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接连几场会议结束后,不觉间京州已是夜色阑珊。
省委家属院内绿树掩映,一栋栋小楼亮起温暖的灯火,与白日里庄严肃穆的省委大楼相比,多了几分人间烟火的宁静。
陈海的车经过严格但迅速的检查后,驶入了这片汉东权力核心人物的居住区。
苏晚晴坐在副驾驶位上,
看着窗外掠过的一栋栋样式相似却各自独立的二层小楼,心情复杂。
这里,
与她记忆中那个被迫面对赵瑞龙、充满恐惧与绝望的京州,仿佛是两个世界。
“是那一栋。”陈海放缓车速,指向不远处一栋亮着灯的小楼。
小楼外观简朴,与其他省委领导的住宅并无二致,唯一的特色或许是门前小院里那几株修剪得一丝不苟的冬青,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苍翠挺拔。
车刚停稳,陆则川的身影便出现在门口。
他换下了白日里笔挺的西装,穿着一件深灰色的羊绒衫,少了些许官威,多了几分居家的随意与温和。
“则川书记。”陈海带着苏晚晴上前,语气恭敬中带着熟稔。
“进来吧,外面冷。”陆则川侧身让两人进屋,目光在苏晚晴脸上停留一瞬,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
屋内暖气充足,驱散了冬夜的寒意。
装修是统一的中式风格,庄重典雅,但并无过多奢华装饰。
客厅宽敞明亮,沙发上铺着素色的棉麻垫子,茶几上放着一套紫砂茶具和几份翻开的文件,显示着主人即便在家中也并未完全脱离工作。
最引人注目的是靠墙而立的一整面书墙,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类书籍(与他西子湖畔私人别墅相似),从马列经典、党史文献到经济、法律、历史专着,甚至还有一些哲学和文学书籍,涉猎颇广。
书墙前的地上,还放着几本显然是刚刚翻阅过的,书页间夹着便签。
这里的一切,都透着陆则川式的严谨、克制与深厚的学养底蕴。
“坐。”陆则川示意他们在沙发上坐下,自己则走到茶海前,熟练地温壶、洗茶、冲泡。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令人心静的韵律。
“陈海在吕州还顺利吗?”他一边斟茶,一边问道,语气如同寻常的家常闲话。
“压力不小,但局面基本稳住了。”陈海接过茶杯,认真汇报,“正在按照省委的要求,全力清除姚卫东案的流毒,推动几个民生项目落地。”
陆则川点点头:“吕州是块硬骨头,但也是磨练人的好地方。你父亲当年就是出了名的敢啃硬骨头,你要把他的风骨继承下来。”
“是,我一定牢记则川书记的教诲。”陈海郑重应道。
两人的对话简洁而高效,充满了政治上的默契与信任。
苏晚晴安静地坐在一旁,双手捧着微烫的茶杯,感受着那份暖意顺着掌心蔓延。
她不由得想起一年前,她最后一次见到陆则川的场景。
那时,在城郊那间茶馆,他给了她“苏晴”这个新身份,一条通往光明的生路。
当时的心情是巨大的茫然、难以置信和劫后余生的狂喜交织。
而此刻,坐在这间象征着权力与安全的省委别墅里,身边是值得信赖的陈海,对面是给了她第二次人生的陆则川,
她心中涌起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感激与恍如隔世的安宁。
她还清楚地记得,陆则川当时说的那句话
——“这世上,总该有一些缝隙,是留给光的。”
而她,抓住了那道光,并且努力地,没有让他失望。
“在吕州工作还适应吗?”陆则川温和的声音将苏晚晴从回忆中拉回。
她连忙坐直身体,放下茶杯,认真回答:“谢谢陆书记关心,已经很适应了。同事都很照顾我,陈书记……陈海他也给了我很多指导。”
她提到陈海的名字时,脸颊微不可查地红了一下。
陆则川将她的细微反应看在眼里,眼中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
“看你现在的状态,比一年前好多了。”
他的话语带着长辈般的关怀,让苏晚晴心头一暖。
“是,”她用力点头,眼神清澈而坚定,
“现在每天都感觉很踏实。”
“这就好。”陆则川欣慰地点点头,
“记住那份踏实感。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根在基层,心系群众。”
这时,厨房的方向传来轻微的响动,似乎是保姆准备好了晚餐。
陆则川站起身:“家常便饭,一起吃吧。”
餐厅的圆桌上,摆着四菜一汤,都是家常口味,偏清淡,显然照顾着陆则川的胃。一份山药排骨汤冒着热气,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没有外人在场,饭桌上的气氛更加轻松了些。陆则川询问了一些吕州的具体情况,陈海和苏晚晴一一作答,偶尔也会聊几句闲话。
苏晚晴看着陆则川慢条斯理地喝着汤,看着他与陈海讨论工作时专注的侧脸,看着他偶尔流露出的、卸下防备后的淡淡疲惫,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这个男人,在公众面前是沉稳如山、执掌一方的封疆大吏,是无数人敬畏和依靠的对象。
可在此刻的灯光下,他也只是一个需要一碗热汤慰藉肠胃,一个书房堆满书籍,一个会关心下属个人生活的普通人。
他给了她新生,而她能回报的,或许就是像陈海一样,兢兢业业,守好一方水土,不负他的期望与信任。
这顿简单的家宴,吃得温馨而安静。
饭后,又小坐了片刻,陈海和苏晚晴便起身告辞。
陆则川将他们送到门口,夜风寒冽,
他站在门廊的灯光下,对陈海最后叮嘱了一句:
“吕州的事,放手去做,有省委给你撑腰。”
“明白!”陈海挺直腰板。
陆则川的目光又转向苏晚晴,语气温和:
“路上小心。以后和陈海常回来看看。”
“谢谢陆书记,我们会的。”苏晚晴眼眶微热,用力点头。
坐回车上,驶离那片安静的家属院,汇入京州璀璨的车流。
苏晚晴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流光溢彩,
轻轻握住了陈海放在档位上的手。
“怎么了?”陈海侧头看她,目光温柔。
“没什么,”苏晚晴摇摇头,将头轻轻靠在他坚实的肩膀上,声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轻颤,“只是觉得,好像……真的回家了。”
这一次,不是以苏晚晴的身份,而是以全新的苏晴,以一个拥有了坚实依靠和明确未来的身份,回到了这片曾经带给她噩梦的土地。
而这一切的转折,都始于一年前,
那间茶馆里,一个男人给予的,那道名为“希望”的光。
陈海反手握紧了她微凉的手指,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的路。
“嗯,我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