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了他的喊声,也有同感:“我们千辛万苦,历时十几天,好不容易,从南京赶到了北京,就是为了见毛主席一面。
如果就这样离开,不要说对亲朋好友无法交待。
就是对自己,也无法交待啊!”
于是,他们派蒙不迟和宗且示,去找接待站领导商量。
想请领导同意,允许他们在这里,再住一段时间,大家非常想见到毛主席。
没想到,两人到了接待站办公室,发现里面,已经聚集了很多人。
谈到最后,接待站领导让大家先回去等消息,答应一定把大家的诉求,及时上报给党中央、毛主席。
第二天,接待站的工作人员过来,说明了昨天,有许多人,没能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原因。
他说:“昨天,毛主席在七个多小时的接见活动中,先后九次,走向天安门城楼的东西两侧。
他老人家,向接受检阅的红卫兵挥手、鼓掌,付出了极大的精力。
毛主席已经70多岁了,站立的时间太长,也很劳累。
有的时候,需要进休息室,休息一下。
在这段时间里,没有见到毛主席的红卫兵,就不肯离开天安门广场。
致使当天,有近三分之一、几十万的红卫兵,未能受到接见。”
同时,他还安慰众人,说道:“周总理已经连夜召集有关部门,在一起开会。
他们正在研究新办法。
你们可以,继续食宿在这里。
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见到毛主席。”
众人听了,都非常高兴。
一周以后,接待站工作人员又过来通知,让大家做好准备,接受毛主席的检阅。
这一晚,众人兴奋地一夜没睡,早早地,就来到了出发地点。
接待站门口,整齐地排列着一辆辆崭新的军用卡车。
每辆车都配有,两名司机和两名解放军战士。
红卫兵每40个人,乘坐一辆车。
由一名战士,在车厢前排,担任班长。
另一名战士,在最后一排,担任副班长。
两人共同,负责管理和维持,车上的纪律。
等众人上了车,汽车每6辆为一排,沿着规定路线,向天安门广场进发。
中午11点左右,郭以刚等人乘坐的汽车,缓缓地驶过了天安门广场。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不断地向群众挥手致意。
众人不停地高呼“毛主席万岁”,很多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汽车驶过天安门城楼,立即开始加速。
很快,就驶出了长安街,在大半个北京城绕行。
街道两旁,站满了北京市民。
他们不断的询问:“你们见到毛主席了吗?”
听说众人见到了毛主席,很多市民都羡慕不已。
他们说:“你们真幸福啊!
我们在北京,已经住了大半辈子,也没有看到过毛主席啊!”
回到驻地,众人才知道。
为了这次接见,周总理决定并经毛主席批准,命令北京军区从郑州、石家庄、内蒙古等部队中,调集了6000辆卡车。
给每辆车,配备了两名司机,歇人不歇车,昼夜兼程地赶到北京。
执行运送红卫兵,去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检阅的任务。
11月11日,众人心满意足地来到北京火车站,乘坐火车,到了旅大。
他们又一次,看到了浩瀚的大海,与此同时,还看到了威武的军舰。
不过,因为天气太冷,没有人下海游泳。
众人只在海边,拣了一些漂亮的贝壳。
他们在海边待了四天,决定南下上海。
于是,去接待站,领了船票,乘海轮去了烟台。
船行到一半,赶上了大风大浪。
众人透过舷窗,见自己乘坐的轮船,艰难地穿行在波峰浪谷之间。
很快,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就大口呕吐起来。
等吐得毫无力气了,风浪才渐渐平息下来。
不久,轮船平安地抵达了烟台。
在烟台休息了一天,众人又出发,去了青岛、徐州、蚌埠,最后到达了合肥。
11月13日,众人正准备离开合肥。
广播里就传来,党中央发出的,停止免费乘车串联的通知。
通知规定:不想徒步串联的学生,可以凭着学生证,免费领取返程车票。
吴关雅和冯念琴听了,想着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不去徒步串联。
冯念恩见妹妹态度坚决,担心她们两个女生回南京,路上不安全。
便拉了邱念国、范思欢一起,陪她们回了南京。
其余八个人,与上海的学生,互换了车票,继续南下。
不久,就顺利地到达了上海。
他们逛了外滩、南京路、“中共一大”会址等地。
一天以后,打算继续采取换票的办法,去瑞金和井冈山。
不料,他们准备登车的时候,被检票员听出了南京口音。
于是,就无法再乘火车,接着南下了。
这时,众人的心,已经玩野了。
不甘心就这样,返回南京。
宗且示边想边说:“既然,到处都有接待站,吃住不愁。
我们就应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徒步行军,去瑞金和井冈山。
这样做,既能开阔眼界,又能锻炼意志。”
众人听了,全都点头。
11月15日,众人从上海出发,沿着沪杭铁路,徒步行进。
