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秋天,金风送爽。随着季汉的稳定和发展,南北商路也渐渐复苏。蜀锦、吴盐、豫章的木材、幽州的皮毛,通过畅通的商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市集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
在洛阳最大的市集上,一个来自蜀地的商人,名叫卓王孙,正忙着向顾客推销蜀锦。他的摊位前挤满了人,蜀锦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深受百姓们的喜爱。“各位乡亲,这是蜀地最新织的蜀锦,用的是新改良的织机,又软又结实,穿在身上特别舒服!”卓王孙笑着介绍,手里拿着一匹红色的蜀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一个来自东吴的商人,名叫顾雍(与之前东吴大臣顾雍同名,此处为虚构),则在旁边推销吴盐。他的吴盐颗粒均匀,味道纯正,价格也比以前便宜了不少。“咱们的吴盐,是用新的晒盐法晒出来的,杂质少,味道好,炒菜、腌菜都好用!”顾雍一边说,一边给顾客尝用吴盐炒的菜,香味引得周围的人纷纷购买。
商路的复苏,不仅丰富了百姓的生活,也增加了国家的税收。但随着商人越来越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商人偷税漏税,有的商人哄抬物价,还有的商人在商品中掺杂使假,损害百姓的利益。
诸葛亮得知后,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制定商税法。“商路复苏是好事,但也要规范商人的行为,保护百姓的利益,同时增加国家的税收。”诸葛亮坐在主位上,看着大臣们,“朕认为,商税法应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所有商人都要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无照经营的,一律严惩;第二,根据商人的营业额,征收不同比例的商税,营业额越高,税率越高,防止商人垄断;第三,严禁商人哄抬物价、掺杂使假,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马谡站出来,补充道:“丞相,咱们还可以在各地设立‘商管署’,专门管理商人,处理商人之间的纠纷,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另外,咱们可以统一度量衡,防止商人在称重、丈量时作弊。”
诸葛亮点点头:“好主意!就按你说的办。让工部尽快统一度量衡,发放到各地;让吏部选拔正直、有能力的官员,担任商管署的官员。”
商税法颁布后,各地很快就设立了商管署,统一了度量衡。卓王孙在洛阳的商管署登记注册后,领取了营业执照,按照营业额缴纳商税。他高兴地说:“以前在蜀地,税又高,还经常有官员敲诈勒索。现在好了,商税法公平合理,还有商管署保护咱们的利益,咱们做生意也更安心了。”
顾雍也对商管署赞不绝口:“之前有个商人在吴盐里掺杂沙子,被商管署查到后,不仅没收了他的盐,还罚了他的款。现在,再也没有商人敢掺杂使假了,咱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做了。”
商税法的实施,不仅规范了商人的行为,保护了百姓的利益,还增加了国家的税收。洛阳的国库越来越充实,为季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刘备看着国库的奏报,对诸葛亮说:“孔明,没想到商税法能有这么好的效果,既增加了税收,又保护了百姓和商人的利益,真是一举多得。”
诸葛亮笑着说:“陛下,商路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商路,不仅能增加税收,还能促进南北的交流和融合。比如蜀锦和吴盐的流通,让北方的百姓用上了蜀锦,南方的百姓用上了吴盐,这就是南北融合的体现。以后,咱们还要进一步畅通商路,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为统一天下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刘备点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让各地官员继续畅通商路,保护商人的利益,同时加强对商人的管理,确保商税法的实施。咱们要让季汉的经济越来越繁荣,让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当天晚上,洛阳的市集上灯火通明,商贩们还在忙着做生意,百姓们提着刚买的商品,脸上带着笑容。卓王孙和顾雍坐在摊位前,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以后咱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好做,”卓王孙笑着说,“等季汉统一天下,咱们的商品就能卖到更远的地方,赚更多的钱!”
顾雍点点头:“是啊!我相信,在陛下和丞相的带领下,季汉一定会越来越强大,咱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