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黑石城近期主要事情后。这一天凌风在一队精锐亲卫的护卫下,亲自踏勘了数日前陈老五所述遭遇倭寇的那片海湾及其周边数十里的海岸。同行的还有几名被老拐重金聘来的老水手和一名曾在内府船坊做过工、因故流落北地的老船匠,姓郑,人称郑老槌。
众人站在一处高耸的海岬上,眼前是一片呈弯月形的天然深水港湾,三面环山,入口狭窄,易守难攻。湾内水面平静,水深足够停泊中型船只。
“城主,您看这地方,”郑老槌指着海湾,眼中难得放出光来,“这岬角能挡风,湾里水稳,底下是硬泥底,抛锚稳当。入口那水道,虽说窄了点,但正好,稍加修整,架上几座炮台……哦不,是强弩台,任他什么船,想硬闯都得掂量掂量!”他一时激动,差点说漏了嘴,忙改口强弩。
一名老水手也附和:“这湾子咱们本地人叫它‘月牙湾’,是个好地方!就是离淡水河远了点,取水不便。”
凌风极目远眺,心中盘算。此地地势险要,隐蔽性佳,确是建立秘密基地的绝佳选址。淡水问题,可以开凿引水渠或打深井解决。
“郑师傅,若在此地修建一座可停泊、修造战船的港坞,需要多少人手、物料,工期几何?”凌风问道。
郑老槌捻着几根胡须,沉吟道:“回城主,建港坞可是大工程。首先得平整滩涂,打下木桩或石基,修建栈桥和滑道。若要建能遮风避雨的船棚,还需大量木材、石料。人手嘛,初期至少需五百壮丁,工匠尤其关键,木匠、铁匠、捻缝工一个不能少。物料……光是上好的巨木和铁钉,就是一大笔开销。这还只是基础港坞,若要配套工坊、仓廪、营房,更是浩大。工期……少说也得一两年才能初见规模。”
陈大疤在一旁听得直嘬牙花子:“我的娘,这么费事费钱?”
凌风却目光坚定:“再难也要做。海疆不宁,我黑石城永无宁日。今日不建,他日倭寇大军压境,悔之晚矣。”他转向老拐,“老拐叔,立即办三件事:第一,以此月牙湾为中心,划出十里为禁区,迁走湾内零星渔民,给予补偿,派驻军士看守,严禁外人靠近。第二,动用一切关系,重金招募流落各地的船匠、木匠、铁匠,特别是懂战船建造者,许以厚禄,接其家眷。第三,开始囤积巨木、麻绳、桐油、铁料等造船物资。”
“郑师傅,”凌风又对郑老槌说,“港坞规划和初期建设,由你总责。需要什么,直接报与老拐叔。疤叔会派一队工兵听你调遣,先行清理场地,开辟道路。”
郑老槌见凌风决心如此之大,且放权信任,激动得老脸通红,躬身道:“城主信重,老汉必竭尽所能!”
与此同时,凌风对火炮的构想也并未停留在空想。他深知,以目前的技术水平,直接铸造可靠的火炮难度极大,但他决定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令匠作营集中最好的铁匠,尝试用熟铁箍造或整体浇铸的方法,制作一些小型、壁厚、药室结构简单的“火铳”或“碗口铳”,作为技术验证和士兵训练之用;二是继续全力攻关“震天雷”的可靠性和投掷方式,这东西技术要求相对低些,若能成功,对倭寇登船或登陆时的密集队形将是巨大威胁。
一个宏大的、面向海洋的蓝图,开始在黑石城东南角的隐秘海湾中,悄然铺开。这步棋,落子深远。
月牙湾的初步勘测和规划刚启动不久,沿海的了望哨便接连传来警讯:近海时常发现形迹可疑的快船,数量不多,但行动诡秘,远远窥伺海岸,似在侦察地形、水文,甚至尝试靠近一些偏僻的滩涂。虽未发生直接冲突,但紧张气氛日益加剧。
这一日,凌风正在听取老拐关于船匠招募进展的汇报(已从南方沿海州府暗中招揽到十余名有经验的工匠,正陆续接来),柱子匆匆从沿海巡逻队赶回。
“风哥儿,情况不太对劲。”柱子卸下佩刀,神色凝重,“这几日,弟兄们发现倭寇的哨船活动越发频繁,而且……他们似乎对月牙湾方向特别感兴趣,有两次试图趁夜色靠近,被咱们的哨兵用火箭惊走了。”
凌风眼神一冷:“看来,倭寇的鼻子很灵,已经嗅到味道了。月牙湾的工程必须加快,但更要隐蔽。疤叔,加派暗哨,巡逻队改为昼伏夜出,尽量避开倭船视线。所有物资运输,一律夜间进行,走陆路偏僻小道。”
陈大疤应下,又愤愤道:“这帮海耗子,真他娘烦人!要不是没船,老子早冲出去剁了他们!”
凌风摆手:“小不忍则乱大谋。眼下我们海上力量是零,硬拼是送死。加强岸防,以逸待劳。另外,让郑老槌他们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先赶制一批小巧灵活、速度快、能搭载三五人并配有强弩的‘哨船’,用于近海侦察和预警,总比靠两条腿在岸上跑强。”
柱子点头:“这个主意好!有几条哨船,咱们的眼界就能伸到海上去!”
海防压力骤增的同时,云州方面也传来了新的动向。胡掌柜密报,安平王府对上次“附赠”的琉璃镜和新型香露极为满意,但此次前来,王府总管除了照例取货,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询问“海外供应商”能否弄到一些“防身利器”,比如……便于携带、威力强劲的手弩,或是传闻中海外番邦所用的“喷火筒”、“霹雳弹”之类的奇门兵器,声称王府护卫所需,价格不是问题。
老拐将密信递给凌风,忧心道:“风哥儿,王府这胃口是越来越大了!香露琉璃还好说,这军械……可是犯大忌的!一旦出事,就是私藏禁械、图谋不轨的死罪!”
凌风看着信,沉吟不语。王府索要军械,目的绝不单纯是护卫。可能是内部争斗加剧,也可能是想暗中装备一支私兵。这要求风险极高,但拒绝,则可能失去王府的“友谊”和支持。
“回复胡掌柜,”凌风思忖良久后,缓缓开口,“就说海外商路近来因风浪和海禁,不甚通畅,奇门兵器搜寻极难,且风险巨大,需从长计议。不过……”他话锋一转,“可先提供一批‘精工’强弩,就说乃海外匠师所制,射程、精度远超军中标配,但数量有限,且需极其隐秘。另外,附上几枚‘改良版’的震天雷,只说是海外传来的‘爆竹’工艺改进,声响巨大可惊马吓贼,但威力有限,且使用需格外小心,易伤自身。”
老拐不解:“风哥儿,这……还是涉险啊!”
凌风道:“一味拒绝,必生嫌隙。提供一些‘精良’但尚在常规范围内的武器(强弩),再搭上些不成熟、有缺陷的‘奇械’(震天雷),既满足了部分需求,展示了‘能力’,又留下了推脱的余地(风险高、难弄到)。关键在于,所有交易必须绝对隐秘,不留任何凭证。要让王府觉得,我们是在冒巨大风险为其办事,从而更加依赖和保护我们这条线。”
老拐细想之下,不得不佩服凌风的胆大心细和权衡之术。这步棋,是在刀尖上跳舞,但也是将王府更深地绑上己方战车的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