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年的脚步更近了。天空依旧阴沉,絮絮地飘着细雪,将第七农场染成一片单调的白。外面不时传来各科室为晚上联欢会最后排练的嘈杂声响,革命歌曲的旋律被寒风切割得断断续续。
土坯房里,廖奎和谢薇却刻意避开了这份喧嚣。关紧房门,插好门闩,确认四周无人留意这处偏僻的角落,两人心念一动,便进入了与外界截然不同的【幸福小屋】。
空间内温暖如春,灯光柔和。那叠系统奖励的、颜色鲜亮的红纸,和那支同样是奖励的、笔锋沉稳的毛笔,此刻正静静地躺在桌上。
“写点什么?”谢薇研着墨,轻声问道。墨香在空气中淡淡散开。
廖奎拿起毛笔,蘸饱了墨汁,目光落在红纸上,沉吟片刻。他不能随心所欲,必须符合这个时代的基调。略一思索,他沉稳落笔,一手端正的楷书跃然纸上:
上联:扎根边疆干革命
下联:广阔天地炼红心
横批:自力更生
字迹遒劲有力,内容更是无可指摘的革命口号,任谁看了,都会觉得这是一对积极向上的青年夫妇内心思想的真实写照。
然而,当最后一笔落下,两人看着这副墨迹未干、红艳艳的对联,心中涌起的却不是口号本身的激昂,而是一种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情绪。
“扎根边疆……”谢薇低声念着,手指轻轻拂过冰冷的纸张,“我们是被迫留在这里的。”
“广阔天地炼红心……”廖奎接上,语气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嘲讽,“炼的是提心吊胆,是无可奈何。”
他们贴上这对联,是为了融入,是为了不显得异类,是为了在那片看不见的监视网下,求得一丝喘息的空间。但在这副冠冕堂皇的对联背后,是他们日夜悬心、不知能否平安度过这个寒冬的父母,是他们深藏心底、不敢与人言说的营救计划。
“爸,妈……”谢薇的声音微微发颤,眼中泛起水光,“你们一定要平平安安……”
廖奎放下笔,将她轻轻揽入怀中,目光再次落在那副对联上,仿佛要透过这红色的纸张和革命的口号,将自己的祈愿传递到西山那冰冷的高墙之内。平安,是他们此刻唯一,也是最奢侈的愿望。
“会的。”他低声说,更像是在给自己打气,“贴上它,也算是个念想。”
他们小心地将对联收好,准备等傍晚时分,外面人少时,再悄悄贴到土坯房那扇破旧的木门两旁。这抹红色,将是他们在北大荒第一个新年,最外在,也最言不由衷的装饰。
傍晚,土坯房的门上贴上了那副崭新的、红得有些刺眼的对联,在这片灰白黯淡的家属区里,总算有了一点过年的样子,尽管那文字透着一股疏离的官方气息。
夜幕降临,场部那间号称“大礼堂”、实则四处漏风的仓库式建筑里,人头攒动,灯火通明(消耗了宝贵的煤油和电)。主席台上方挂着红色的横幅——“第七农场革命联欢晚会”。杨场长等领导悉数到场,坐在前排,表情严肃中带着一丝对“政治任务”完成度的审视。
联欢会准时开始。报幕员用高亢嘹亮、充满革命激情的声音宣布节目。第一个节目就是畜牧科的大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和《打靶归来》。
周申、韩志刚等人穿着借来的、不甚合体的白衬衫(有些还带着补丁),站在台上,挺直腰板,在周申的指挥下,卖力地演唱。声音洪亮,节奏整齐,动作划一。然而,那歌声里缺少了灵魂,只有一种被规训后的、小心翼翼的亢奋,仿佛每个音符都在担心是否触碰了那条看不见的“正确”红线。台下响起礼节性的、不算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的节目大同小异:宣传科排练的新编样板戏片段,演员动作夸张,唱腔高亢;机耕队的三句半,内容无非是歌颂劳动、批判懒汉;女工们表演的忠字舞,动作僵硬,脸上挂着模式化的笑容……
整个礼堂的气氛,热烈而刻板。掌声总是在该响起的时候响起,笑声也总是出现在被设计好的包袱抖出之时。人们似乎沉浸在一种集体营造的、虚假的欢乐氛围里。
廖奎和谢薇坐在人群中靠后的位置,跟随着众人鼓掌,脸上带着合群的、淡淡的笑意,完美地融入了这片“革命的热潮”。但他们的眼神是疏离的。台上激昂的歌声,在他们听来,远不如西山寒风中隐约传来的劳作号子更能牵动心神;台上欢快的舞蹈,也比不上父母在冰雪中蹒跚的脚步更让他们揪心。他们的心,早已飞越了这喧闹的礼堂,飞向了那沉寂而苦难的土地。
晚会进行到中途,轮到知青点出节目。他们报上来的节目单是诗朗诵《献给北国的雪》,内容经过审查,算是“积极向上”。然而,当几个知青站到台上,领头的周申在朗诵完规定的篇目后,似乎被现场某种情绪感染,或者是积压的思乡之情终于找到了一个缝隙,他忽然朝着台下知青聚集的区域看了一眼,然后,用一种不同于之前朗诵的、低沉而富有感情的声音,清唱了起来:
“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啊,
大年初一头一天啊……”
这是一首东北民间脍炙人口的、充满生活气息和年味的民歌小调《小拜年》的片段!旋律简单,歌词朴实,却瞬间勾起了所有离乡之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台下的知青们先是一愣,随即不少人跟着低声哼唱起来,眼中闪烁着泪光。就连一些本地的老职工,也被这熟悉的调子带入了过年的氛围,脸上露出了些许真切的笑容。
然而,这短暂的、真实的温情只持续了不到半分钟。
“停!停下来!”宣传科那位戴眼镜的干事猛地从座位上站起,脸色铁青,厉声打断了歌声,“谁让你们唱这种旧社会的靡靡之音!这是什么场合?这是革命联欢晚会!不是旧社会的堂会!”
