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府衙外的大街上,晨光刚漫过青砖灰瓦,市集就已热闹起来。粮铺老板张记正忙着卸粮袋,袋上“德州新麦”的字样格外醒目;纺织厂的女工们挎着布包,说说笑笑往工坊走,包里揣着刚领的月钱;街角的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工匠们正赶造春耕用的农具——这是山东寻常的清晨,却藏着乱世中难得的安稳。
此时,府衙正厅内,王巢坐在案前,面前摊着四份厚厚的卷宗,分别标注着“军”“政”“情”“技”。沈文推门进来,手里捧着最新的民生报表,轻声道:“将军,九月的民生数据出来了,百姓户均存粮比去年多了两石,纺织厂月产棉布十五万匹,比年初多了五万匹;还有,德州、滨州的学堂又招了三百个学童,百姓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
王巢放下卷宗,接过报表翻看,嘴角渐渐扬起笑意:“四年了,从咱们刚到山东时的遍地流民,到现在的安居乐业,不容易啊。你把这四份卷宗拿去,咱们今天就把军政体系的脉络理清楚,也好为明年应对后金做准备。”
沈文拿起卷宗,第一份“军”卷上,密密麻麻记着军队编制:陆军共25万,分为五镇——德州镇5万(秦翼明统领,驻守北大门,装备新钢炮15门、火枪8000支),济南镇6万(机动兵力,随时支援各防线),登莱镇4万(守护军工坊与海港,配属水师协同防御),滨州镇5万(民团改编而来,负责地方治安与堡垒守卫),沂州镇5万(防范南方流寇,驻守鲁南要道);水师10万,下辖登莱、蓬莱、莱州三港,有蒸汽战船5艘(“镇海号”“靖海号”等)、快船30艘、运输船50艘,郑海任都督,掌控渤海航线。
“陆军的装备现在能跟上吗?”王巢问道,指尖在“15门新钢炮、8000支火枪”的字样上划过。
“足够!”沈文点头,“军工坊每月造新钢炮15门、火枪2000支,现在各军镇的火枪配备率已达七成,德州镇更是全员配枪,还有之前储备的50万斤火药、10万发子弹,足够支撑一场大战。秦翼明将军说,上个月的演练中,德州镇的火枪兵三段射能在一炷香内击退模拟的骑兵冲锋,比去年快了近一半。”
第二份“政”卷,是沈文亲自统筹的民政体系。赋税上,延续“粮棉双收、轻徭薄赋”政策,农业税按亩产十分之一征收,手工业税、海贸关税分级收取,月均财政盈余稳定在8万两;民生上,全省修学堂120所,覆盖各府县,适龄学童入学率达六成;设惠民药局20处,免费为百姓诊治;修水利工程30余处,灌溉农田百万亩;就连流民,也已全部安置,或分配土地耕种,或进入工坊务工,再无流离失所之人。
“上个月滨州闹了场小蝗灾,民团和官府一起组织灭蝗,只用了三天就控制住了,没耽误秋收。”沈文补充道,“百姓们说,要是在别的地方,蝗灾过后怕是要饿肚子,可在山东,不仅没挨饿,官府还发了赈灾粮,现在谁家都愿意存粮,说‘跟着王将军,饿不着’。”
第三份“情”卷,属于登莱情报局。沈文翻开,里面夹着密密麻麻的情报简报:辽东方向,赵五持续传回后金动向,最新消息是皇太极已开始集结蒙古骑兵,战船建造进入尾声;陕西方向,探子汇报流寇与山西援军僵持在汉中,暂无东进迹象;山东境内,各府县的“乡哨”已布防完毕——每村设3名乡哨,负责传递消息、排查陌生人,上个月在登莱抓获两名后金探子,正是靠乡哨举报。
“情报局现在有探子500余人,遍布辽东、陕西、江南等地,还有2000余名乡哨在省内,形成了‘外防敌、内稳境’的情报网。”沈文语气郑重,“上个月后金想派探子混入军工坊,刚到登莱就被乡哨认了出来,连工坊的门都没摸到。”
最后一份“技”卷,是周磊主导的技术体系。卷面首页贴着一张蒸汽织布机的图纸,旁边标注着“本月试产,预计月产棉布再增5万匹”;后面是矿业技术的记录,莱芜铁矿日产量稳定在200吨,淄博煤矿200吨,比去年提升4至5倍;还有铁路进展——登莱至平度段已通车,平度至德州段铺轨过半,预计明年正月就能全线贯通,届时济南到德州的路程,火车只需5个时辰,比马车快10倍。
