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双显喝了口水,接着说道:“听史队长说,连同这口井,后梁村一共挖过四口。
其中两口,是苦井。
打上来的水,非常苦涩,不能喝。
一开始,村民偶尔,还会去苦井边洗洗衣服。
慢慢地,就废弃了。”
梁九斤听了,马上说道:“我和不迟,帮武汉的三好学校打过水井,水质检测是合格的。
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试一试。”
冷双显听了,摇头说道:“挖井一事,牵涉到经费,我们已经上报了。
如果挖井队找不准位置,又赶上你们还没走。
到时候,再请你们帮忙。”
梁九斤听了点头。
不一会儿,众人搭好了土桌椅,冷双显让宗且若、梁小硕去打扫布置。
自己带着蒙豆豆、宗渝虎、梁九斤、蒙不迟等人,去干校内外参观。
五人走到厨房后,见宗且示、梁小博、梁小成三人,正忙着打水、浇菜地。
宗渝虎看着他们,问道:“且示,你们怎么,不在门口等史队长了?”
宗且示听了,笑道:“一下等不来他。
还不如,过来浇水玩。”
冷双显见了,提醒道:“井口危险,要注意安全!”
宗且示点头说:“放心,我们打水的时候,人不靠近井口。”
冷双显点头,回过头来,对蒙豆豆说道:“原来,这块菜地面积太小。
史队长带人,帮我们开成了三亩大小。
又种上了十几个品种的菜。
现在,已经有一两种菜能吃了。
等干校大部队过来的时候,应该都长出来了。”
众人点头。
想了想,边走边说:“我们连,划分成了四个排。
驻扎在,相距二里多的四个点上。
每个点,都有这样的一个院子,以及几间砖瓦平房,和几间茅草厨房、工具房。”
众人边走边聊,在院子里转了一圈。
回到菜地的时候,又叫上了宗且示、梁小博、梁小成,一起出了大院,去果园和荒地参观。
分配给后梁村干校的果园,分布在大院外的一圈。
里面,种有苹果树、梨树和葡萄树。
由于园艺场经营不善,加上这几年,运动较多。
果园疏于养护,显得比较萧条。
果树长得高高低低,参差不齐。
他们没有看见一棵果树上,有结着的果子。
排列成行的葡萄架,不是缺水泥柱,就是短三角铁。
葡萄藤上,也难得能看见一两串葡萄。
葡萄的颗粒长,都非常小,无法采食。
果园里,还空着不少地块。
因为很久无人耕种,已经长出稀稀拉拉的野草。
在不长草的地方,还露出了一层白花花的盐碱。
盐碱颗粒被阳光一照,在地上闪闪发光。
众人在果园里绕了一圈,又回到干校门口。
他们顺着上山的路,走到了半坡的荒地边。
冷双显指着坡上坡下的一大片地,说道:“这就是,分配给我们排的四百亩荒地。
按照县干校的规划,经过几年的开发,要变荒地为旱田或者水田。
旱田上,准备种油菜、大豆、黄豆、棉花、花生、红薯和萝卜。
水田上,准备种水稻、麦子和油菜。”
宗且示看着那么大一块地,立即笑道:“我的天!
你们排才三四十人,能种得完,那么多的地吗?”
冷双显听了,边想边笑,说道:“这个问题,就要问史队长了。”
宗且示想想也是,问道:“史队长他们,怎么还没过来?”
冷双显看着他,说道:“收菜加上拔草,没有那么快。
我们去他家看看。”
见众人兴致勃勃,他带头往村里走去。
刚走到一半,就见史利群带着几个人,迎面走来。
史利群走在当先,拉着满满一车稻草。
后面跟着,两大三小,一共五个人。
见了众人,史利群介绍到:“这是我爸史满平,孩子他妈纪庄贤,我女儿史地勤,大儿子史地春,小儿子史地锐。”
众人相互见了礼,梁九斤与史利群一起,把平板车推上了坡。
进了大院,停在了厨房门口。
众人一起动手,又把稻草,整齐地堆放在了厨房边。
然后,再去卸其他东西。
张指柔吩咐梁九斤,在草垛顶上,拉上了一块塑料布。
然后,对着纪庄贤,说道:“谢谢你们。
这些稻草,够我们烧十几天的了。”
纪庄贤见了,摇头笑道:“张老师,你不要客气。
以后缺什么,尽管对我们说。
你们过来,已经送给孩子们,那么多的书和吃的东西。
还给他们讲故事,把他们高兴得不行。
应该我们说谢谢,才对啊!”
史满平从车上摸出两瓶酒,走了过来。
听了纪庄贤的话,他点头说道:“今天,冷老师和张老师这儿,来了那么多贵客。
大家一起,多喝两杯!”
宗且示见了史满平,问道:“史爷爷,在喝酒之前,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见史满平点头,宗且示又问:“你是史队长的爸爸,种地的本事,应该比史队长厉害,对吧?”
史满平听了,呵呵一笑,说道:“那是当然!