歌声戛然而止。
台上的周申和其他知青僵在那里,脸色煞白。台下的哼唱声也瞬间消失,所有人都噤若寒蝉。热烈的气氛仿佛被兜头浇了一盆冰水,瞬间冻结。礼堂里只剩下干事愤怒的呵斥声在回荡:
“你们的政治觉悟到哪里去了?!这种充满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东西,也能搬到革命的舞台上来?!这是严重的政治错误!下去!这个节目取消!”
周申等人低着头,灰溜溜地走下台。台下陷入一片难堪的寂静。原本就刻板的晚会气氛,此刻更添了几分压抑和紧张。杨场长在台下皱了皱眉,但没有说话。
这个小插曲,像一道清晰的裂痕,揭示了在革命口号和集体狂欢之下,涌动着的个人情感与严苛规训之间的尖锐矛盾。
廖奎和谢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与一丝悲哀。周申的遭遇,不过是这个时代一个小小的缩影。任何不符合“标准”的情感表达,都可能招致无情的打压。
接下来的节目,变得更加索然无味。人们机械地鼓掌,心思却早已飘远。
联欢会最终在一种近乎冷场的气氛中草草结束。人们沉默地散去,脸上带着未尽兴的遗憾和一丝莫名的惶恐。那点被强行组织起来的“欢乐”,早已被现实的冰冷和刚才那场小小的风波冲击得七零八落。
回到冰冷的土坯房,关上门,隔绝了外面的一切。廖奎和谢薇谁也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收拾着。
贴上革命对联,参加革命联欢,他们看似融入了这个时代洪流,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心,始终系在那遥远西山的阴影之下。这个年,注定要在表面的顺应与内心的煎熬中度过。
革命联欢会那场人为的热闹,如同投入冰湖的石子,涟漪散去后,留下的是更深的寂静与寒冷。腊月二十六的夜晚,天空又飘起了细碎的小雪,无声无息地覆盖着第七农场,将白日里那点残存的人声痕迹也温柔而残酷地抹去。
土坯房里,油灯如豆。廖奎和谢薇相对坐在炕沿上,中间摊开着他们所有的“年货”——那块冻豆腐、那包干瘪的花生、刘炮送的山鸡和蘑菇、系统奖励的白面、香油,以及那副早已写好的红对联。东西摊开来,竟也显得有些规模,但两人心中都清楚,在这漫长的年节里,这些物资需要如何精打细算,才能支撑起一点像样的过年气氛。
“山鸡和蘑菇,年三十炖汤。”谢薇轻声规划着,“冻豆腐白菜,初一吃。白面……包一顿饺子,就年三十晚上吧,馅料用系统里那点肉干和白菜心凑合一下。”
廖奎默默点头,目光扫过这些物资,心中计算的却是更长远的东西。这些食物,是他们小心翼翼从牙缝里省出来、从风险中换来的体面。可西山那边的父母呢?捕兽洞里的东西,他们是否已经拿到?是否够用?这冰天雪地的年关,他们又将如何熬过?