“研发小组还在琢磨蒸汽灌溉机,上个月在济南城外试了一次,一台机能浇百亩地,比人工快20倍,明年春耕就能推广。”沈文笑道,“周磊说,等灌溉机推广开,就算天旱,粮食也能丰收,到时候咱们的粮库还能再满些。”
王巢听完,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热闹的大街,心中百感交集。四年前他初到山东时,这里还是“田地荒芜、流民满道”,如今却成了“仓廪实、百姓安”的乐土——这一切,靠的正是“军、政、情、技”四位一体的军政体系:军队守土护境,为发展保驾护航;民政安民兴业,为体系提供物资与民心支撑;情报预警防患,让每一步部署都有的放矢;技术革新赋能,让生产与防御效率倍增。四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才撑起了这片乱世中的净土。
“去看看秦将军的训练吧,再顺路去登莱看看军工坊。”王巢拿起披风,对沈文说。
两人骑马出了济南城,先往德州方向去。刚到德州城外的练兵场,就听到“轰隆”的炮声——秦翼明正带着士兵演练新钢炮射击,十门钢炮齐发,炮弹落在远处的靶场上,炸起一道道烟尘。靶场另一侧,火枪兵正列阵训练,三段射的枪声整齐划一,子弹穿透靶纸的声音清晰可闻;骑兵们则在练习马上射击,马蹄扬起的尘土中,火枪的火光不时闪过。
“将军!咱们现在不仅能守,还能主动出击!”秦翼明跑过来,身上的铠甲还沾着尘土,“德州的三道战壕都加了铁丝网,后金骑兵敢冲过来,要么被炮轰,要么被铁丝网缠住,再遭火枪射,根本近不了城!”
王巢点点头,又转向登莱。军工坊里,工匠们正围着蒸汽织布机忙碌,周磊拿着图纸,在一旁指导:“这里的齿轮再调慢些,布面能更平整。”工坊外的铁路上,一列火车正鸣着汽笛驶过,车厢里装满了铁矿,要运往熔炼车间;港口处,郑海正指挥水师士兵检修“威海号”蒸汽战船,船舷上的四门新钢炮闪着冷光,甲板上的士兵们正练习火炮装填,动作娴熟。
“将军,水师现在能守住渤海!”郑海高声道,“就算后金来二十艘木船,咱们五艘蒸汽战船也能把他们拦在滨州湾外,再加上海湾里的预警线,他们连靠近登莱的机会都没有!”
傍晚时分,王巢回到济南府衙,刚坐下,脑海里突然响起系统的提示音:“检测到宿主已建立‘军-政-情-技’四位一体军政体系,领地内百姓安居乐业、军队战力强盛、物资储备充足,山东成为明末乱世中稳固根据地,授予‘乱世砥柱’称号,被动效果:领地内百姓忠诚度+10。”
王巢心中一暖——百姓忠诚度+10,意味着更多百姓会主动参与防御、支持生产,这比任何武器都重要。他走到案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山东根基稳固,可御外敌,可济天下”十二个字。
此时,府衙外传来一阵喧闹,王巢开窗一看,只见街上的百姓正提着灯笼,围着巡夜的士兵说笑——士兵们在讲白天的训练,百姓们则说要多存粮食、多造农具,明年和军队一起守山东。灯笼的光映在百姓们脸上,满是安稳与坚定。
王巢知道,这就是“乱世砥柱”的意义——不仅要守住一片土地,更要守住百姓的希望。有了这稳固的山东根据地,有了这忠诚的百姓与强盛的军队,明年就算后金6万大军来袭,他也有信心将其击退;甚至未来,还能以山东为根基,逐步平定流寇、收复失地,让大明重新站起来。
夜色渐深,济南府衙的灯光依旧亮着。王巢摊开山东舆图,手指从德州划到登莱,从渤海划到鲁南,每一处都标注着防御要点、生产基地、民生设施——这是他四年心血的结晶,是乱世中的避风港,更是大明复兴的起点。
窗外,巡夜士兵的脚步声与百姓家的犬吠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山东最安稳的夜。王巢放下笔,望着舆图,心中无比坚定:只要守住这片土地,只要这四位一体的体系不散,大明就还有希望,百姓就还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