六天以后,他们带着一身臭汗,以及挑了水泡的双脚,来到了杭州。
在杭州,众人休整了两天,又忍着脚痛,沿着美丽的富春江,溯流而上。
他们经富阳、桐庐、建德,七天以后,到达了全国最大的新安江水电站。
在欣赏完水电站的美景后,郭以刚和蒙不迟,买了两根竹扁担来。
两人模仿当地农民的样子,挑起了所有行李,一颠一颠地,走在了乡间小路上。
众人每到一个宿营地,第一件事便是,将当天经过的地名和行军里程,用小刀刻记在扁担上。
这个时候,众人的脚底板,已经完全磨练出来。
一天走上七八十里,完全不在话下。
接下来的五天,众人经上饶、横峰、弋阳、贵溪,到达了鹰潭。
在鹰潭休息了一天,便直奔瑞金而去。
从鹰潭到瑞金,有六百五十多里路,大家越走越快,只花了六天时间,就到了地方。
在瑞金的叶坪和沙洲坝,众人瞻仰了毛主席故居,红军烈士纪念塔,以及苏维埃政府旧址。
还有,那口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石碑的水井。
在苏维埃政府旧址,众人遇到了一个热心的卡车司机。
司机建议八个人,在这儿多住两天。
两天之后,司机带着他们,经过于都,到达了赣州。
大家在赣州休息了一晚,于12月9日,向井冈山进发。
又走了三天,前方不断传来,劝阻红卫兵上山的消息。
井冈山已经人满为患,气温骤降。
各地来的学生在山上,已经无处避寒、无粮可吃。
解放军部队正在派直升飞机,紧急向山上,调运帐篷和粮食。
红卫兵接待站建议,所有正在向井冈山进发的学生,不要再上山。
宗且示看了紧急通知,又见许多准备上山的学生,打了退堂鼓,反而喜形于色。
他看着众人,说道:“现在,山下的人,不敢上山。
山上的人,正在陆续下山。
等几天以后,我们到达井冈山的时候,那儿已经是一座空山了!”
众人听了点头,继续向井冈山行进。
果然,一场大雪之后,众人顺利地登上了井冈山。
放眼看去,只见山上,满是峥嵘的岩崖。
山涧的飞瀑,已经变成了洁白的冰帘。
百里井岗,似银蛇狂舞,玉龙飞腾,景色非常奇丽。
最神奇的是,那些碗口粗的井冈翠竹。
虽然,被厚厚的积雪压弯了腰。
但是,一阵山风呼啸而过,就能猛地挺起腰身,抖落浑身的积雪,又傲然挺立在皑皑的山岭之间了。
众人冒着盈尺积雪,奋力攀上了黄洋界哨口。
只见雾气像海潮一样,在山谷间飘荡。
低垂的白云,抚拥着漫山遍野的寒雪。
盘旋迂曲的山间小路,激战遗存的作战工事,在白雪的掩映下,还隐约可见。
面对如此壮阔的景象,蒙不迟带头吟诵起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12月15日,众人下了山才知道。
1966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最新通知。
乘车串联的红卫兵,至12月21日起不再免费。
但是,不限制步行串联。
众人见剩余的费用,还能支撑一段时间。
于是,商量后作出了决定。
现在,距离1967年春节,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
这个时候就回南京,时间太早。
尽管,存在因口音,需要自费去广州。
不过,还可以赶在21日前,乘免费车回南京。”
于是,他们凭着学生证和串联证明,领票回到了鹰潭。
接着,又用一个多月以来,省下的费用,加上侯佳佳、侯佳川等人给的应急费,以及郭以刚的工资,买了八张去广州的火车票。
众人于12月20日,到达了广州城。
红卫兵接待站,安排大家住在了暨南大学。
众人从未来过广州,面对如此绚丽的南国风光,见到什么,都觉得新奇。
芭蕉树、椰子树等南方植物,让他们感受到了异域风情。
大米磨成的米粉,煮着吃,口感滑爽,平时吃一碗饭的人,现在能吃两碗。
街边的冰室冷饮,品种特别多,服务员数着不同形状的碟子算账,竟然丝毫不差。
参观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时候,众人抢着在木制的长条凳上坐下来,想象着当年聆听领袖讲课的场景。
领略了南国大都市的繁华,宗且示仍然没有玩够,他又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
那儿离广州,也不算太远。
不如,我们再去一下!”
冯念初听了,算了剩余的费用,又提出几个节衣缩食的要求,众人买票,挤上了火车,来到了桂林。
下了火车,居然还有专门接送串联学生的汽车,停在火车站外,做接待工作。
众人当即,被拉到广西师范大学,在草地上睡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起来,他们发现,眼前就是奇幻的独秀峰,全都惊喜不已。
于是,赶紧带上早饭,沿着蜿蜒曲折的三百多级石台阶,攀上了峰顶。
站在峰顶上,众人极目远眺,只见峰林环拱,云山重叠,明澈如镜的漓江,绕山而过。
整个桂林城,像是一座巨大的盆景。
游览完桂林,众人赶紧去接待站,准备去领,返回武汉、南京的车票。
不料,宗且示笑道:“回去干什么?
我们再去四川、甘肃、新疆、东北玩玩,那多好!”
冯念初听了,笑道:“把你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