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校场上,十万大军正在操练。赵云骑着白马,手握银枪,看着士兵们整齐的阵型,心里满是欣慰——南征的准备已经差不多了,只要粮草到位,就能立刻出兵。
“子龙,粮草的事怎么样了?”刘成走过来,语气带着期待。蒋琬去世后,南征的重担就落在了赵云、马谡和诸葛亮身上,他最担心的就是粮草问题。
赵云点头:“回陛下,荆州的粮已经准备好了,交州的水师也差不多了,就差雍州的五万石粮。邓艾说月底就能调过来,应该不会耽误。”
刘成松了口气,又问:“司马懿那边呢?雍州的粮道没出什么问题吧?”
“暂时没什么问题,邓艾说损耗有些多,但还在可控范围内。”赵云回答,他没说邓艾之前的疑虑——毕竟没有证据,不能随便怀疑同僚,而且南征在即,不能让朝廷内部产生矛盾。
而马谡此时正在丞相府里,和诸葛亮商议南征的兵力部署。“丞相,赵云将军率一万骑兵从荆州出发,牵制江夏守军;魏延将军率五万大军主攻江夏;陈到将军率三万水师从海路进攻广州;五溪蛮的沙摩柯率五千蛮兵袭扰武陵——这个部署应该没问题。”
诸葛亮坐在轮椅上,咳嗽着点头:“嗯,部署很周全。只是雍州的粮道,你得多盯着点。邓艾之前送过一封密信,说司马懿可能在私调军粮,虽然没了下文,但还是要小心——司马懿这个人,野心不小,不能让他在粮道上动手脚。”
马谡点头:“我知道,我已经让人去雍州催粮了,顺便看看粮道的情况。要是司马懿真有问题,咱们也好早做准备。”
可他们不知道,去雍州催粮的人,刚到陈仓就被王基拦住了。“大人,邓大人正在忙着筹备粮草,您先在驿馆歇着,等粮草准备好了,我亲自送您去见邓大人。”王基笑着说,把催粮官请到了驿馆,还安排了“专人”伺候——实则是监视,不让他和邓艾单独接触。
催粮官在驿馆住了三天,每天都能看到粮站的士兵在运粮,看起来确实在筹备,也就没多想。等他见到邓艾时,粮草已经准备好了,五万石粮整整齐齐地堆在粮站里。“邓大人,马丞相让我来催粮,看来是我多此一举了。”催粮官笑着说。
邓艾心里满是无奈,他想跟催粮官说司马懿私调军粮的事,可身边有王基的人盯着,只能点头:“是啊,粮草早就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调走。”
催粮官回去后,向马谡禀报“雍州粮道一切正常,粮草已备好”。马谡松了口气,也就没再追究邓艾之前的疑虑——毕竟南征在即,能少些麻烦就少些麻烦。
而司马懿得知催粮官已经回去,心里满是得意。“昭儿,你看,朝廷还是信咱们的。”他对司马昭说,“邓艾就算有疑虑,没有证据,也翻不了天。等粮草运走,咱们就把粮道的‘额外损耗’报上去,说是被羌胡抢了,朝廷只会怪邓艾没管好粮道,到时候咱们再主动请缨‘整顿粮道’,就能把粮道的控制权彻底拿到手。”
司马昭点头:“父亲说得对,我已经跟烧当羌的首领打好招呼了,等粮草运到半路,他们就出来‘袭扰’,抢些粮食就走,不会真的跟季汉的士兵动手——这样既不会耽误南征,又能给咱们制造‘整顿粮道’的理由。”
司马懿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做得好,咱们司马家能不能崛起,就看这次南征了。”
此时的季汉核心层,还没人察觉司马懿的全盘计划。诸葛亮的身体越来越差,只能专注于南征的战略部署;马谡忙着协调各路兵力,没精力深究粮道的细节;赵云信任邓艾的能力,觉得粮道不会出大问题;邓艾则因为没有证据,无法揭穿司马懿的阴谋。
南征的大幕即将拉开,季汉的将士们摩拳擦掌,准备为一统天下而战。可他们不知道,在雍州的粮道上,一场针对季汉的阴谋已经布好,只等着粮草出发的那一刻,就能收网。司马父子的野心,正在南征的烽火里,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