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了活体星云与“牧者”巡逻舰队交锋的空域,“远航者”号沿着“潮汐星路图”标示的次要支流,沉默地航行了数日。舰体内外,紧张的气氛并未完全消散,反而沉淀为一种更深沉的警惕。引擎的损伤需要时间修复,而那片活体星云所展现的、足以正面抗衡甚至压制“牧者”舰队的恐怖力量,以及其背后代表的、宇宙中存在的各种难以理解的“变量”,都在提醒着他们自身的渺小。
“导航官,我们距离目标坐标还有多远?”陆凡站在舰桥,望着主屏幕上那条蜿蜒在星图间的、由星光的潮汐勾勒出的路径。
“按照当前航速,预计还需四十八标准时,舰长。”导航官精确汇报,“另外,根据星图标注和我们的探测,目标区域附近存在一个……异常稳定的时空结构,不像自然形成。”
“异常稳定?”苏文瑾抬起头,“在经历了‘引葬者’的引力乱流和那片活体星云之后,听到‘稳定’这个词,反而让我有些不安。”
她的预感很快得到了印证。
当“远航者”号小心翼翼地驶出曲率通道,接近目标坐标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并非预想中的行星系、星云或者任何常规天体,而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由无数规则几何晶体构成的、仿佛悬浮在虚空中的蜂巢状结构。
它静静地悬浮在那里,通体呈现出一种暗哑的银灰色,表面光滑如镜,反射着遥远星辰的微光。其结构之精密、规模之宏大,远超人类任何造物,甚至让“远航者”号在其面前都显得如同模型般微小。最令人惊异的是,探测器显示,这片空域的空间结构稳定得不可思议,仿佛被某种强大的力量强行“锚定”和“抚平”了,连“牧者”那种无处不在的背景空间涟漪在这里都变得极其微弱,近乎消失。
“能量读数……近乎于零。没有生命反应,没有辐射,没有任何活动迹象。”科学官报告着,声音带着困惑,“它就像……死了一样。或者说,从未活过。”
“风格识别,”陆凡沉声道,目光锐利地扫过那巨大的几何结构,“与我们获得的‘织法者’数据碎片中记载的某些基础结构单元,相似度超过百分之九十。”
“织法者?!”赵明宇一惊,“这里是‘织法者’的遗迹?”
“恐怕不止是遗迹。”苏文瑾调出了深空扫描图像,放大了那蜂巢结构的局部,“看这些晶格单元的排列方式,以及其内部隐约探测到的、处于绝对休眠状态的逻辑回路……这更像是一个……未被激活的‘哨兵阵列’,或者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就在这时,异变再生!
似乎是“远航者”号的靠近,触发了某种沉寂已久的机制。那巨大的蜂巢结构表面,一块大约数公里见方的晶格单元,突然如同被点亮的屏幕般,泛起了柔和的白光。白光迅速勾勒出一个复杂的、不断流动变化的几何符号。
紧接着,一道平铺直叙、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仿佛机器合成的信息流,以多种已知的宇宙通用信息编码方式,直接投射到“远航者”号的通讯接收器上,并在主屏幕旁同步翻译成文字:
“检测到未知访客。识别信息库对比……无匹配记录。非‘牧者’序列,非‘收割者’附属单位。检测到微弱‘织法者’核心科技波动(指向曲率引擎及逻辑编译单元),检测到未知高维意识连接(指向盖亚之心网络),检测到非逻辑兼容性混沌变量(指向陆凡及宠物)。综合判定:具备初步接触资格。”
“启动‘回响’协议序列-7。开始信息灌注。”
没有任何询问,没有任何警告,庞大的、海啸般的信息流瞬间涌入“远航者”号的数据库和与数据库连接的所有分析终端!其信息量之大,远超之前在月球基地破解的那些数据碎片,而且更加系统,更加完整!
“信息流过载!防火墙正在被冲击!”
“是科技资料!大量的基础科学理论!材料学!能量操控!还有……关于‘牧者’的分析数据!”
“小心逻辑陷阱!按照之前经验,织法者的信息中必然埋藏着同化陷阱!”
