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耳洲的鹿回头湾,孙秀正站在新建造的战船“复吴号”上,看着湾内训练的士兵。自从收服了吴兰的残余海盗和当地的黎人部落后,他的兵力已达五千余人,战船也增加到三十艘,还在湾内建造了一座坚固的堡垒,配备了二十门投石机。
“主公,黎人首领符成带着一千名勇士来报到,还说他说服了儋耳洲西部的临高部落,愿意归附咱们。”陆景快步走来,手中拿着一份名册,上面记录着新归附的士兵信息。
孙秀点点头,眼中闪着野心的光芒:“好!现在咱们的兵力已足够,是时候对季汉发起反击了。你率三千兵力,乘坐二十艘战船,袭扰琼州岛的港口,抢夺粮食和物资;我率两千兵力,驻守鹿回头湾,继续招募士兵,建造战船。”
陆景领命,次日清晨就率领三千兵力,乘坐二十艘战船,向琼州岛进发。琼州岛的守将是张苞,他早已接到关平的通知,加强了防御,在港口外的海面上设置了铁链和浮标,还派了斥候在海面巡逻。
“首领,季汉的港口防御严密,咱们的战船无法靠近!”斥候回来禀报。陆景皱着眉头,下令:“绕到琼州岛西部的偏僻港口,那里的守军较少,咱们可以趁机袭扰。”
半个时辰后,陆景的船队抵达琼州岛西部的昌化港。昌化港的守军只有一百人,很快就被海盗击溃,港口内的粮仓被烧毁,粮食被抢走。“首领,季汉的援军快到了,咱们该撤了!”副将大喊。
陆景点点头,下令撤军。可就在船队即将离开时,远处突然传来战船的号角声——是关平的援军!他得知陆景袭扰昌化港,立刻率领三千兵力赶来支援。
“不好!是季汉的战船!”陆景大喊,下令加快撤军速度。关平的战船速度更快,很快就追上了陆景的船队。双方在海面上展开激战,季汉的战船配备了诸葛连弩和投石机,陆景的战船很快就抵挡不住,损失了五艘战船,士兵伤亡五百余人。
陆景带着残兵狼狈地逃回儋耳洲,向孙秀禀报情况。孙秀看着损失的战船和士兵,心中满是愤怒:“关平这可恶的家伙!总有一天,我要让他血债血偿!”
可他并未放弃,反而加大了扩军的力度。他派人去南海各地,招募海盗和东吴旧部,还联络了儋耳洲东部的文昌部落,承诺“若文昌部落归附,就给他们一百把铁刀和两百石粮食”。文昌部落的首领文钦见有利可图,很快就率领一千名勇士归附孙秀。
孙秀的兵力很快就恢复到五千余人,战船也补充到二十五艘。他还在鹿回头湾建造了更多的防御工事,在湾内的海面上布满了暗礁和铁链,防止季汉的战船靠近。
与此同时,孙秀还派使者去西域,联络大宛残余势力,让他们再次进攻疏勒城,牵制马谡的兵力;派使者去中原,联络不满季汉的士族,让他们发动叛乱,分散季汉的注意力。
诸葛亮接到各地的奏报后,与刘备商议:“孙秀的势力越来越大,若不尽快清除,恐会成为季汉的心腹大患。臣建议派关平、马谡、李严分别从南海、夷洲、中原出兵,三路夹击,彻底平定孙秀的势力。”
刘备点头同意,三路大军很快就接到命令。关平率领五千兵力,从南海出发,向儋耳洲进军;马谡率领三千兵力,从夷洲出发,协助关平;李严率领两千兵力,从中原出发,牵制孙秀的援军。
孙秀得知季汉三路大军来袭,心中虽有慌乱,却也做好了决战的准备。他下令:“陆景率三千兵力,驻守鹿回头湾的堡垒,抵挡关平的进攻;符成率一千兵力,驻守儋耳洲西部的临高部落,防止马谡的军队登陆;文钦率一千兵力,驻守儋耳洲东部的文昌部落,牵制李严的军队。”
一场决定南海命运的大战,即将在儋耳洲爆发。孙秀站在“复吴号”的甲板上,望着远处的海面,心中满是坚定——他一定要打败季汉,恢复东吴的统治,哪怕付出一切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