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经记》——工艺门剧本
场景一:工艺门藏经阁后院
时间:暮春午后
地点:青石铺就的院落,四周堆着半凿的石碑与散落的刻刀,墙角紫藤萝垂落,几只麻雀在石臼旁啄食
人物:
- 门主(年近五十,灰布短打,袖口沾着石粉,眼神清亮带点促狭)
- 宫束班甲(二十出头,壮实,总把凿子拿反)
- 宫束班乙(瘦高,爱走神,怀里总揣着本翻烂的杂记)
- 宫束班丙(矮胖,力气大,说话自带憨笑)
- 宫束班丁(年纪最小,总被师兄们逗,却最细心)
(开场:宫束班四人围着块丈高的青石碑,甲正举着凿子往自己脚边比划,乙蹲在地上数蚂蚁,丙抱着块磨盘大的石坯喘气,丁踮脚用毛笔在石碑上描字,墨汁蹭了满脸)
门主:(从藏经阁转出来,手里捧着卷泛黄的竹简,咳了声)诸位仙长,这石碑是要刻《吕氏春秋》,不是让你们在这儿演“憨货修仙记”。
(四人齐刷刷回头,甲手一抖,凿子“当啷”掉在自己脚背上,疼得龇牙咧嘴却不敢叫)
宫束班甲:(单脚跳着)门主!俺、俺这是在找角度!您看这石纹,像不像东海龙宫里的珊瑚?
宫束班乙:(突然插嘴)师兄,你昨天还说这石纹像你二姨家的花卷呢。
(丙“噗嗤”笑出声,抱着石坯直晃,差点砸到丁的脚)
宫束班丁:(捂着鼻子)丙师兄!您再动,我刚描的“察今”篇就要变成“擦金”篇了!
门主:(展开竹简晒在石桌上,阳光透过紫藤萝照在字上,泛出淡淡的金光)都过来瞅瞅。这《吕氏春秋》集了百家 wisdom,论天地、讲人世,连怎么种麦子都写得清清楚楚。
宫束班丙:(凑过去瞅,鼻尖快碰到竹简)门主,这字儿认识俺,俺不太认识它们。不过听说读书人都宝贝这个?
门主:(指尖敲着竹简)何止宝贝。你想啊,千年后要是战火连天,竹简烧了,绢帛烂了,后人想看这书,去哪找?
(乙突然从怀里掏出自己的杂记,翻到缺页的地方叹气)
宫束班乙:去年俺在山下茶馆听书,那说书先生讲《左传》,讲到“烛之武退秦师”,愣是把“越国以鄙远”说成“越过山去抓鄙人”,听得俺急得差点掀了桌子。
宫束班甲:(拍大腿)可不是!上次俺去镇上打酒,听见俩秀才争论“白马非马”,一个说白马是马,一个说白马是云,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打起来了——还是因为酒馆老板说“不管白马黑马,能喝的就是好马”。
(四人笑得前仰后合,丙笑得直捶石碑,震得石屑簌簌往下掉)
门主:(也跟着笑,突然收住表情,指着石碑)所以咱们要刻正版。一字不差,一笔不苟。这石头是终南山深处的玄青石,经得住雷击火烧,埋在地下三千年也不会坏。咱们把字刻进去,让后世不管是读书人、庄稼汉,还是像你们这样的憨货,只要看到这石碑,就知道千年前的人是怎么想、怎么活的。
宫束班丁:(眼睛发亮)那、那这石碑会像镇山塔一样,一直站在这儿?
门主:(仰头看天,突然笑出声)不止站在这儿。你想啊,后人看到这碑,知道咱们工艺门没白吃米饭,硬是把散如烟云的文字,刻成了砸不烂、烧不坏的东西。说不定啊,人族的气运都能借着这字儿,多续上几缕。
(甲突然蹲在地上画圈圈)
宫束班甲:门主,俺突然想到个事儿。要是千年后,有人指着这碑说“看,当年一群憨货刻的”,咋办?
(乙接话:“说不定他们还会猜,那个总把凿子拿反的憨货,是不是左手比右手好使?”丙笑得直打嗝,丁扯着门主的袖子憋笑)
门主:(笑得直不起腰,扶着石碑直摆手)那才好!让他们猜去!最好猜得抓耳挠腮,最后对着石碑作揖,说“多谢当年的憨货们,让俺们还能看见好书”。
(突然,门主笑得更厉害了,捂着肚子蹲在地上,眼泪都出来了)
宫束班丙:(慌了,想扶又怕碰坏门主)门主!您咋了?是不是俺刚才笑太大声,震着您了?
