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王叔的遗产转给律所时,那笔钱,像根烧红的尖刺,狠狠扎进柯景阳的心脏。转账凭证上的数字泛着冷光,屈辱感混着怒火,在胸腔里翻涌,几乎要冲破喉咙,不能就这么被动挨打!靠律师应对监管只是防守,要是舆论阵地,一直被黑石攥在手里,就算最后洗清嫌疑,观势的名声,也早被污水泼烂,工作室照样是死路一条!
“我们得反击!”柯景阳把林小雨,叫到办公桌前,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眼神里淬着破釜沉舟的狠劲,“黑石能雇水军泼脏水,我们就把真相,砸在所有人面前,把舆论阵地抢回来!这仗,就算拼到最后一口气,也得打!”
话落,他立刻一头扎进“舆情管理”,这个完全陌生的战场,可刚迈出第一步,就被现实狠狠打了个耳光,撞得满头是包。
他先揣着,整理好的交易记录、模型逻辑,跑遍了新月市,几家发过负面报道的财经媒体。前台的冷漠、编辑的敷衍,像一道道无形的墙,大多数连编辑的面都见不到,电话里要么是“我们会跟领导汇报,再核实一下”的官话,要么干脆不等他说完就挂断;好不容易托朋友,约到一家媒体的记者,对方却皱着眉摆手,语气带着无奈:“柯先生,不是我们不帮你,现在网上,全是骂你们的声音,黑石那边还天天发‘证据’过来,没铁到能砸死人的反转实锤,我们发澄清稿,就是找骂,还得丢读者!”
碰了媒体的硬壁,柯景阳没气馁,又试着自己下场冲锋。他在股票论坛,注册了十几个账号,对着网友的质疑,一条条敲字解释,从交易逻辑说到风控流程,手指在键盘上,敲得发酸。可他费尽心机写的长文,刚发出去,就被水军的骂声淹没,“骗子还敢出来洗地,脸呢?”“收了观势多少钱,赶紧滚!”的评论刷得飞快,他那点辩解,像滴进墨缸的清水,连个涟漪都没激起,转眼就被恶意的浪潮,吞得无影无踪。
他还学着拍短视频,对着镜头拆解,每一笔交易的决策依据,把K线图、估值模型摊在屏幕前,连说话的语气,都反复练了十几遍。可视频发出去三天,播放量还没过百,评论区里依旧是“演得真像,不去当演员,可惜了”“别装了,等着被监管锤吧”的嘲讽,看得人心里发堵。
柯景阳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恶意评论,指尖冰凉,这是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舆论战场的残酷:真相永远跑得比谣言慢,声音的大小,远比真假更重要。他一个没资源、没人脉、没资本的小工作室,想跟黑石,这种能调动千军万马水军、操控半壁财经媒体的巨头掰手腕,简直像是在拿鸡蛋撞石头,连碎都碎得无声无息。
但他没认输。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把碰壁的经历、水军的话术、媒体的态度,一条条记下来,像分析股票行情一样,拆解舆论战场的规律,慢慢调整策略:
1. 放弃漫无目的的解释,让林小雨把所有交易记录、模型参数、风控流程,做成可视化图表,每一笔操作都标清时间、逻辑、政策依据,连交割单的截图,都放大到能看清每一个数字,铸成铁打的证据链,不给水军留任何挑刺的余地。
2. 不再死磕大媒体,转而搜遍全网,筛选出,那些靠深度分析圈粉、有公信力的独立财经博主,还有小众,但口碑极好的金融自媒体,一封封发邮件、私信,附上整理好的证据包,邮件标题直接写“观势工作室交易真相,附交割单\/模型参数\/时间线”,不做任何空口辩解。
3. 澄清文案改了一版又一版,删掉所有“我们没做过”的苍白说辞,全用数据说话:“新月材料暴跌当日,观势账户无任何卖出记录,交割单编号,可在证券系统查询”“重工股份持仓期间,与国家‘高端制造扶持政策’发布时间线完全吻合,不存在恶意坐庄”。
虽然回复他的博主寥寥无几,愿意帮忙发声的,更是只有两三个小体量账号,但柯景阳没停下,他就像在漆黑的森林里,手里攥着一根快要燃尽的火柴,一点点擦亮火花。哪怕这簇火,现在只能照亮自己,哪怕每条澄清的微博下,依旧有水军围攻,也总比在黑暗里等死强。
深夜,工作室里只剩他一个人,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眼底没有丝毫疲惫,只有冷得像冰的坚定。他看着水军,还在刷着“观势必凉”“柯景阳滚出投资圈”的重复骂语,手指在键盘上,敲下一行字,又删掉,最后只在笔记本上写下:“现在你们闹得欢,等着。真的假不了,等我找到突破口,就把所有证据甩在阳光下,让所有人看看,谁才是藏在暗处的骗子,谁才是操纵舆论的黑手!”
他知道,现在的蛰伏不是退缩,是在攒劲,舆论阵地丢了一次,就绝不会再丢第二次。等证据链再完善些,等那些愿意发声的博主,慢慢积累影响力,总有一天,他要让这场,颠倒黑白的舆论闹剧,彻底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