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的吴侯府里,孙权正对着地图发愁。季汉拿下洛阳、许都、邺城的消息传来后,他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陆逊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一份探子送来的情报,脸色凝重。
“伯言,你说诸葛亮这老狐狸,会不会真的三路夹击咱们?”孙权揉了揉太阳穴,“刘备现在兵强马壮,还有羌兵帮忙,咱们打得过吗?”
陆逊放下情报,缓缓道:“主公放心,季汉虽然势大,但也有弱点。他们刚拿下曹魏的地盘,需要时间安抚百姓,粮草运输也得花功夫。咱们可以先示弱,让他们放松警惕,再在江夏、合肥一带布下暗防,等他们来攻,再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孙权眼睛一亮:“示弱?怎么示弱?”
“咱们可以把江夏的部分兵力调回建业,对外宣称是防备山越,”陆逊解释道,“再让合肥的守将写几封‘告急信’,故意让季汉的探子看到,让他们以为合肥兵力空虚。等他们派兵来攻,咱们再派水军从背后偷袭,断他们的粮道。”
旁边的吕蒙忍不住道:“陆逊将军,这招会不会太冒险了?要是季汉不上当,直接派大军来攻,咱们怎么办?”
陆逊摇头:“诸葛亮用兵谨慎,不会轻易冒进。他看到咱们示弱,肯定会先派小股部队试探,咱们正好趁机摸清他们的虚实。再说,咱们还有水军优势,季汉的水军不如咱们,只要守住长江,他们就很难过江。”
孙权觉得有道理,当即下令:“就按伯言的计策办!让江夏守将周泰调五千兵力回建业,合肥守将全琮写几封告急信,故意泄露出去。另外,让工匠们加快造战船,多准备些弓箭和火油,防备季汉的进攻。”
就在东吴紧锣密鼓布防时,诸葛瑾主动请缨去洛阳劝和。他是诸葛亮的哥哥,觉得凭着这层关系,说不定能让刘备暂缓进攻。
诸葛瑾带着礼物赶到洛阳,见到刘备后,开门见山道:“陛下,如今曹魏已灭,天下只剩咱们两家。不如咱们罢兵言和,划江而治,互不侵犯,这样百姓也能少受战乱之苦。”
刘备笑着摇头:“子瑜兄,朕兴兵不是为了争地盘,是为了兴复汉室,统一天下。孙权若能归降,朕可以封他为吴王,保他富贵;若执迷不悟,朕只能派兵讨伐,让天下重归一统。”
诸葛瑾还想劝,诸葛亮从外面走进来:“兄长,陛下说得对。东吴若归降,不仅孙权能保富贵,东吴的百姓也能免受战乱。你回去告诉孙权,别抱有侥幸心理,早日归降,才是明智之举。”
诸葛瑾知道劝和无望,只好带着刘备的话回建业。孙权听完,气得把茶杯摔在地上:“刘备这织席小儿,真以为自己能统一天下?朕偏不投降,跟他打到底!”
陆逊赶紧劝道:“主公息怒。诸葛瑾虽然没劝和成功,但也摸清了季汉的态度——他们短期内不会进攻,还在做准备。咱们正好趁这个时间,把防线布得更严实些。”
孙权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好!就跟刘备耗下去!朕倒要看看,他能不能真的拿下东吴!”
当天晚上,建业的造船厂灯火通明,工匠们连夜赶造战船;江夏、合肥的守军也在加紧修筑防御工事,长江沿岸的烽火台也增加了人手,东吴上下,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