门主:(指着石碑,又指着甲脚边的凿子)我、我想到千年后……有个酸秀才站在碑前掉眼泪,说这字刻得风骨凛然,肯定是位仙风道骨的高人……(喘口气)结果转头看到咱们当年刻废的半截石碑,上面还留着甲的鞋印子!
(四人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更大的笑声。甲挠着头笑,乙笑得坐在地上,丙抱着石坯晃得像个拨浪鼓,丁笑得直抹眼泪,把脸上的墨汁蹭成了花脸)
宫束班乙:(笑得直抽)那、那秀才会不会以为……以为高人当年跟石碑打架了?
门主:(好不容易止住笑,抹了把脸)别笑了,开工!甲,拿稳凿子,别再往自己脚上招呼;乙,盯着丁描的字,错一个比划,罚你去劈三天柴;丙,把石坯磨平了,磨得能照见人影儿;丁,继续描,墨汁再蹭脸上,今晚就用你的洗脸水熬粥。
(四人立刻正经起来,甲双手握凿子,手还在抖;乙瞪大眼睛盯着石碑上的字,脖子伸得像鹅;丙“嘿哟”一声,将石坯稳稳放在石架上;丁抿着嘴,笔尖在石碑上落下,墨线笔直如尺)
门主:(站在石碑前,声音突然沉了些)记住,咱们刻的不只是字。是让后人知道,这天地间除了争名夺利,还有人愿意花功夫,把好东西留下来。
(阳光穿过云层,照在石碑上,丁刚描好的“生生不息”四个字,在光里仿佛活了过来。甲的凿子落下,火星溅起,与紫藤萝的花瓣一起飘落)
(镜头拉远:五人身影在石碑前忙碌,凿子敲击石头的声音“叮叮当当”,混着偶尔的憨笑,在山谷里传出很远。远处的藏经阁顶,一缕淡淡的金光缓缓升起,绕着石碑转了三圈,钻进了刚刻下的第一个字里)
场景二:三日后清晨
地点:同后院,石碑已刻好大半,字迹古朴苍劲,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丁正用细砂纸打磨碑上的字,甲蹲在旁边给凿子上油,乙趴在石碑上数刻了多少字,丙扛着桶清水过来)
宫束班乙:(数到头晕)一千两百三十七个字了……门主,这书到底有多少字啊?
门主:(提着早饭过来,是四个白面馒头加一碟酱菜)不多,也就十二万多字。慢慢刻,反正咱们工艺门的人,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丙把水泼在石碑上,清水顺着字迹流淌,像一条条墨色的小溪)
宫束班丁:(指着“贵公”篇的字)门主您看,这字干了之后,石纹里好像有光在动。
门主:(走过去摸了摸石碑,指尖传来暖暖的感觉)那是人气。这书里记着千万人的想法,刻在石头上,自然能聚起人族的气运。说不定啊,哪天山里闹妖兽,这碑还能自动发光,把它们吓跑。
宫束班甲:(眼睛瞪得溜圆)真的?那俺再多刻几个字,让它能把山下的糖葫芦都吸过来!
(众人又笑起来,这次的笑声里,多了些沉甸甸的东西。门主看着石碑上的字,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回藏经阁,抱来一卷更古老的竹简)
门主:对了,把这个也刻上去。
(展开一看,是《吕氏春秋》的序,最后一行小字是“工艺门某年某月,宫束班刻于终南山”)
宫束班丙:(憨笑)把咱们的名字刻上去?后人会不会说咱们臭美?
门主:(举起凿子,在序文旁边轻轻敲了一下)就得让他们知道。是咱们这群憨货,把这书留住了。千年后要是有人记得,也算没白瞎咱们这几天的力气。
(凿子落下,清脆的声响在晨光中回荡,惊起几只栖息在紫藤萝上的鸟儿,它们绕着石碑飞了三圈,才向远处的云端飞去)
(淡出:石碑在阳光下静静矗立,一半刻满了字,一半还是光滑的青石。宫束班的身影在石碑前移动,像几只勤恳的工蚁,却在不知不觉中,为千年后的世界,埋下了一颗闪着光的种子)
《工艺门刻经图》
工艺门 无名
凿声敲碎暮春闲,憨笑惊飞紫藤烟。
十二万言青石上,千年气运指尖传。
莫笑匠人多朴拙,肯将心血铸遗篇。
他年若见碑前客,应记宫束一班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