军民抵御外敌、守护家园的底气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