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察入微(增强):可“看”清更细微的结构,如舰船龙骨铆接细节、火炮膛线磨损、甚至文书上的细微篡改痕迹。(新增权限:可消耗能量点,将此能力临时或永久赋予指定的工匠、侦察兵、监察御史,用于精密制造、情报侦查、司法鉴伪等领域。)
· 能量溯源(增强):能更精确分辨能量属性与强度,甚至初步感知生物能量场(如人的健康状况、军队的士气凝聚程度、特殊人才的潜能)。
· 气运演化(增强):可模糊预判某一重大决策(如出兵方向、政策推行)对未来三年内区域气运的潜在影响趋势(吉凶倾向),但具体细节与变数仍模糊。
· 生机脉络(增强):可感知更大范围(如整个行省)的总体民生状况(繁荣、饥荒、瘟疫的萌芽),辅助宏观治理。
· 新增能力:星辉指引:在晴朗夜空下,可隐约感知到与帝国国运相关的、位于遥远大陆的特定“关键节点”(可能是重要人物、战略要地、稀有资源点)的大致方位,如同星辰指引。但每次使用消耗能量巨大,且获得的信息较为模糊,需结合其他情报分析。(此能力亦可消耗巨额能量点,授予极受信任、肩负开拓重任的核心统帅,助其于广袤未知之地做出正确战略抉择。)
---
当这浩瀚如烟海的信息流终于平息,朱啸的意识回归武英殿。外界的时间仿佛只过去了一瞬,群臣脸上的狂喜还未褪去。
但天启皇帝朱由校(朱啸)知道,一切都不同了。
他强压下翻腾的气血与激荡的心神,目光扫过殿中文武,声音沉稳如山:“东瀛平定,实乃社稷之幸。然,此非终点,乃新征程之起点!卢象升、俞咨皋及征东将士,有功必赏!具体封赏,由内阁、兵部尽快拟个章程上来。”
“臣等遵旨!”袁可立、王在晋连忙躬身。
“眼下有两件要事。”朱由校(朱啸)屈起手指,“其一,东瀛战后治理,需尽快细化。设省、驻军、移民、教化、开矿,诸多事宜,袁先生(袁可立)、孙师(孙承宗),你二人牵头,十日内给朕一个总方略。”
“老臣领命。”
“其二,”朱由校(朱啸)目光转向宋应星和李长庚,“工部、户部,即刻开始统筹资源,准备启动几个新的大工坊。具体项目,待朕细思后,会单独召见你们。”
宋应星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兴奋,他似乎预感到了什么,而李长庚则面露一丝难色,但依旧恭敬应下。
“今日便到此,诸位先生也辛苦了,且回去歇息吧。方伴伴,摆驾,朕要去……煤山走走。”朱由校(朱啸)挥了挥手,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亢奋交织的复杂情绪。
“老奴遵旨。”方正化躬身应道。
群臣虽有些疑惑皇帝为何在此时要去煤山,但也不敢多问,纷纷行礼告退。
待众人离去,天启皇帝朱由校(朱啸)独自坐上御辇,在方正化及一众内侍的簇拥下,出了宫门,直上煤山。他需要一个足够开阔、安静的地方,来消化脑海中的惊世骇俗之物,并规划帝国的未来。
煤山之巅,万岁山(今景山)寿皇亭。
此处地势高敞,可俯瞰紫禁城重重殿宇的金色琉璃瓦顶,远眺北京城纵横交错的街巷与远处蜿蜒的城墙。夏日晚风拂过,带来一丝凉爽。
朱由校(朱啸)屏退了左右,只留方正化在十步之外警戒。他凭栏远眺,心念却沉入识海。
那幅《全球地理志》与《对手国力分析》如同烙印般清晰。他“看”到了中南半岛上,暹罗阿瑜陀耶王朝的繁华与潜在的傲慢,东吁王朝(缅甸)在莽应龙雄主逝去后的内忧外患,越南郑阮两家隔着灵江(今贤良江)的对峙与彼此消耗下的虚弱;老挝宣慰司的名存实亡,柬埔寨王国的衰败与夹缝求存。
他也“看”到了印度洋上,葡萄牙人扼守的马六甲、荷兰人在巴达维亚(雅加达)的野心、以及更遥远的,莫卧儿帝国的富庶与臃肿,奥斯曼帝国的庞大与僵化,欧洲各国在殖民竞赛中的贪婪与彼此间深刻的矛盾。
一幅波澜壮阔又危机四伏的寰宇图景,在他心中徐徐展开。
“十五年……够用了!”朱啸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向方正化伸出手:“笔,墨,还有……最大的那张空白舆图纸。”
“是,皇爷。”方正化立刻从随身携带的匣子中,取出特制的炭笔、墨块、毛笔、砚台与一张质地坚韧、面积足以铺满整个亭中石桌的巨幅白纸,迅速研墨铺纸。
朱啸执笔,笔尖饱蘸浓墨,却并未立即落下。他闭上眼,真龙之瞳 Lv.6 的能力“气运演化”与“星辉指引”微微发动,结合脑中知识,开始推演。
片刻后,他猛然睁眼,笔走龙蛇!
不再是简单的勾勒,而是在白纸上方,先写下了十二个遒劲大字:
“龙腾四海·十五年寰宇路线图”
总纲:四年奠基,三年开拓,三年挺进,五年定鼎!
第一阶段:奠基与破局(天启十五年至天启十九年初,约四年)
· 核心目标:彻底消化东瀛,完全控制南海,打通马六甲,征服中南半岛,同时,启动经北大平洋沿岸向美洲的探索与渗透。
· 具体部署:
1. 东瀛深化治理(根基):
· “东瀛五省需委任得力巡抚,强力推行《钦定教化条例》,各州县广建孔庙、佛寺、官学。移民实边,首期目标三十万户,优先充实北海道(虾夷地)及本州东北。”
· “工部牵头,开发石见银山、佐渡金山,于长崎、横滨、大阪、函馆兴建大型船坞、仓库,将其打造为帝国东进的前沿基地与舰队母港。”
· “整编东瀛降卒,汰弱留强,与大明水师混编,组建‘大明舰队第二分舰队’,由俞咨皋兼管,郑芝龙派员协助训练。”
朱由校(朱啸)内心感慨:东瀛必须尽快从“占领区”转变为“核心区”,其人力、物力、地理位置,是后续所有战略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