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晨光熹微。
顾衡替苏妩拢好一件素雅的披风,指尖拂过她颈侧的系带时,动作自然轻柔。“今日带你去个地方。”
“去哪儿?”苏妩好奇地仰头看他,眼睛亮亮的。这两日他们或在佛殿看书习字,或在寺中幽静处散步,日子安宁得让她几乎忘了外界的纷扰。
“城外的寺。”顾衡牵起她的手,向外走去,“去见我的师尊。”
苏妩脚步一顿,心跳莫名快了半拍:“师、师尊?”顾衡的师尊?那该是何等德高望重、慧眼如炬的高僧?她突然有些紧张,下意识地攥紧了他的手指。
感受到她的不安,顾衡回握住她,力道沉稳:“无需紧张,师尊他……很好。”
马车早已备好,一路出了皇城,驶向郊外。寺庙坐落于一座清幽的山麓,规模不如护国寺宏大,却更显古朴静谧,钟声悠远,香火气息中带着山林特有的清气。
一位小沙弥似乎早已等候多时,恭敬地引着他们穿过几重殿宇,来到后山一处简朴的禅院外。
禅院的门开着,一位须眉皆白、面容清癯的老僧正坐在蒲团上,闭目冥想。他身着最简单的灰色僧袍,周身却散发着一种平和而深不可测的气息,仿佛已与这山间清风、院外古松融为了一体。
顾衡在院门外停下脚步,松开苏妩的手,双手合十,恭敬行礼:“师尊。”
苏妩也连忙学着他的样子,紧张地低下头。
老僧缓缓睁开眼,那双眼睛并不显得如何锐利,反而异常澄澈通透,目光先是落在顾衡身上,微微颔首,随即看向苏妩,眼神平和,无悲无喜,无惊无讶,仿佛早已料到他们的到来。
“来了。”老僧的声音苍老却温和,如同山间流淌的溪水,“进来吧。”
两人步入禅院。顾衡在老者对面的蒲团上坐下,苏妩则有些无措地站在他身侧。
老僧的目光再次掠过苏妩,对顾衡道:“这便是你那‘红尘’?”
顾衡并未回避,坦然应道:“是,师尊。她名苏妩。”
老僧细细看了苏妩片刻,那双仿佛能洞悉世事的眼中掠过一丝极淡的了然,缓缓道:“缘起缘灭,自有定数。心之所向,便是归途。你既已明了,便好。”
他没有追问苏妩的来历,没有质疑顾衡的选择,只是如同叙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顾衡沉默片刻,再次开口,语气郑重无比:“师尊,弟子今日前来,亦有一事禀明。”
老僧静静看着他,等待下文。
“弟子……”顾衡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意欲还俗。”
禅院内静了片刻,唯有风吹过竹叶的沙沙声。
苏妩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看着那位老僧。
然而,老僧脸上并无怒色,也无惊诧,只是那平和的目光在顾衡身上停留了更久一些,仿佛透过他看到了许多往事。最终,他轻轻叹息一声,那叹息里并无遗憾,反而带着一种释然和欣慰。
“衡儿,你自幼通透,慧根深种,于佛法一道,本可比为师走得更远。”老僧缓缓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惜,“然,佛曰慈悲,亦讲圆满。若心中已有羁绊,强留空门,反生执念,于己于人,皆非善果。”
他目光转向窗外远山,声音悠远:“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红尘炼心,未必不是另一种修行。”
他重新看向顾衡,眼神变得无比澄澈和肯定:“遵从本心,便是你的道。”
顾衡深深一揖:“谢师尊成全。”
老僧摆摆手,目光最后落在苏妩身上,语气温和:“既如此,便去吧。世间广阔,各有缘法。”
顾衡颔首,牵起苏妩的手:“弟子打算带她离开京城,去各处游历,看看不同的山河,体验不同的世间。”
“善。”老僧闭上眼,重新归于寂静,仿佛入定,不再多言。
顾衡知道师尊的话已尽,便带着苏妩恭敬地行了一礼,悄然退出了禅院。
走出寒山寺,山风拂面,带来松柏的清香。苏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刚才在禅院里一直屏着呼吸。她抬头看向顾衡,眼中充满了感动和释然:“大师,你师尊他……真好。”
顾衡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远处层峦叠嶂的山脉,眼中是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向往。
“嗯。”他低声应道,“我们走吧。”
去江南烟雨,去塞北风沙,去体验这红尘万丈,世间百态。
他的修行之路,从此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