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十八年秋天,凉州的军屯获得了大丰收,漠北的残部也很久没动静了,诸葛亮觉得,是时候讨论北伐的事了。他把马谡、魏延、张嶷、陈到都叫到洛阳,和刘成(刘备)一起商议北伐的规划。
“现在咱们的国力比之前强多了,”诸葛亮看着桌上的地图,“中原的粮仓储满了粮食,凉州的军屯也有了收成,西域的商道能提供玉石和马匹,北伐的时机差不多成熟了。”
魏延第一个兴奋起来:“丞相,咱们就从凉州出兵,直取长安!我熟悉凉州的地形,愿意当先锋!”
张嶷却比较谨慎:“魏将军,长安是曹魏的重镇,兵力不少,咱们要是直取长安,万一被曹魏的援军包围,就麻烦了。不如先取雍州,雍州兵力少,又靠近凉州,拿下雍州后,再慢慢打长安。”
两人又开始争论——魏延觉得“兵贵神速”,要快打;张嶷觉得“稳扎稳打”,要慢慢来。
刘成看向马谡:“幼常,你怎么看?北伐是大事,既要考虑兵力和粮草,也要考虑后续的治理,不能只想着打仗。”
马谡一直在旁边看着地图,还翻着手里的粮草记录,听到问话,便说:“陛下,丞相,晚辈觉得,北伐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取雍州,雍州有不少荒地,拿下后可以立刻开展军屯,为后续攻打长安提供粮草;第二步,派使者去联络雍州的汉人百姓,曹魏在雍州收的赋税很重,百姓们都不满意,咱们可以许他们‘免三年赋税’,让他们支持咱们,这样拿下雍州会更顺利。另外,咱们的兵力可以分两路:一路由魏将军率领,从凉州出发,攻打雍州的西大门;另一路由陈将军率领,从荆州出发,牵制曹魏的援军,不让他们去支援雍州。”
诸葛亮点点头,补充道:“幼常说得对,北伐不仅是打仗,还要‘攻心’。拿下雍州后,要尽快安抚百姓,开展军屯,这样才能长久守住。另外,粮草调度很重要,幼常,你负责统筹北伐的粮草,从中原、凉州调粮,确保前线不缺粮。”
马谡连忙领命:“臣遵旨!一定做好粮草调度!”
刘成看着众人,心里很是满意——马谡的计划既考虑了军事,又考虑了民生和粮草,比单纯的“快打”或“慢打”周全多了。他笑着说:“就按幼常说的办!魏延,你准备出兵雍州;陈到,你去荆州牵制曹魏援军;张嶷,你留在中原,负责粮运;幼常,你留在洛阳,统筹粮草和后方事务,有什么事随时跟我和丞相汇报。”
众人纷纷领命。接下来的一个月,洛阳忙得热火朝天——魏延在凉州整顿兵力,陈到去荆州部署防务,张嶷在中原调度粮车,马谡则在洛阳建立了“北伐粮草调度中心”,每天都要核对从各地运来的粮食数量,确保每一批粮食都能按时送到前线。
刘成偶尔会去调度中心看看,有时会提醒马谡:“粮车在路上要注意安全,派些士兵护送,别被曹魏的探子抢了。另外,给前线的士兵发粮时,要多给些肉干和咸菜,,让他们在前线能吃好,有力气打仗。”马谡听了,立刻在调度章程里加了“粮车护送”和“士兵伙食改善”的条款。
北伐出兵的那天,洛阳的百姓都来送行。魏延率领的三万凉州兵,穿着整齐的铠甲,扛着季汉的大旗,浩浩荡荡地向雍州出发。刘成站在城楼上,看着军队的背影,心里一阵激动——这是他穿越过来后,季汉第一次大规模北伐,也是马谡第一次负责如此重要的粮草调度任务。他知道,这场北伐,不仅是为了一统天下,也是对马谡的一次重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