他是我,手把手教出来的。
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宗且示听了,把史满平拉到砖椅上坐下,接着问:“干校只有三四十个人,能种得完四百亩荒地吗?”
史满平想了一下,说道:“肯定能种完。
但是,不能肯定,他们种得好!”
见宗且示听不太懂,他又说:“干校的四百亩荒地,有地势高的旱地,也有地势低的洼地。
开垦的时候,只要舍得下力气,把地刨得深一点,石块捡得干净一点。
然后,再围地成田,种上水旱植物,就算种完了。”
宗且示听了点头,继续问:“地已经开垦好了,庄稼也全部种上了。
最难的一道关,已经过去了。
为什么还不能肯定,他们种得好地呢?”
史满平听了,叹道:“在我们这儿种地,一半靠人,一半靠天。
靠人,讲究的是种子好、人勤劳、管理得当。
靠天,讲究的是风调雨顺,不旱不涝。
我们这儿,雨水少,地留不住水,干旱的年份也多。
家家户户都盼着,老天爷多下几天雨。
都希望,到处沟满壕平的。”
宗且示听了,边笑边说:“所以,才有了爷爷的名字!”
史满平听了,笑着点头。
蒙豆豆想了想,问道:“水田的收益,应该更高一点吧?”
史利群点头说:“那是当然。
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水田可以种麦子、稻子,一共两季粮食。
与此同时,还能套种油菜。
旱田只能种一季,还只能是旱田作物。
第二,水田可以通过灌溉,解决干旱问题。
旱田只能,望天收了。”
宗且若看着他,问道:“难道,旱田就不能灌溉吗?”
史利群听了,笑道:“不能!
旱田地势高,水往低处流。
如果,上面没有水源,农作物就灌溉不了。
望天收的田,才叫旱田。
旱田上种的农作物,只在刚种下去的时候,靠人工挑水,上去浇一遍。
之后,就很少再浇水了。
完全要靠,老天下雨。
雨水多一点,收成才会好一点。”
宗且示听了,点头又问道:“干校的荒地,旱地多,洼地少。
完全靠望天收,双显爷爷和指柔奶奶,就要饿肚子了!”
冷双显听了,摇头说道:“不会的。
对我们这些干校学员,国家会给一些生活补贴。
你放心,饿不了肚子的。”
张指柔点头,补充说道:“不过,要想改善生活,就必须把果园和荒地种好。”
梁小硕听了,马上说道:“要是能想办法,把水引上学校。
然后,再从山上往下灌溉,就能把果园和荒地,都变成水田了。
这样,双显爷爷和指柔奶奶,也就能改善生活了。”
梁九斤听了,摇头说道:“引水上山,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不过,如果能找准水源,倒是可以多打几口井。
这样,果园和菜地的灌溉用水,就不成问题了。”
秦关意听了点头,说道:“要是以群哥哥在,那就好了。
他是水利专家,一定有办法,通过水利工程,来改变农田用水结构。”
蒙不迟听了,边想边说:“我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
书上记载了一种不用油、也不用电的装置,能让水往高处流。”
史满平听了,大感兴趣,说道:“快给我们详细说说!”
蒙不迟点头,又说道:“但是,这种装置,不能解决水源。
使用的前提,是低洼处的蓄水塘,里面一定要有水。
这样,生产队引水灌溉旱田的时候,就能节省人力。
而且,用这种方法,可以持续给高处的旱田浇水,提高旱田作物的产量。”
史利群听了,问道:“不知道,这种装置成本高不高?”
蒙不迟想了想,说道:“如果记的不错,相比农业机械,几乎不用花钱。
回南京以后,我先去找些资料,然后就寄过来。”
史利群听了,点头笑道:“如果真能这样做,那就太好了。
我们可以,趁干校这次开垦荒地,尝试着双管齐下。
等拿到资料,在挖井、引水的同时,先引井水,浇灌菜地和果园。
如果试验成功了,就考虑,扩大引水量。
将来,把镇塘和前塘的水,引往高处,大面积地去灌溉旱田,提高耐旱作物的产量。”
冷双显点头,说道:“不错。
但是,大家先不要,对这种装置抱有太大希望。
毕竟,科技的进步,有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
如果有这么好的方法,凤阳的老百姓,不会不知道。
只能说,有个别的农业技术,因适用范围窄,或者适用期极短,使用量又不大,还没有广为人知。
为了节省引水灌溉的人力物力,我们可以尝试一下。”
蒙不迟听了点头。
宗且示想了想,说道:“在南京的双闸公社、沙洲公社,我的确,没有见过这种装置。”
梁九斤边想边说:“他们那儿,河网密布,降雨量又大。
再加上,也没有几亩旱地。
所以,用不着这种东西。”
宗且示听了,若有所思,说道:“如果,我们想尽快看到水往高处流的奇观。
也可以打电话给以群叔叔,让他帮忙,寄资料过来。”
张指柔听了,笑道:“你那么急干什么?
让不迟回去,找了寄过来,也就是了。”
宗且示听了,摇头说道:“不行。
要不然,我们就赶不上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