一种无力感如同冰冷的藤蔓,悄悄缠绕上心脏。他们在这里计算着一餐一饭,而父母却在生死线上挣扎。这种对比,让任何一点“年”的期盼,都染上了沉重的负罪感。
时间已从1966年步入1967年的门槛(农历)。他们来到北大荒的第一个冬天即将过去,找到了父母,站稳了脚跟,但未来的路依旧迷雾重重。希望如同风中残烛,微弱却顽强。
是的,1966年那个充满恐惧与未知的逃亡之秋仿佛还在昨日,转眼间,1967年的农历新年竟已迫在眉睫。近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在北大荒这片苦寒之地,从一个惶惶不可终日的“逃亡者”,变成了初步扎根的“垦荒者”。他们找到了父母,确认了彼此都还活着,这已是黑暗中最大的慰藉。他们拥有了系统的帮助,建立了初步的人际网络,甚至获得了一次合法外出的机会,并成功传递了物资和信息。
表面看来,他们似乎站稳了脚跟。
然而,廖奎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站稳”是何等脆弱。父母的处境依然危急,营救之路渺茫;外界的政治风暴正在升级,不知何时就会席卷到这偏远的农场;他们自身的秘密如同怀揣的炸弹,随时可能将他们炸得粉身碎骨。未来的路,依旧被浓雾笼罩,每一步都可能是深渊。
希望,确实如同风中残烛,微弱,摇曳,仿佛下一刻就会熄灭。但它却始终顽强地亮着,支撑着他们在冰雪中跋涉,在黑暗中谋划。
或许是受不了外界那真实的寒冷与内心沉重的算计,两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进入【幸福小屋】。
空间内,恒定的温暖瞬间包裹了他们。与外界物资紧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储备相对充足。两人决定,就在今晚,提前吃一顿属于他们自己的、相对丰盛的年夜饭,算是辞旧迎新,也算是……一种无力的补偿,补偿他们对父母无法尽孝的愧疚,补偿这个无法团圆的团圆年。
谢薇用系统奖励的高品质白面粉和好了面,面团光滑柔软。馅料用的是空间里储存的、已调好味的猪肉白菜馅,香气扑鼻。两人一起动手,在温暖的灯光下,默默地包着饺子。一个个元宝状的饺子整齐地码放在盖帘上,象征着来年的富足与平安——这是他们内心深处最朴素的祈愿。
饺子下锅,在滚水中翻腾,如同他们起伏不定的命运。捞出锅,白胖胖、热腾腾,蘸着系统出品的、香味醇厚的醋,一口咬下去,汁水丰盈,是久违的、属于“年”的满足味道。
他们还炒了一盘花生米,用香油拌了一个空间出产的水灵萝卜丝,甚至打开了一罐之前奖励的水果罐头。两人相对而坐,在【幸福小屋】静谧的餐桌前,吃着这顿提前的“年夜饭”。
窗外,是系统模拟出的、宁静的飘雪夜景,美得不真实。
“奎哥,这是我们在一起过的第一个年。”谢薇轻声说,眼中有着复杂的光。
廖奎握住她的手:“嗯。以后,还会有很多个。”
话虽如此,两人心中都明白,未来的年会在哪里过,和谁一起过,都是未知数。对父母处境的忧虑,如同餐桌上看不见的阴影,笼罩着这顿本该温馨的饭菜。他们感恩于此刻彼此的相伴,这是冰冷世界里唯一的暖源;但他们更痛心于远方父母的苦难,那是他们无法卸下的重担。
辞旧迎新的时刻,心绪复杂难言。有对过去的总结,有对当下的珍惜,更有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容退缩的坚定。
在这复杂深沉的心绪中,他们紧紧依靠着彼此,仿佛要将对方的力量融入自己的骨血。不需要更多的言语,一个眼神,一次紧握,便足以传达千言万语。他们的情感,在这特殊的夜晚,如同静水深流,表面平静,内里却蕴含着共同面对一切风雨的深沉力量。
【叮——检测到伴侣于辞旧迎新之际,情感深度交融,于困境中彼此支撑,对未来抱有坚定希望,幸福感于复杂心绪中沉淀升华,触发系统奖励。】
【奖励发放:飞天茅台*2,饺子粉5kg,猪肉白菜馅料(已调味)2kg,象征团圆的小红灯笼一对,维生素补充剂一瓶。】
【饺子粉:精细麦芯粉,口感爽滑。】
【猪肉白菜馅料:肥瘦适中,调味均衡。】
【小红灯笼:传统圆形纸灯笼,内置LEd模拟烛光(符合时代认知),可悬挂,寓意吉祥团圆。】
【维生素补充剂:复合维生素片,采用本时代常见棕色药瓶包装,补充必要营养素。】
看着这几乎是专门为过年准备的新一轮奖励,尤其是那对散发着温暖红光的小灯笼,廖奎和谢薇怔了一下,随即眼中都露出了温暖的笑意。
“系统……这是催着我们好好过年呢。”谢薇拿起那对小灯笼,柔软的红色光线映在她脸上,柔和了她眉宇间的忧色。
廖奎将灯笼接过,走到窗边,将它们一左一右挂在了【幸福小屋】模拟窗户的两侧。温暖的红色光晕扩散开来,在这片私密的天地里,营造出了一方真正属于他们的、温馨而充满希望的团圆角落。
“那就好好过。”廖奎回头,看着谢薇,目光坚定,“为了我们,也为了……终将到来的真正团圆。”
有了新的面粉和馅料,他们年夜饭的饺子可以包得更充裕些;那对小灯笼,更是点亮了他们心中的期盼。尽管前路迷雾重重,但此刻,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希望如同那对灯笼的光芒,虽然微弱,却真实地亮着,驱散了一部分的黑暗,也温暖了彼此紧紧依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