苏文瑾和她的团队立刻进入高度戒备状态,调动“盖亚之心”的混沌算法和所有计算资源,试图引导、过滤这庞大的信息流,同时警惕任何可能隐藏的、旨在将接收者思维逻辑化的代码。
然而,这一次,信息流虽然庞大,却显得异常“干净”。那些曾经在碎片中发现的、隐晦的逻辑扭曲和思维诱导陷阱,在这里几乎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于“遗嘱”般的、冷静而客观的陈述。
信息流揭示了更多关于“织法者”文明的细节:他们是一个极度追求理性、逻辑和秩序完美的文明,将宇宙的一切都视为可以编译和优化的代码。他们曾辉煌至极,其科技触及了法则的底层。他们也意识到了“牧者”及其背后“主宰”的存在,并与之进行了漫长而绝望的战争。
与“引葬者”文明被暴力“抹除”不同,“织法者”的败亡更加复杂和……悲壮。
信息流中展示了一段关键的历史回响:
“织法者”发现,单纯在科技层面与“牧者”对抗,最终只会走向“引葬者”的老路。因为“牧者”代表的“静态永恒”,在纯粹的逻辑层面,似乎具有某种“终极正确性”。为了寻找胜机,“织法者”倾尽举族之力,进行了一场疯狂的终极推演——他们试图构建一个包含宇宙所有“可能性”的、绝对完美的“动态逻辑模型”,以期在模型中找到击败“静态永恒”的漏洞。
然而,在推演接近尾声时,他们触碰到了一个禁忌的领域,或者说,他们那极致理性的逻辑,引来了宇宙暗面的一种存在——“虚空低语者”。
“逻辑的极致,亦是疯狂的深渊。”“织法者”的信息流中,罕见地带上了一丝近乎情绪的波动,“我们未能完成模型。‘低语者’侵蚀了我们的逻辑核心,扭曲了我们的推演,让完美的动态模型变成了滋生混乱与悖论的温床。我们……被自身的‘理性’所反噬。”
为了避免被完全扭曲同化,也为了避免那未完成的、蕴含恐怖变量的模型落入“牧者”或“低语者”之手,残存的“织法者”做出了最终抉择:他们启动了“大静默”协议,主动将自身文明的主体意识上传并封存于类似眼前蜂巢的、散布于宇宙各处的“逻辑墓穴”之中,陷入永恒的休眠,只留下这些自动化的“回响”协议,等待后来者。
他们留下的,不是力量,而是知识、教训,以及一个未完成的、可能蕴含着希望也可能带来毁灭的“终极模型”的碎片。
信息流的灌注缓缓停止。那亮起的晶格单元也重新黯淡下去,巨大的蜂巢结构再次归于死寂,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舰桥内一片寂静,只有仪器冷却的微弱嘶声。所有人都被这来自远古的、充满悲剧色彩的文明“回响”所震撼。
“他们……不是被‘牧者’直接毁灭,而是败给了自己追求极致理性而引来的‘疯狂’……”苏文瑾喃喃道,脸色苍白。
“所以,他们留下的遗产,既可以帮助我们,也可能因为其中蕴含的未完成模型碎片和‘低语者’的污染而害了我们。”赵明宇总结道,语气沉重。
陆凡消化着这些信息,心中波澜起伏。“织法者”的道路,走到了尽头,证明了纯粹理性的局限性。而地球文明选择的“混沌包容”之路,恰恰融合了理性与感性,秩序与变化,这或许正是“织法者”未能触及的、对抗“静滞”与“疯狂”的关键?
他走到观察窗前,凝视着那座巨大的“逻辑墓穴”。来福走到他身边,望着那冰冷的几何结构,喉咙里发出一声低沉的、仿佛带着悲悯的呜咽。
“他们留下了火种,也留下了警告。”陆凡轻声道,“我们不能重蹈他们的覆辙,但他们的知识和教训,将成为我们前进路上宝贵的……也是危险的资粮。”
“远航者”号记录下了所有接收到的信息,将其列为最高机密封存。飞船缓缓调整方向,准备继续驶向“花园”文明最后的坐标。
就在引擎再次点火预热时,那座死寂的蜂巢结构,最核心处的一块微小晶格,极其短暂地、微弱地闪烁了一下,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一道比之前所有信息都更加隐晦、更加破碎的意念,如同垂死之人的最后呓语,传递到了唯一能与其产生深层共鸣的陆凡意识中,那意念断断续续,充满了未尽的遗憾与一丝……诡异的期盼:
“模型……未完成……钥匙……在心……小心……影子……”
随即,一切联系彻底中断。
陆凡猛地回头,看向那重归死寂的蜂巢,心中警铃大作。
影子?什么影子?“织法者”在最后时刻,到底看到了什么?